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大盛魁商号 二

作者:邓九刚



玉要继承父亲的大掌柜的职位,但是郭玉对经营商业不是很有兴趣。他出资买下了天义德百分之六十的股份后就退居二线做了财东,大掌柜一职让给了精明能干的李泰。
  李泰李大掌柜坐着轿车来到大盛魁城柜门前,也没有让门房知会大掌柜和管事掌柜,直接就走进了内院,他是大盛魁的常客。路径熟得很。最主要是这些年两家走得很是近乎。自从大掌柜亲自出面不辞辛苦到京羊道上把布龙召回,救了天义德的急,之后两家就更是亲近犹如弟兄。大事小情常来常往。待天义德的大掌柜郭宝义病逝以后,李泰接替了郭宝义的职务。新的掌门人对大盛魁对大掌柜更是尊重有加,李泰经常向大掌柜登门求教。
  京帮商人的集会大掌柜没能出席,原因很简单,他自从送郦先生崴了脚一直没有好,只能拄着拐杖在城柜的院子内走走,也就是限于大盛魁的内院。号内大部分事务都交给了贾晋阳和王福林两位处置,只有那些特别重要的事情大掌柜才过问一下,或者是有必须要见的重要的相与或外地客人在城柜内院的小客厅接待接待。依大掌柜的想法,这也是在做逐步退下来的准备。
  在月门那儿善元迎住了李泰。善元要把李泰到来的事告诉大掌柜。正要张嘴,李泰朝他摆摆手,把他制止了。善元没言声,跟在李泰身后走进客厅。小客厅内很安静。大掌柜在埋首看一份账单,眉头皱着。许是大掌柜觉得口渴了。头也没抬地吩咐道:“善元,给我倒茶!”
  善元赶忙跑着来到柜子跟前拉抽屉找茶叶。一个精致的景德镇小瓷壶,放好茶叶、沏水、上水,小心翼翼地端给大掌柜。
  李泰在半路里把小茶壶接过去了。
  “大掌柜,茶!”
  大掌柜一听声音便吃了一惊,扭转身子见是李泰,笑道:“啊哈!是你啊,李大掌柜。”
  “不敢不敢!我在王大掌柜跟前只不过是个晚辈而已。我这里伺候着您哪——您喝茶!”
  “坐吧。”大掌柜挥了一下手锤。“三官庙京帮商会的成立大会你没去吗?”
  “我去了,我就是从那里来的。”
  “好哇,你还惦记着我这老朽。”
  “看看大掌柜,说些闲话。”
  “善元,给李大掌柜上茶!”大掌柜问,“你喝什么?”
  “不客气……善元你给我沏一杯春天的雀舌!”
  大掌柜问:“听说天义德正在进行大刀阔斧的铺规改革。”
  “不得已而为之!谈不上什么改革。只不过是吸收些许有能力的非晋籍入士入号……小小的变动。不敢和大盛魁相提并论!不敢!不足挂齿。”
  其实关于天义德商号改革的事大掌柜什么都知道,都是李泰力主排除众议实施的。不但录用了非晋籍人士入号,并且视其能力。将他们安置在重要环节做主事掌柜。比如领房人布龙就被安排在了总号内分管京羊庄业务。在天义德总号的“万金账”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个归化当地蒙古人的名字,布龙的身股是四厘二毫。这可是归化晋籍商帮几百年间所没有的事情,应该说是破天荒。几件事办得都让大盛魁的大掌柜。当然也包括整个归化城各界人士非常吃惊。
  李泰还做出另一项重大举动。就是把天义德设在归化城内大南街的总号移到了城外扎达海河左岸的新址上。迁址那天不但放了炮,还请了秧歌队闹红火。由于这些举动称了道台张国荃的心,张国荃亲自出面到大召走一趟,把大召主持达喇嘛请来。为天义德念经祈福。
  据说这一条李泰是为了迎合道台衙门。张国荃要整治扎达海河,归化各商号都要出钱捐助和支垫,反正天义德也得出银子,并且数量庞大,索性弄个新址靠近道台衙署,让张国荃高兴。
  李泰还别出心裁,在新落城的总号大院前面修建一处河滨花园。拿石头刻了一个蛤蟆,那蛤蟆型如牛犊,漆成绿色,还会喷水,引得好多市民前来观看,搞得人气旺盛。这个沟子溜得让张国荃很舒服。道台大人对李泰的花园很是欣赏,夏日的傍晚,吃完晚饭人们常常能看见道台张国荃身着便服,背着手在花园内遛弯儿。
  其实天义德的改革也是为形势所迫。首先是京帮商人的进逼,其次是俄国商人和英国、德国诸班洋商的进逼。这两股商业势力严重地摇撼了老三大号在归化地区的商业控制权。大家都知道京帮势力的后台是道台衙门的张国荃。几年的工夫在不知不觉间归化市面上装潢漂亮的京字店铺差不多已经连成一片了。京帮商号抢去了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不久京帮商人就不再满足于归化市场了。他们把自己装潢整洁的店铺开到了包头,开到了大青山北面的武川县和百灵庙地面。并且沿着茫茫的草原上的驼道向北向西发展。一直扩展到了喀尔喀的库伦、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在边境上的买卖城也占有了相当的份额。
  京帮商人的到来不仅带来了京派商人的经营风格,同时给归化城带来了一股奢靡之风。京帮商人开设的店铺不仅店铺本身装潢的漂亮,讲究做派的京帮商人还别出心裁,第一次在京履泰门市上使用了年轻的女性站柜台售货。这些女性售货员被归化人称作女伙计。女伙计们身穿蓝底粉花旗袍,笑容可掬地站在柜台后面接待顾客。此举在归化城引起不小的轰动。一时间从归化城的各个角落。从新城绥远,从土默川的许多乡村,拥来许多看热闹的人。买东西的,不买东西的。大家都聚在京履泰的门前,店铺门前的马路时不时地被堵塞了。
  谁都知道归化地方不论行商和坐商大部为山西籍人士,山西人忍耐克俭,不事张扬,他们饮食简单,衣着朴素。以山西人的特点出发,他们所开的店铺,铺面全都非常简陋。站柜台的伙计也都呆板木讷。这种呆板木讷的形象在人们的眼里已经成为商人的代表形象。突然间在大南街的店铺里冒出了几个操着京腔京调的女性伙计出来。如何能不在归化引起轰动呢?
  不仅是业务方面,就是在个人生活方面京帮商人在衣着、饮食和居住方面也特别讲究。他们工作有工作的服装。或在店铺里或在街市茶馆,无论什么时候瓜帽、长袍、马褂都非常整齐。衣服讲究、颜色鲜艳,蛋黄色的、粉红色的、金红色的马褂镶着鲜艳的丝制滚边。这样的衣着在大街上比比皆是。京帮商人对归化的特色吃食烧麦不是特别喜欢,却非常青睐涮羊肉。随着京帮商人在归化城数量越来越多。涮肉馆的数量也猛增起来。京帮商人还把京畿地区。包括天津的商客招引来了。几家新型的旅店随之放炮开张。
  李泰总是愿意标新立异,他也追随京帮商人的作风甚至都想过要在绸缎庄起用女性伙计,这个计划在字号内遭到普遍反对,因而没有实行。李泰善于取人之长,他的革新在归化商界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少坐商铺面都在他的影响下发生了动摇。有些商人仿效京帮商人的铺面将自己的铺面改造,纸糊的窗户改成了明亮的大玻璃,柜台、货架都换成了新的时髦的,店员也换了服装。整个商界甚至整个归化城的精神面貌在悄然之间发生着变化。
  但是这种变革遭到人数更多的守旧派的反对。以大盛魁为代表的老牌儿商号仍然控制着潮流。实际上跟着天义德学的商号还是寥寥无几,绝大多数的商号都还在看着大盛魁的眼色行事。
  大掌柜王廷相说:“包子有肉不在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