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下半月
更多精彩:
由此右转
首页
本期封面
2008年第07期
往期浏览
·2009年
第01期
·2008年
第12期
第11期
第10期
第09期
第08期
第07期
第06期
第05期
第04期
第03期
第02期
第01期
·2007年
第12期
第11期
第10期
第09期
第08期
第07期
第06期
第05期
第04期
第03期
第02期
第01期
期刊目录:《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8年第07期
[学者]
文学语言与文学鉴赏
张卫中
[淘金者]
歪看《空城计》
韩 羽
出走者
祝 勇
城市背包客
翱 跃
解读周恩来手植梅
吴光辉
[研究者]
解析意象背后所凝聚的情结
周国瑞
语义陷阱与双向误解的悲剧
周日安
曹操诗文所体现出的人格魅力
王 卉
毕飞宇两篇新作赏析
杨世宇
嵇康《琴赋》与《声无哀乐论》之比较
徐晴岚
梦境在关汉卿涉梦戏中的作用
王 慧 何 峰
《白鹿原》对中国现代革命的批判
彭 蓉
从历史角度看曹操《短歌行》中的用典
程继兵
课外阅读与贫困农村小学生调查
王衡霞 赵荣生
简论遗民诗人汪元量及其诗歌
田维昶
从《雷雨》第二幕看人物的命运悲剧
张 盈
[探索者]
语文教学中要挖掘出美的特质
吴成亮
用新的理念建构语文教学模式
吴平浩 谢华琳
原汁原味教语文
林立柱
语文起始课应注意的六个方面
范玲玲
用有学科特质的教学语言教好语文
林丽芳
语文学习中怎样提高学生的情商
张海洋
散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韩世明
新课标下的文学教育
林国清 袁雄华
文学教育对学生素质培养的影响
吴冬云
用文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张 侠
探究性学习中要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仲金红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申健强 申 东
《将进酒》课堂教学设计
莫立杰
合作式教学法在高职英美文学教学中的运用
王 莉
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周桂明
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意义新探
刘爱华
在识字教学中实现审美教育
柳红梅
语文学习与兴趣培养
刘树军
职高语文教学现状及教学构思
龙德祥
巧借艺术审美因素活跃语文课堂
钟 文
教学中的布白与意境营造
马绪春 靳 柯
审美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王志强
文学教育中的人文性
李传敏 何成军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孙立红 孙立华
[反思者]
关于初中古诗歌教学的几点思考
潘惠娥
语文老师应肩负的历史使命
张成林
对一个教育案例的全方位反思
郭列锋
语文无效教学谁当诛
卢志玉
高考语文听力考查构想
朱跃生
由一节语文课所想到的
朱小慢
理性面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胡卫军
语文教学要重视背诵
陈红燕
语文教学应让学生走上讲台
宋爱玲
小议中学语文教育
刘耀庭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利与弊
黄宏明
[鉴赏者]
沈从文《边城》中的乡土情结
冉继辉
对小说《药》里一幅彩图的几点浅见
陈 刚
苏轼《晁错论》品析
蒋红梅
小说《夜渔》的感觉描写艺术
雷红英
《不能掉头》的底层悲剧精神
李环宇
《小城三月》及其独特审美韵味
王 夏
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之二》有感
王爱生
[导写者]
怎样挖掘潜意识中的写作素材
彭 纯
写作能力来自好的写作习惯
袁宏根
高中作文教学新探
陈 琰
作文语言文采写法例示
施锦兴
自改互评搞好作文教学
刘克松
写好作文的五种方法
贺艳霞 杨 勤
写作教学应与课文教学相结合
钟小平
逆转式结尾写作方法例示
王金柱
[读者]
阅读是审美能力培养的基础
阿布都艾尼·吾守尔
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背诵的作用
高朝云
让名著阅读与语文教学同行
何善莉
怎样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彭 刚 李 怡
提高阅读能力方法谈
尤加香
阅读教学中的专题研究
王秋开
[拾贝者]
语文教师课堂提问十忌
李 涛 王均江
国内本科翻译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任月花
如何营造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
王继华
音乐教育应与德育相交联
阮金儿
运用尝试教学法进行口语训练
曾民卫
论高校党政教育管理的和谐构建
方少文
班主任的协调作用
葛明霞
语文教学与健康教育
韩森森 邓明国
说明文中协作教学的运用
周彩云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教师指导
马 宏
审美教育及其意义
张毅力
语文学习中的积累
陈益夫 易 炜
巧用熟语释古文
方 艳
让孩子乐于识字
杨荣民
如何构建和谐班集体
马金美 马加亮
[作者]
凄美的母亲
邵玉林
托尔斯泰墓地的秘密
许旦丹
赵玉菡散文三篇
赵玉菡
神游兰亭
钱 华
做一盏路灯
欧晓凤
银心之家
蔡小芳
我的成长感言
吴兴宝
我欢喜谁就是谁
施雪琴
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
黄鹏飞
我的家乡在哪儿
廖沫珈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