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园青坊老宅

作者:杨黎光



小开。程基泰今年已经五十八岁了,可衣着却很时尚,今天他穿了一件黑色的T恤,偏大,两肩都耷拉下来了,他实在是太瘦了,那T恤穿在身上有点像挂在衣架上。黑色的T恤胸前印着一行白色的英文“KISS ME” (吻我),显然他不知道这英文是什么意思,不紧不慢地踱着八字步,叫旁人看了觉得很滑稽。
  程基泰手上拎着一个荷叶包,不用问,里面肯定包着他最喜欢吃的卤猪头肉。宜市处在湖网区,郊外有不少大湖,盛产鱼虾和红毛蟹,还有莲藕,湖里长满了荷叶。在市场上,小贩们都用不沾水不沾油的荷叶包卤菜,然后用草绳一扎,顾客拎起来就走,很方便。八十年代以后,人们都用起了塑料袋,但仍有小贩喜欢用荷叶包卤菜,程基泰也特别喜欢荷叶包食品后的那种特有的清香。
  程基泰腾出一只手掏出钥匙开了门,嘴里还在哼着黄梅小调: “小妹妹打猪草哟,唉哟依子喂——”程基泰当小开时,是黄梅戏票友,捧得最多的就是后来成了黄梅戏表演艺术家的严凤英。他现在哼的,就是严凤英当年唱红一时的黄梅戏《打猪草》。
  打开房门,立即冒出一股霉味,可程基泰已经习惯了,他把卤猪头肉放在桌上,就到门外的窗檐下,捅开炉子准备烧饭。
  曾是门房的房间当然很小,房里除了一张床、一张方桌和一个条桌,再也放不下别的东西了。程基泰只好在窗外的屋檐下放一个煤炉烧饭,一到下雨,他弯腰烧饭时撅起的屁股就被雨水打湿了。
  住在如此窄小房间里的程基泰,小时候却是二层楼花园洋房里的公子哥,所以他才有一个外号叫程小开。
  程基泰的爷爷在武汉有一间航运公司,年老以后将家族生意交给儿子,就和太太落叶归根回到了宜市。爷爷在教会区旁边买了一块地,建了一幢二层的花园洋房。觉得身边寂寞,要求儿子送一个孙子回来,这样,父亲就将小儿子程基泰送到了爷爷奶奶身边。
  两位老人当然对小孙子百般溺爱。解放前,十来岁的程基泰成了宜市有名的“小开”。后来,时局动荡,程家就将生意往香港发展,在武汉的家族也逐渐迁往香港,父母想把程基泰带走,无奈两位老人舍不得,程基泰就被留了下来。这一留,人生就拐了弯,程基泰的命运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两位老人解放前夕相继去世。解放军的炮火过了长江,程基泰和在香港的家人失去了联系。
  除了乡下的农田,程家留在宜市的只有一幢两层楼的洋房。安葬完爷爷奶奶,家中的用人纷纷回乡,留下程基泰和从武汉跟过来的用人王妈。程小开没有任何谋生手段,也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为了生活,他先是变卖家中的东西,能卖钱的东西卖光以后,就只好把洋房也卖掉了,王妈也走了。
  程基泰的生活每况愈下,最后搬到齐府的门房住了下来,这一住就住了二十几年。
  程基泰把中午的剩饭剩菜倒进锅里热一热,在昏黄的灯光下,就着猪头肉吃了起来,一会儿就吃得满头大汗。他抄起宽大的T恤擦了擦汗,听见有人敲门。
  程基泰以为自己听错了,因为很少有人会敲他的门,又低头吃饭。敲门声又起,而且敲得很有礼貌,轻轻的,一下一下的。
  程基泰起身打开房门,门外站着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人,笑容可掬地问: “请问,这里是园青坊大街85号吗?”听口音像是个广东人,舌尖有点发硬,但普通话说得还算标准。
  程基泰回答:“是,这里是85号。”
  来人又问: “请问,您就是程基泰程先生吗?”
  程基泰仿佛受到感染,回答也变得礼貌起来:“我是。您是?”
  来人掏出一张名片递给程基泰说: “我是程翠玲小姐的朋友,姓黄,从香港来,这是我的名片。”
  程基泰听到程翠玲的名字,愣了一下,然后看看手上的名片,光线很暗,看不清名片上的小字,他转身回到房间里,从条桌的抽屉里摸出一副镜框已经发黄的老花镜戴上,就着灯光,看到名片上印着“香港浩海投资有限(集团)公司总经理黄瀚浩”。程基泰只觉得心里一亮,这才想到还把客人晾在门外。欲把客人往家里让,又觉得家中太寒碜,便站在门口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
  他有些激动,程翠玲是他失踪了的女儿。
  解放后,程基泰由于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坐吃山空一贫如洗,再加上那个巨大的“海外关系”阴影,年复一年,就把婚姻大事给耽误了。
  随着年龄逐渐增大,程基泰越来越觉得孤独,一直想找个人一起过日子,曾经有人介绍了一位离婚的女人给程基泰,那女人到他家来了一次以后,就再也不愿意见面了。介绍人问为什么不愿意,那女人说: “他家小得连老鼠都放不下,找个女人放哪儿?”
  后来,程基泰抱养了程翠玲,她是乡下一位远房亲戚的女儿。
  程基泰领养程翠玲是想养儿防老的,结果程翠玲却让他伤透了脑筋。程翠玲跟着他生活了十几年,除了姓程,跟他没有什么感情。程翠玲长得小巧玲珑眉清目秀,可自小个性反叛,她总是不愿待在家里,程基泰稍不注意,她一闪就到了街上,连影子都看不到了。后来发展到常常夜不归宿,在社会上结交不三不四的人,几次被派出所的民警送回来,还上了街道居委会所编列的“失足青年”的名单,街道居委会的老太太们经常上门问长问短,让程基泰既忧心忡忡,又很没面子。
  一次,程翠玲又是多日不归家,程基泰满世界去找,最后在码头的候船室看见她和一帮小青年在一起。程基泰抓住了她,将她带回了家。那天晚上,程基泰一夜没睡,就守着程翠玲,苦口婆心地劝她要学好。程基泰说:“将来你在香港的爷爷回来了,你这样子还有脸见他吗?”其实,程基泰心里都没有把握还能不能找到自己的父亲,父亲还在不在香港,他也弄不清楚。
  程翠玲听了,朝他嚷: “那你把香港爷爷的地址给我,我去找他!”
  “你去香港?你去得了吗?”
  “那你别管,我反正要去。”
  程基泰知道程翠玲又想往外跑,就说:“你别想,香港算海外,去那儿跟出国一样,你一个小丫头片子能出国?”
  程翠玲就不说话了,躺在床上装睡。
  第二天一早,程基泰将程翠玲锁在家里。出外去给她买早点。当他端着豆浆油条回来的时候,发现家里的房门歪在一边,门锁仍然好好的,程翠玲不见了踪影。显然是程翠玲的狐朋狗友把她“劫”走了,程基泰真是欲哭无泪。从此,程翠玲就没回来过,也没有任何音讯。
  那段时间,程基泰一下老了十几岁,本来就瘦小的他变得更矮小了,连走路都佝偻着腰。所剩无几的头发也全白了。
  两年多过去了,突然有人带来了程翠玲的消息,程基泰不知该是惊喜,还是悲伤。
  来人见程家是如此窄小阴暗,就说: “您如果方便,请和我一道去一下宾馆。程小姐给您带了一些东西,还有一封信。”
  程基泰不知道说什么:“啊啊,好的,好的。”转身锁上房门,跟着来人走了。
  这正是家家户户忙着烧饭的时候。
  锅碗瓢勺的声音结束以后,人们就开始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