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大盛魁商号 二

作者:邓九刚



的不是死去的海掌柜,而是你家的张掌柜!”
  “是啊,你算是说对了。我就是盼着有那么一天,我家的掌柜荣归故里。就算他是一副棺木,我几十年的等待也总算是有了结果。我也心满意足了!”
  杏儿被张婶投入的情绪感染了,她收住了脸上的笑。
  “你不和我一样吗?”张婶说,“有那么一天你家海子的……”张婶自知说漏了嘴赶忙把话打住。
  “你没说出来的话我也知道。你是想说海子是灵柩。为什么是灵柩呢?我不希望海子是另一个海掌柜。”
  “当然,我还是相信我家的张有、你家的海子都还活着,他们要回来就是活着的人归来,而不是一副灵柩。”
  杏儿一夜没有睡好,辗转反侧直到黎明的时候她才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睡着的同时就走进一个梦境。那个梦把她纠缠得非常难受。梦中的情景是模糊不清。似乎是在一座从未到过的城市。许多奇奇怪怪的建筑和一些奇奇怪怪的人。重要的是梦境中海子出现了!他在被一群人围在中间殴打。那些打他的人一个个凶神恶煞,对海子拳打脚踢,海子被打得鲜血淋淋……杏儿着急想去救自己的丈夫,却又被什么东西绊着脚动弹不得。杏儿大喊!结果她被自己的梦给吓醒了,起来一看,浑身上下大汗淋漓,就像是被水洗过了一样。
  又过了整整半个月,运送海仲臣灵柩的车队才走进了祁县的境内。进入祁县境内之后到大路上迎接和看热闹的人就更多了,一下增加了数倍!依照大掌柜的吩咐,凡是运送海仲臣灵柩的车队经过之处,但凡是有大盛魁分支机构的地方。但凡是有大盛魁员工原籍的村庄不论退休的还是在任的。预先都接到通知,都要到大道两旁迎送!要知道祁县不是一般的县分,那是晋商云集或者说是出产商人的地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商业名县!祁县、太谷、平遥,是在归化的晋商最为集中的地方。是中国票号的发祥地,经商之风最盛,因此送葬的车队这一路所经之处迎送的无不人山人海。往往车队还在几十里以外呢,好奇的村民就等候在自己村子的村口了。与大盛魁有牵扯的人当然都去,没关系的人更是多得不计其数。毕竟大盛魁名声广大。是山西人普遍崇拜的商业字号。
  小南顺的村民赶到离村十几里外的大路口上去看热闹的时候,杏儿的热情已经是减少了许多。张婶的热情却似乎是恒温的,她主动招呼杏儿上路。杏儿注意到。张婶还特意打扮了一番:梳头,抹油,腮边还打了淡淡的胭脂红,整个人看上去喜气洋洋的。
  晋中祁县南坪乡南坪村乃是海仲臣的家乡,这里有他的父母、兄弟和妻子。
  杏儿和张婶也一直跟着海掌柜的灵柩跟到南坪村。
  南坪村更是隆重非常,大戏已经一连唱了整整九天。唱的全都是关公戏,什么《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走麦城》《古城会》……
  海仲臣家的屋檐下挂起了一块牌匾,上书魏碑体的大字“武德第”。红底黄框黑字的牌匾可不是随便悬挂上去的,那是大盛魁商号早在一年以前就运动朝廷吏部并且花两万两白银买下来的功名!这块牌匾体现了大掌柜对海仲臣最体贴入微的关怀。这个关怀不仅光照当代海仲臣的家属,而且它的荣耀可以福祉海家世世代代。
  张婶对海家屋檐下的那块崭新的牌匾羡慕不已。赞不绝口。
  棺木抬进了海家大院。大院是临时扩建而成的。原来只是一个普通的四合院,三年来村里人奇怪地看到,海家的人总是在适当的时候得到需用的钱。想盖房子的时候就有盖房子的钱,想买土地的时候就有买土地的钱。神秘的来源令人大惑不解,周围的人有过许多的猜测和议论。现在终于明白了,是大盛魁在暗地里资助着海家。过去的谜团现在揭开了,它令好多人羡慕不已。
  杏儿对那豪华棺木的感觉并不怎么美妙,红油漆的颜色像血,看了使她感到恐怖。看过海掌柜灵柩之后。有好几天杏儿睡不好觉,夜里在总是做噩梦,梦境中那口血红的棺材总是和丈夫模糊的形象混在一起。
  又是一夜无眠,直到黎明,天已经蒙蒙亮了杏儿才睡着。朦胧间她梦见自己的丈夫古海回家来了,但是也像那个死去的海掌柜一样,是被人用棺材抬回来的。杏儿被那场景吓醒了。
  上午杏儿胳膊弯儿挎着一个包袱走进了婆婆的房间。
  “娘!”
  “什么事儿?”
  杏儿的样子让古海娘很是诧异。婆婆正在缝补一件破衣裳,把针线停在半空中,拿迷茫的眼睛望着媳妇。
  “我要到归化去!”
  “你到归化?”婆婆还是没有明白媳妇话里的意思。“做什么?”
  “我要去找海子!”
  说完也不等婆婆回答,杏儿自管自地跨出了门槛。
  
  5、走西口
  海仲臣魂归故里。杏儿亲眼目睹海掌柜灵柩返回故乡的盛大场面。深受刺激。她不像张婶为海掌柜灵柩回归的宏大场面而兴奋而激动而羡慕。她不,她有自己的想法,她要的是活着的丈夫,哪怕他平平常常,没有容光!
  为了能够和活着的丈夫团聚,杏儿毅然决然地出发了!
  整整走了半个月。杏儿终于来到黄河渡口,终于站在了滔滔黄河的岸边。这人声嘈杂的渡口就是有名的君子渡,一个古老的渡口。浑浊的河水从她的眼前流过,看着让她觉得脑袋直发晕。这时的杏儿已然是男子打扮,头上罩着一块白色的毛巾,腰间束一条腰带,猛看上去俨然是一个精干的小伙子,只是个头矮了一些。黄河在这里是南北流向。渡口一片繁忙景象,有预备西去的,也有刚刚坐渡船返回来的,杏儿要往西走。一路上,杏儿是逢人便打听,但收获的都是失望。
  一艘木船缓缓靠岸。
  “你打听走西口回来的人,等等那条船。”一位长者指指河中央的渡船,“就要靠岸了。全都是走西口的人。”
  其实那船哪里是在划,简直就是被河水冲着走,是在漂。
  但是那船还是靠岸了。
  有一个老年的汉子告诉她:“你打听的古海,好像在归化拉骆驼呢。”
  杏儿欣喜若狂!拉着那人细细地盘问:“你见到他人了吗?”
  “人没有见,我也是听说的。”
  “你听什么人说的?”
  “一个拉骆驼的朋友。”
  “你那朋友现在哪儿?”
  “他还在归化呢。”
  “他也是咱这地方的人吗?”
  “人家是归化地方的人。”
  “他叫什么名字?”
  “叫……三娃子。”
  “他姓什么呢?”
  “这我就说不上了。”
  “怎么会没有姓氏呢!是个人都会有的,生下来就会有姓氏的。”
  “那是卖苦力的穷人!”
  “穷人富人是一样的。”
  “我不跟你说了。”那人烦了,“你这个女人真的太能缠人。”
  每一个细节都问好几遍,结果人家被她搞得很烦,“我要回家了!”
  另一个则打趣道:“老人家,大概这个小媳妇是看上你了。”
  “是看上你口袋里的银子了。”
  “你不用回家了,就跟这个小媳妇走吧。”
  引起一阵哄堂大笑。
  “哼!”那人认真了,说,“我媳妇还在家里等着我呢,等了我十年了。我不回家她还会等呢。”
  直到这时杏儿才明白事情不对劲儿了,她红着脸走开了。
  还没有过了黄河,在渡口杏儿就被赶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