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下半月
更多精彩:
由此右转
首页
本期封面
2007年第05期
往期浏览
·2009年
第01期
·2008年
第12期
第11期
第10期
第09期
第08期
第07期
第06期
第05期
第04期
第03期
第02期
第01期
·2007年
第12期
第11期
第10期
第09期
第08期
第07期
第06期
第05期
第04期
第03期
第02期
第01期
期刊目录:《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7年第05期
[学者]
漫话文学及语文教育
田 甜
[淘金者]
捡布片儿的母亲
刘庆邦
腊妹
陈华君
书房的回忆
高维生
词语背后的意义
邢晓飞
[研究者]
论现代儿童诗性的失落
包玲玲
当代小说死亡视角的叙事智慧
彭小玲
李清照词作的愁情艺术
倪 新
唐诗中“寒衣”意旨研析
王永清
超文本文学链接方式及其影响
袁 诠
黄巢诗歌的菊花情结
洪亦蔚
诗歌音乐美的独特表现方式
崔瑞霞
中国戏剧发展状况简论
梅碧波
从《繁星》看冰心诗歌文体观
李如萱
乡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陈彩丽
五四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功利色彩
陈晓燕
《红烛》《死水》的比较研究
朱旭红 冷占平
新语文课程评价的进步意义
黄 文
在比较中辨别修辞格
蒋 娴
《〈诗经〉三首》的修辞手段
付振果 董会荣
高中抒情散文共性研究
王 强
语文教材几处疑点辨析
王福霞
[探索者]
特色课堂的创设及其评价
吴鉴世
少数民族个性化文学教育初探
唐 冲 佟 艺
论说文教学要善抓黄金论证
谢增伟
高中语文创新教育的拓展空间
闫国建
运用比较阅读法搞好诗词教学
李元凤
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思想教育
谢丽珍
中学语文创新思维培养例析
徐 芳
语文教育评价的意义及其方法
刘建卫
文言文教学及方法改进
刘坛祥 林国清
主动探究性学习法浅探
梁晓艺
课堂教学应多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成孟武
如何科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陈火青
让语文教学充满诗意与感动
杨宏林
探究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黄光乔
教学古典诗词如何使学生动情
孙春波
[导写者]
论写作教学的四个转变
王家政
模糊语言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
张 玥
让情感教育贯穿作文教学全过程
马美光
母爱主题及写作情感激发方法例谈
裴 蕾
写作教学中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吴远见
写作中的幽默制造
彭元忠
作文教学中情感激发原则
吴斌卡
语言升格训练方法谈
蔡 芳
如何让学生走出写作思维定势
王仲根
通讯写作的五个步骤
魏一峰
关于写作教学中的三个话题
孙岩丽
[鉴赏者]
《野性的呼唤》的思想负载及寓意
冷昌根
戏剧《雷雨》中蘩漪形象的再理解
于 强
林逋《山园小梅》意蕴解析
黄新宇
《项脊轩志》补叙艺术摭谈
何红兵
《故乡》中的对比艺术手法
郑其松 沈周娟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的情意美
朱建炜
[读者]
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简于明
有创意阅读的意义与功用
彭 毅
利用《语文读本》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刘忠良
现代文阅读复习策略谈
郁建华
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权
赵鹤敏
文学鉴赏要在个性化阅读中完成
张文科
让阅读走向生活
徐 晖
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王 颖
阅读教学要紧抓一个“读”字
张应华
[反思者]
关于大学语文课程的全方位思考
闫慧霞
语文教师应该加强文学修养
卫志骞
语文教师更要具有合作意识
马永红 古丽白克热木·马木提
《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改进建议
尚 艳
高中语文教学要增强历史意识
余 丹
新教材必须要有配套的新教参
张春海
语文课到底怎样上更好
柯美松
语文教师更应注重教学语言的规范性
杨桂洲 杨卉敏
音乐审美在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
康会云
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应适度
程增凤
语文教学要有艺术审美意识
刘雪莲
语文课堂更要重视情感交流
范 科
关于《惠崇春江晚景》的几点质疑
何康银
[拾贝者]
课堂教学的导入手法
谢良才
问题情境教学举隅
郑永平
课堂教学要做到三化
杨 东
语文作业设计四原则
蔡 青
在体验中让学生感受人文关怀
段春梅
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裴祖军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应对
吴礼明
语文课堂教育之我见
姜志钢
语文教学实施合作学习的策略
包玉美
课文分析与审美教育应有机统一
吕双霞
语文教学中的感知与鉴赏
郭建付
新教材运用的个人体会
储胜奇
让思想教育回归生活
张海云
指示词“这”的主观情感性
徐丽华
语文教学应注重口语交际训练
赵文昌
[作者]
落魄文人归有光
马建社
风流开化的魏晋女子
余志英
老子的道与哲学
刘金霞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