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大盛魁商号 二

作者:邓九刚



道:“他不是一般人,是大盛魁的掌柜子!”
  “啊……”
  领头的接着说:“他是被自己人害死的,为的是掩盖大盛魁走暗房子的秘密……”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过去光听说买卖人奸诈,想不到买卖人还心狠呢。”
  “海掌柜死的事满归化城没有人不知道,他犯的是死罪!是董家财主给他收殓的尸首……”
  “这事咱说不清。”
  “行了,你们知道就是了,再不要往外传。动手干活儿吧。”
  “唉!再咋地也是谁死了谁最可怜。你们看这不是棺内的人流出来的汤。都干结这么厚了。”
  “三年了,换作别人不是被野狗吃掉了就是被舁到小黑河烧了。”
  抹鬼人说得不错。三年前海仲臣的尸体被官府悬挂在北门城楼上示众九日,是董家花园的主人董国玺。冒死将他的尸体收殓起来的。董国玺将海掌柜的尸体暂厝在自家花园的义地内。当然这一切全都是大盛魁王大掌柜暗中委托的,那时候大盛魁正躲避风头呢。说好了。待风头过去再做处理。董国玺与大盛魁也算得上是老相与。王廷相把这样机密的事情交给董国玺也是大盛魁对董家的信任。
  大掌柜对董国玺做的工作很是欣赏。董国玺是一个讲究信义的人,除了果园他还拥有水地几百亩,门下有好几十个长工做活,每年光是种庄稼得到的收益就颇为丰厚。他当然不缺钱也不爱财,所以大掌柜送他的银两他全都用来为海仲臣修了临时的墓葬。董国玺请了一位姓云的老人,老人是土默特蒙古人,长得身高马大红脸长髯,人称云二爷。年轻时云二爷做过羊马工人,也拉过骆驼走过外路。上了年纪以后喜爱栽花种树,每到春季在他家的院子里奇花异草竞相开放,吸引着方圆几十里的人。正因了云二爷这个名声,董国玺才下重金聘请他为自己培育果园内的果树和花草。后来当墓地逐渐扩大的时候,云二爷也兼了看守墓地的工作。
  因为看守墓地对于云二爷来说属于分外的事情,厚道的董国玺就和云二爷商量。墓地收入云二爷和董家平分。早年间在董园里厝埋死人是不收任何费用的。纯粹是为朋友和同乡做一些善事。后来在这里厝放的死人越来越多,其中有些死人的朋友手头阔绰,就像大盛魁将海仲臣的尸体厝放在这里,他们出钱要求云二爷能给尸体以特别的放置和保护,并让云二爷为这些尸体盖建厝房。那些厝房互相攀比越盖越高大、越盖越精致,于是墓地的收入也就越来越多。墓地逐步由最初的十几亩扩展到四十亩。云二爷把余下的钱用来美化墓地环境,打围墙啊,栽树啊……在人们的眼里,看守墓地是一个辛苦守善的事业,云二爷为人勤勉,身体好,年近六旬仍旧是腰板挺直、精神健旺,墓地交在他的手里很快便得到了改观。墓园内树木繁多,空气新鲜。因为有丰厚的收入,生活十分惬意,云二爷后来一直活到一百多岁。
  单说云二爷是一个心灵非常奇巧的人。他受大掌柜之托专门为海仲臣设计了一座厝房。这厝房比普通人家住宅瓦房要矮许多,从外形上看也有一些差别,整个房子是正方形的,长宽皆为一丈,四个挑檐向上翘起有腾空飞翔之势,屋顶的中央没有屋脊只是一个高高隆起的尖顶。整个房子看起来就像是一座塔。这特别的“塔”高有丈余,共分八层,每一层都开有四扇小窗户。小窗户宽二尺高一尺。其实那窗户全都是出气孔,由于“塔”身又细又高,能起到很好的抽气作用。房子的四堵墙上都开有窗户,但不糊窗纸也不安玻璃。不但如此,整个房子的房基要高出地面三尺,下面临空东南西北皆有风道。这种厝房可以想见它的通风效能登峰造极。海仲臣的尸体在厝房置放三年依旧保存十分完好。厝房内每到春季便派人铺洒石灰。逼赶蚊虫,加之整个公义地地处花园的东南。塞北的西北风常年不断,梨花桃花盛开的时节各种花香被西北风席卷,掠过义地,走进厝房里竟然是一片花香扑鼻。
  几年间大掌柜每逢清明、七月十五几个祭鬼的节日,都要亲自前往董家花园的义地去烧纸悼唁。
  几个抹鬼人干了大半天,终于将海仲臣的厝房修整了一遍。干完活儿坐在地上吸烟休息,正要离去时,忽见大道上有一骑一乘向这边跑来。抹鬼的人都站在那里看。猜测着来人的身份。
  那马跑进了园子,为首的抹鬼人认出了来人,喊道:“贾掌柜!你来得正好,厝房我们做好了。正要交工回城呢。”
  贾掌柜下了马连那厝房看也没看就说:“老张,你们先别忙着走。”
  抹鬼人以为贾掌柜对他们的活儿不满意。就说:“哪儿不合适我们再修修,贾掌柜你只管吩咐就是了。”
  贾掌柜说:“你误会了,老张,我晚来了一步就让你们白做了活儿,这厝房自修了。还得拆。”
  “为什么?”
  “总号的大掌柜刚刚吩咐下话,要起棂柩。”
  “要起棺?”
  “对,是要起棺。”
  “做什么?”
  “好事情。这棺柩的主人总算是熬到头了——他要荣归故里了!”
  “噢……原来是这样。”
  抹鬼的人们都说这当然是好事情。
  贾掌柜说:“一会儿还得麻烦几位哥们,帮着扛房的师父将棺木起出来,放在太阳地上好好晾晒晾晒。”
  贾掌柜打马跑出了公义地。在义地的栅门口勒住了马,喊道:“老张,这活儿千万不敢耽误!半月之后棺木就要起程。”
  
  2、做生意的道台
  归化城的生活被一种特别的慵懒笼罩着,表面看还是呈现出安定和平稳。北门城楼上的晨钟暮鼓引导着百姓的作息,它们把灾难与不幸掩盖在钟鼓声中。一些古老的规则控制着城市也控制着大盛魁商号。控制着归化城人的生活。依照这个看不见的铁的规则。大盛魁商号如期召开了它的三年一届的财东会议——也叫做结账会议。
  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历来十分棘手的大盛魁的财东会议。竟然在悄然之间顺利完成了。
  大盛魁乃归化城的龙头大商号。市场影响力巨大,社会关系极为复杂,相与联络非常广泛,业务来往十分繁杂,往往一个经营谋略的改变,一个重要的人事变动,都会牵扯到社会上的敏感反应。因而不仅本号人士关注,本地行业人士关注,官府关注,甚至连数千里之外的地方都会关注。比如归化这边开大盛魁的财东会议。远在杭州的当地茶庄会专门发来贺信。会议期间来自各地的贺信、贺礼、宴请不断。往往会议还没开始,宴请就已经开始了。有能力的官府和商业实体都会通过各种渠道设法影响大盛魁的人事安排和经营方略的制定。
  相与们当然更是密切关注!这毕竟是息息相关、利益攸关的事。尤其是依赖大盛魁生存的大小作坊和工厂,在归化、在周边各城市数量非常大。做鞋靴的、做木碗的、做食品加工的、经营驼运的。包括饮食行业也都希望大盛魁照顾自己的生意。一年下来大盛魁在饭馆消费数量庞大,像归化城最大的旅店通顺店有一半的生意是来自于大盛魁,他们都是靠大盛魁吃饭的,其中有不少干脆就打着大盛魁的牌子,当然是得到大盛魁允许的,一旦贴上“魁”字商标,无论什么商品在市场上一概畅行无阻。
  可这次,只来了王、张、史三姓大财东代表。他们如期来到归化城,在总号预先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