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语文作业设计四原则
作者:蔡 青
一、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原则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同样,在作业的设计中,也应积极引导、启发学生。首先,作业的设计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要引起学习动机,作业的设计在形式上要新颖有趣,在内容上,最好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就会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高涨状态激发起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问题。如朗读录音、想象作文、课文剧表演等。其次,作业的设计要能开启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思维。这就要求作业内容要精选重点、关键点,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启发学生沿着一定的思路思考,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去探求问题的答案,启迪智慧,发展思维。
二、针对性原则。首先,要针对教材课文和教学重点。针对教材课文和教学重点是指作业要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单元重点的安排和针对课文的关键点,程序教学的开拓者霍兰德的实验表明,与学习材料的关键内容关系不大的练习,无助于学习,惟有与学习关键内容有关的联系,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其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作业要适合学生的年龄阶段心理特点和已有的知识水平,要难易适度,如果太容易,学生不需要动脑筋,就会提不起兴趣,难度过高,学生做不出来,又会失去信心。要根据量力性和高难度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一定的思考,能够较好的完成。要合理控制作业的数量,不搞题海战术,以免增加学生负担,引起学生的厌烦心理。
三、个性化原则。首先,突出层次,教师要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如把作业设计成基础型、技能型、创新型等若干类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基础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其次,注重开放,以学生为本,摆脱以往封闭、僵化的作业模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作业新形式,使学生能较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在作业过程中,让学生自定目标、自选方法、自我评价,唤起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使教育的外因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动力,变必需的学习任务为学生内在的自觉要求。
四、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是基于语文综合性的特点和人的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需要,旨在实现语文作业对学生素质的整体优化、全面提高。首先,听说读写结合,从工具性说,语文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了解、理解字、词、句、篇的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在作业的设计上,不要一味的以写为主,也要重视其他三方面能力的培养。其次,学科间融合,把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淡化知识分割,尽可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尽可能综合练习并运用知识。如根据课文的意境、情感,加以想象作画;听音乐作文;根据课文内容做有关试验等。再次,内外联系,课内必须与课外联系,让学生在课余、课外通过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如联系学校生活,编辑黑板报、手抄报;联系家庭生活,把与家长交谈,听广播,看电视纳入学生的课外作业中,联系社会生活,开展社会调查,试写调查报告等。
蔡青,女,中学教师,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教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