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园青坊老宅

作者:杨黎光



在床前找鞋子,找了半天没找到。老式的木架床都有一个高高的床沿,坐在床沿上脚是够不着地的,因此床前会有一个长长的踏板,鞋就放在踏板上。月清看到鞋掉到踏板下面去了,就弯腰伸手去拿,眼前一黑,从床上一头栽到地上。
  栽倒在地上的月清,没有力气爬起来,她无助地躺在地上,感到自己真的是一个无用之人了。她又想到患肌肉萎缩症、成天躺在床上的丈夫长河,也是这样每天无助地望着床顶,就是想死都没有结束自己生命的力量。
  她还清楚地记得,丈夫去世后,张奶奶知道月清家的难处,劝她说:“想开点,日子就是这么过的,十家就有九家难。你还有两个女儿三个儿子,将来自有儿孙福的,往远处看吧。”
  看着满头白发历尽沧桑的张奶奶,月清心里一下豁然了。
  张奶奶中年丧夫,老年丧子,外孙还是个二傻子,人家不也好好活着吗?我有三个儿子,三个儿子呀,还愁什么呢?咬咬牙,只要儿子长大了,就可以享儿子们的福了。想到这儿,月清心境亮堂了。
  三个儿子支撑着月清度过最困难的时期,三个儿子是月清的精神支柱。如今儿子们长大了,自己不仅没有享到儿子们的福,却变成了儿子们的负担了!
  月清在地上躺了好久,家里没有人,她只能等待着体力的恢复,也在此时把昨天一夜想过的事又想了再想。然后,她慢慢地扶着床前的一张椅子爬了起来,走到条桌旁坐下,从抽屉里摸出一支铅笔、一张纸,开始写起来。
  多年没拿过笔了,月清感到笔很重,一下就把纸给戳破了。她苦笑笑,当年成绩优秀的女中学生,如今连字都不会写了。她又从条桌肚子里摸出一本书垫在纸下面,是那本她曾经最心爱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月清在写一封信,留给自己三个儿子的信。她用生命的最后力量,一笔一画地写着:同年同月同日而生的吾儿:
  当年母亲生下你们,是希望你们能成才。为了邵家也为金家争光争气。如今却因家境不好,房子太小,使你们同室操戈,我很痛心。
  我想了几天,觉得办法还是有的。老房子拆了以后,政府肯定要还给我们新房子,虽然不能指望能分给我们家两套房,但我们家有五口人,四个成年的孩子,将来还给一套三室的房子是可能的。这样。让二姐素梅搬到学校去住,你们三兄弟就一人有了一间房,也基本可以满足你们结婚的需要了。
  我已经老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现在又得了这么一个头晕的毛病,整天躺在床上。连为你们烧饭都不行,活着就是一个累赘了。我也活够了,不能总这样躺在床上。让我和你们的父亲相会去吧。
  我走了,不要去找我。古人说:青山处处埋忠骨。我一介妇人哪儿不能长眠?这样,也可节省一笔丧葬费。现在家里还刺有两千零十五元,五元缴这个月的电费,剩下两千零十元你们三兄弟平分,我算了一下,一人可分六百七十元。
  孩子们,母亲最后只有一个愿望。不要忘了你们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同胞兄弟,相亲相帮最重要,切切。
  不用悲伤,我走得很快活。
  母亲月清亲笔
  月清把一张纸上写得满满的,写的时候很平静。月清写得一手秀丽的小楷,虽然多年没有写过字了,但当年习字的功底还在,纸上的每一个字都力透纸背像刀刻的一般,深深地印在下面的书上。月清想尽善尽美地表现她的文字功力,连最后一个句号也画得很圆。此刻,她又回到了几十年前,那个穿着学生服坐在窗前习字的女中学生。
  写完信,她从枕头套里掏出一个旧信封,把信封里的钱又数了一遍,又从自己裤子口袋里掏出那十五元钱,然后将它们分成三份,连同那封遗书一起放在自己的枕头上面。让孩子们回来一眼就可以看见。 做完这一切,月清打开衣橱想找一件像样的衣服穿上出门。可找了半天,竟然找不到一件没有补丁的衣服。月清把满头灰白的头发抹抹顺,就出门了。
  拿定主意想死以后,这几天月清就一直在想怎么死法。喝腌菜的卤水不行,卤水死得慢,容易被家人发现。服毒也不行,谁能保证街上卖的老鼠药是真的?上吊,只有上吊这一种办法了,想想还是不行。自己死在家里,孩子们还怎么在这个家里住?最好死得干干净净的,不拖累孩子们,不让孩子们多花钱。于是,月清想到了长江。长江每年要收多少冤魂,也不在乎多她一个。顺着长江可以一直流到东海,到了东海,孩子们就找不到她了,她也算干干净净地走了。
  月清为找到了最好的死法,感到一阵欣慰。
  跨出家门,她转身把门锁上,然后又从门缝里把钥匙塞进去。孩子们都有家里的钥匙,回家会自己开门,然后看到她留下的遗书。
  经过厅堂,穿过那道自己每天要经过无数次的门,进入雨廊,经过厨房,穿过那一人小巷,进入后院,看见孙拽子和绑着绷带的赵大队长在下棋。
  经过他们身边时,赵大队长还抬头和月清打了一个招呼: “出去呀?”但也只是客套一句,接着又低头聚精会神地下他的棋。
  月清回答了一句:“是,出去。”
  也只是一句,月清跨出了老宅后院的门,然后朝着江边头也不回地走去。
  江风吹乱了她刚刚梳顺的头发。
  月清失踪了。邵家的三兄弟满世界找,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两个女儿天天哭,哭她们对不起自己苦命的妈。素梅抱着母亲的枕头,哭诉着说:“妈,要是知道你有这个想法,我就不上班了,在家陪你,女儿对不起你。你命再苦,也不应是这个结局呀,苦命的妈妈……”
  三兄弟顺着江堤往下游找,郊区的江堤旁种满了防洪柳,三兄弟在柳树丛里一棵一棵地找,希望能找到自己的母亲。那一声声呼唤母亲的声音,让人听了心寒。
  找了多日,仍然没有找到月清,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月清可能真去了东海。几个儿子虽然平时谈不上多孝顺,月清失踪后,儿子们可是尽心尽孝了。
  这天,户籍警老段来了。他在月清家里坐了一会儿,安慰了几句,把一杯茶喝干了,对同年说: “人死不能复生,想开一点。找个时间去把户口销了吧。”
  同年冷冷地问: “谁死了?”
  老段睁大了眼睛:“你妈妈……”
  同年没让老段把话说完, “我妈妈是失踪了,人没找到怎么说就是死了呢?”
  “嗯?”老段语塞了。
  同年把老段往门外送,边走边说: “段叔叔,谢谢你的关心。你是公安人员,最懂得讲究证据,没有找到一个人的尸体,怎么能断定她死了?我妈妈没有死,她只是失踪了。说不定哪天又回来了,怎么能去销户口呢?”
  同年的一席话说得老段一头雾水,以为这几个孩子因为母亲自杀悲伤过度,没再说什么就转身走了。
  其实,邵家的几个儿子心里都明白,母亲是必死无疑了,但他们异口同声地不承认月清死了,当然,月清那封遗书,也绝对不会向外透露。他们想,只要不承认母亲死了,将来还房子的时候,就要考虑他们还有一个母亲,还多了一代人,总不能让母亲和儿子睡在一间房里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