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大盛魁商号 二

作者:邓九刚



排好的客房住下。这是一个阴沉沉的初冬的下午。会议就在内院的小客厅召开,会议召开的前一天小院内清静得都让人纳闷!总号里的掌柜和伙计,全都惊愕于这份少有的清静,他们互相见了面都摇头眨眼吐舌头,表示难以置信,表示分外地欣喜——省事啊!
  往届的结账会议,又有哪一回不是把大盛魁总号弄得天翻地覆?数十户财东拥挤在大院内。出出进进、吃喝拉撒、议论纷纷,时不时地提出各种合理不合理的要求,不管怎样,掌柜都得应付。每一次结账会议,掌柜、伙计没有被折腾得焦头烂额是不能算完事的。
  本来在归化城大盛魁地位就特别,它的一举一动都特别引人注意。以往作为大盛魁的财东,来到归化城一个个都是趾高气扬,气壮如牛,优越感十足,常常在会前会后逛街走市,游走赌房妓院,难免滋惹是非。曾经发生过的财东与活佛冲突事件,就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伙计们小心翼翼地伺候,稍有不慎就会招来麻烦。就连掌柜们在财东跟前也都是敛声静气,恭敬有加,不敢有丝毫怠慢。只要听到财东有什么吩咐都立刻放下手里的营生去办。如此一来就严重地影响了字号的正常业务。那些本来应该住在大盛魁客房的被迫移到城中的客栈。大盛魁自己的客房全都被财东住满了。因此客商们怨言颇多,也没办法。这些人是财东啊!财东的意见和评价决定着掌柜们和伙计们的命运。所以在结账会议还没到的时候。字号就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大家,千万注意伺候好财东。免得招惹是非,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现在好了!还没什么感觉呢,结账会议就已经结束了。大盛魁城柜上下真的是大喜过望!大家都惊叹于大掌柜的铁腕!要不是三年前大掌柜坚决地改革财东会议的程序。把财东会议改成财东代表会议。事情哪能这么简单。负责交际部的贾晋阳掌柜如释重负,对王福林发表自己的感慨:“我之前做了周密的安排,一切事情都做了最坏的打算。结果会议竟这样简单就结束了!……真是难以置信。”
  “我的手里都捏着一把汗呐!”
  “要不说人们对大掌柜就是佩服呢!一个改革就把一百多财东出席的会议变成了十几个人的小会!”
  “真是功德无量啊,给后人都铺平了道路。”
  “是啊,你想想,以前财东会议光是从晋中来的财东户就有一百多家,现在只有三个代表就把事情办了。多简单!”
  “以后不管是谁执掌大盛魁。财东会议都好开了。”
  ……
  岂止是贾晋阳和王福林,总号上下掌柜和伙计无不是如释重负。都感叹要不是王大掌柜改革了财东会议的方式。哪能有今天这份轻松和清静!有了切身的感受,因此再看着大掌柜的时候眼神中不免就多了几分崇敬。
  财东会议结束后的当天下午,大盛魁归化城总号,一个衣着整齐的小伙计走出大门,一路小跑着来到了坐落在扎达海河右岸的道台衙署。这一路走得十分辛苦。北门外的道路塞满了许多民工。锹铲筐挑在忙碌着,身穿公服的衙役一个个手提鞭子或腰刀在工地上走来走去。监视着干活的民工。他们都是二府衙门派出的监工。归化人把土默特衙署称作头府衙门,把道台衙门称作二府衙门。按照新任道台张国荃的命令,归化城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改造。
  接待他的是道台衙门的文案项怀义。
  “我叫善元,是大盛魁王大掌柜的贴身伙计。”善元从怀里掏出一封信交在项怀义的手里,说,“这是我们王大掌柜亲自安顿的事,要我把信交给道台大人。”
  “咦!不对吧?”项怀义上下打量着小伙计,说,“你怎么会是大掌柜的贴身伙计呢?大掌柜的贴身伙计我认识,我都能叫得出他的名字——叫……靖安!”
  “是叫靖安。”善元说。“不过靖安已经不在大掌柜身边做事了,柜上调他去了恰克图,我是十天前刚刚接替靖安的。”
  “哦,是这样。”项怀义说,“我知道了。”
  “项大人不见怪我就是了。”
  “我见怪你作甚!?”项怀义说,“我早就听说了,你们的大掌柜是个很挑剔的人。他信得过的贴身伙计很少,自从那个名叫古海的被开销以后他已经一连换了好几个贴身伙计了。我看你恐怕也待不长……”
  “谢大人!”
  “我知道了,”项怀义打住话头接过信,看了看信皮上的字,对善元说,“你回王大掌柜话,就说张大人此刻不在府上,过一会儿我就去把信交给他。”
  善元说:“张大人此刻在哪里?我把信送过去。”
  “你……有所不便,”项怀义迟疑一会儿说,“张大人的住处还是我亲自去吧。”
  “这个……那就烦劳项先生了。”
  项怀义把善元打发走了之后,对两个衙役简单地交代了几句就匆匆地迈出了门槛。这项怀义年龄在二十八九岁,是张国荃妻子的一个远房侄子,他在乡试考中了秀才。为人却是十分的灵秀,办事周详,眼路宽阔。项怀义跟随张国荃左右,很是能为他出谋划策。
  张道台上任,使整个归化道台衙署显得焕然一新。改组了道台衙门的班子,一律录用讲京腔的北京人。走进道台衙门听得是满口的京腔。这一条颇受新城满人的赞赏。绥远城的满人操的也是京腔。道台衙门的京腔使他们感到亲切,也似乎是文明一些。北京乃天子脚下,就是一般的庶民百姓只要他张口能讲一口京话也自觉带三分傲贵之气。项怀义不但是公事上做事利索。就是在私人方面也为张国荃个人做过两件漂亮的事情。其中之一就是在归化城西边的宁武巷购置了一处院子。归化人都知道这宁武巷连同和它毗连的杨家巷是归化城有名的富人住宅区。这院子连同院子的女主人都是项怀义为张国荃安排的,这女子原本是美人桥一位名妓,名唤路涣涣。生得分外妖娆、百媚千姿。是项怀义从中搭桥把路涣涣收做了张国荃的二房。
  项怀义刚来归化的时候。只是道台衙门府的四个协理通判之一。一年之后,张国荃便把从杀虎口移过来的最大的税关——塞北关交给了项怀义管理。并且以归绥道的名义通过山西巡抚奏准清廷。任用项怀义为札委归化公艺局提调差使,官从六品。算是对项怀义的投桃报李。然而项怀义对他的六品乌纱并不特别放在心上,为人做事颇为随意,一日公事完毕,便脱去公衣,换上随心的便装。若是在夏天的日子里他就身着一件细白夏布衫,长衫的内里穿一件纺绸小褂裤,脚上是一双竹袜子,玄色贡缎面的双鼻梁鞋,整个人看上去活脱脱是一个纨绔公子哥儿。
  项怀义来到一座幽静的院子门前,轻轻地敲了几下门环。单从外表看这是一座普通的四合院民宅,正房四间,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倚着南房的东南角是一个门楼。整个院子是灰色调的。灰色的砖、灰色的瓦、灰色的墙,用白石灰勾勒出来的砖缝。非常整洁。这座院子的大门通常总是紧闭着的。就连左右邻居似乎也从来没有看到过宅院主人的真实面目。这是一个破产商人的宅院。自从宅院易手之后张道台就经常住在这里了。他给了那宅院新的女主人以妾的名分。这宅院显得十分幽静和神秘,往来的客人很少且都是体面的上流社会人士。客人们往往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敛声息气。其实这宅院对张道台来说更是一个私下里办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