首页 -> 2008年第6期

大盛魁商号 二

作者:邓九刚



上。好酒不怕巷子深,咱做生意靠的是本分。靠的是诚信,耍那些花架子没有用。”
  商业的变数在万花筒般的外表下潜行,有更厉害的大掌柜还不知道呢。李泰暗中正在积极地与万驼社联系,与大盛魁争夺控制万驼社的权力。还有天安社的大多数商户也在市面上看出一点端倪,都发现了通司买卖的油水,大银子好赚,于是史靖仁便率领他们开始向驼运行渗透。其中不少人私下买了骆驼交给万驼社的朋友代管,分红利。有的甚至把店铺转卖后,专心于驼运。不仅是天安社。其他行社的人也有不少向驼运行渗透的。俗话说水涨船高,于是乎归化的驼运行迅速升温。成为被人们看好的行业。
  与此同时洋高大量地涌进。也改变着归化城的面貌。在城内的大南街、大北街这些主要的街道上,俄国商人、英国商人、日本商人、瑞士商人开设的各种店铺连成了线。西方人修建的店铺更是异彩纷呈。有俄罗斯式,有瑞典式,有英格兰式,有德国式,有日本式。五花八门。在人们并不经意的时候,就在归化城的北门外,沿着扎达海河与圣母圣心大教堂又并排耸立起一座更加高大的天主教堂。正在建设中的新教堂还没有取名,但是它的尖顶已经成为归化城的最高点了。新教堂与伊斯兰教的清真大寺仅只百步之遥。和久居北门外的回民聚居区差不多混淆在了一起。自此,庙堂召寺在扎达海河两岸和谐共处,一直延续下去,成为归化城的一大特色。
  生意上的较量似乎不仅仅局限在商场,更有意思和更吸引人眼球的是。早在天义德修建滨河花园之前,京帮商人在京履泰的旁边修起了一座河滨花园,紧接着是张国荃在他的道台衙署前面也修建了一座花园。在扎达海河两岸隔河相望呈品字形出现了三个花园。在三个河滨花园中天义德的建在最后,但是天义德的花园也最大。然而在美化扎达海河的过程中还有一个积极分子,就是俄罗斯商人伊万。或者说是俄罗斯托博尔斯克公司。他们预备进入归化,急需要给归化各方一个好印象。伊万一次性地就捐资三万两汉堡银子,是一顶一的足成的好银子。张国荃好不高兴,当即就答应在扎达海河的右岸靠近道台衙署的地方给托博尔斯克公司划出一块地皮,以供其营建公司的房屋。而这块土地是免费提供的,合着伊万没有花钱就在归化的黄金地段搞到一块地皮。当然私下里伊万也没有亏待张国荃。赠送他一个纯金铸成的猪。张国荃生肖是属猪的,赠送是在张国荃的私宅内完成的。伊万进入归化之后情况就变了,托博尔斯克财资雄厚也舍得花钱。伊万一出手就不同寻常。他修建的花园超过了天义德花园两倍。
  消息传到大盛魁,大掌柜一个劲儿地摇头,他说:“真没办法。这个伊万在做生意方面一点不比咱们差。对大清世俗民风的了解也很深入。”
  此举一时间在归化城被传为佳话。新城的满族贵族专门乘轿车到扎达海河来观赏游玩。不久甚至连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理藩院的京官都知道了。饭后茶余谈起归化城。都说归化城那是塞上的小京城,因此张道台官声飙升。这件事在后来朝廷对归化官员的大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张国荃因此得以连任,在归化道干了六年。“大计”简单地说就是审计。清代有三年一大计的惯例。是审核地方官员的制度。结果分三等,优秀者得以升迁,合格者可以连任,不合格的就要调任或降级。而贪污腐化的官员会遭到处分甚至投入大狱直至砍头。归化城的好名声传播开来,在大清朝廷的吏部,归化城的官位就跟着升值了。再有补缺的闲官要求到归化来,要掏的银子比以前就多了。
  一股时尚的新而且陌生的空气吹拂着塞上古老的城市。京帮商人在归化城商界抢摊占点,很快就十分天下据其三,成为一支不可小觑的商业劲旅。
  李泰就是为京帮商会的事来找大掌柜商讨的。
  “京帮商会会长您可熟悉?”
  “你是说张国泰吧,近来常常听人说起。似乎是很能干的。我只知道张国泰是最早进入归化的北京商人。不管是京帮还是晋帮还是冀陕帮,在归化做生意的商人大家都是中国人。面对洋商的倾轧和进逼我们的利益是一致的。眼下如何对付洋商势力的入侵才是根本的。还是那句话,只有大伙儿抱成团儿我们才不至于被打垮、被挤垮,才能保住自己的谋求生存的余地。”
  “大掌柜说得对。”
  说着话王福林回来了。一进门发现李泰在座,道:“啊哈!李掌柜倒是赶到我的前头了。”
  “我没心思在那里吃饭,心里惦记大掌柜呢,过来看看。”
  “谢谢李大掌柜!”
  “王大掌柜既是通司商会会长,又是长辈,理该孝敬!”
  “刚才你亲眼看到了,”王福林说,“咱归化城再也不会平静了。京帮商会势力大了,我们不能再小觑了!如何谋划李掌柜可得多费心了。”
  “何止是京帮商会,俄国商人的来势也很迅猛。伊万已经把张道台走通。买下了扎达海河西岸的一块地皮,很快就要破土动工了。”
  “从哪里来的消息?”
  “确切的消息。是从道台衙署传出来的。”
  大掌柜插言道:“张道台不是对俄国人很仇视吗?怎么一下就转过来了?”
  “哼!还不是银子在作怪?有钱能使鬼推磨。”
  “错综复杂!”大掌柜摇头。
  三个人又说了一会儿话,看看大掌柜现出倦色,李泰找个托词就起身告辞了。王福林把李泰送到了城柜大门口。临分手李泰又叮咛王福林:“山雨欲来风满楼!我们对俄国人、对京帮都不能掉以轻心。王掌柜,你可要多操些心了。王大掌柜老了。大盛魁如今是看你的了。”
  “不敢乱说!”王福林严肃着面孔送走了李泰。
  王福林重新返回了大掌柜的房间,他有事情要和大掌柜商量。
  一进门就听大掌柜说:“我们这些买卖人啊,平日里尔虞我诈、互相倾轧,外部压力一来,大家就开始往一起聚拢了。”
  “聚在一起还不一定能抗得住洋人,不然就更不行了!”
  “是啊。今非昔比。”
  “大掌柜。你看李泰这个人真是能干!反应敏捷。动作迅速,思想大胆……李泰的举动让很多归化人赞赏。”
  “是能干啊,我们大盛魁如今就是缺这样的人才。”
  
  第五章 大商隐于市
  
  一个落魄的孤身男人,一个热情奔放的驼户女掌柜,他们演绎出的故事多彩多姿地耀眼。特殊的表达,火一样的情感,令人心动。同时古海在驼道上闯荡,凭着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创下了相当的基业,已经成为受人尊敬的驼户掌柜。
  
  1、海掌柜自立门户
  早饭的时候戚二嫂有些心不在焉,她坐在炕头上扭动着身子,总是隔着窗户往外看。
  “你看什么?”戚二掌柜问。
  “九年呢?怎么不见他的人影儿。”
  戚二掌柜没说话,王锅头回答戚二嫂说:“在刁三万家呢。”
  “咦,九年他怎么不回咱们家?”
  戚二掌柜接过话茬说:“海九年是咱们临时雇请的驼工,外路的事情完了他与咱也就没关系啦,他海九年回咱家干什么?”
  “这个海九年好没道理。从外路回来打个照面他居然就拍马不回头了!”
  戚二掌柜拿白眼珠翻了翻自个儿的老婆。又说:“咱借给海九年的那十二两银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