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下半月
更多精彩:
由此右转
首页
本期封面
2007年第09期
往期浏览
·2009年
第01期
·2008年
第12期
第11期
第10期
第09期
第08期
第07期
第06期
第05期
第04期
第03期
第02期
第01期
·2007年
第12期
第11期
第10期
第09期
第08期
第07期
第06期
第05期
第04期
第03期
第02期
第01期
期刊目录:《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7年第09期
[学者]
关于新诗及当代诗坛中的几个问题
谭爱平
[淘金者]
心灵碎词
征 衣
汪曾祺的豆腐诗文
金实秋
我的崇拜
彭见明
一座村庄的消失
杨小波
[研究者]
解读顾城其人其诗
滕永文
钱基博与中国近代文学
张筱南 程翔章
以林黛玉三首诗为视角看宝黛爱情
宋红霞
以陈染林白为例看新女性写作
缪爱芳
文学与献祭——福楼拜、康拉德及卡夫卡
徐红霞
解读铁凝《大浴女》的女性自我成长史
高娓娓
李贺诗歌的浪漫特征
马 磊
《望海潮》与《西湖七月半》的异同比较
莫志华
《读书》关于巴金作品讨论运动的实质
王龙飞
尤三姐悲剧的审美内涵
邱 燕
试析沈从文小说对人性的宣扬
肖建勋
论汉英方位表达的差异
刘凤芹
湖北保康方言中的俚语助词“毬”
王 耿
白居易及其通俗诗风
李起超
《董西厢》与《王西厢》中的张生形象
佟玉敏
四字成语成因分析
张 祎
明清时代读书人的称谓
李传群
唐宋诗词的理趣美举隅
梁志聪
[探索者]
广义知识观下的诗歌教学
尤加香
现代媒体对汉语言教学的影响
李朝英
问题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高 峰
《劝学》教学设计与总结
王 冰
文言文教学方法探析
王晓刚
用好课本资源要注意的几个环节
葛爱娟
构建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价值分析
张 辉
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享受美
邓达云 陈可元
语文课堂教学中讨论交流的引导和组织
李志勇
语言交际中的逆向思维例谈
薛丽君
课堂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与原则
王云霞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低效归因及其应对
曾宪攀
职业院校语文和谐教学的整合与探索
田红玉
《淮阴侯列传》教学简案
樊珊珊
文言文教学方略
吴立光
语文教师课堂用语艺术
赵建红
让语文课堂趣味无穷
尚慧玲
[鉴赏者]
《最后一片藤叶》主题的多重性
周旭荣
重评日本小说《神秘马戏团》
金 砚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层次关系辨析
孙建波
《再别康桥》的意象美
张文雪
《虞美人》细读赏析
高 放
细品《湖心亭看雪》
田世界
《花未眠》主题之我见
聂百华
《斑羚飞渡》彩虹描写的作用
符仕江
《归园田居》美读
陈光明
[读者]
怎样把握阅读教学的起讫点
邹俊美
阅读中的两个关键词
陈红燕
阅读教学中的情感熏陶
张晓玲
诗歌解读参照系的层次构建
张永华 李彦武
利用发散思维进行创新阅读
向开举
[反思者]
从“诗教”到“语教”:语文教育百年反思
杨发清
透视语文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张秀红
应以辩证的思想对待教材中的瑕疵
班廷景 王刚珍
对语文新课改的理性分析
杨 东
课文是现代文阅读的母体
陈淑侠
语文教学要种好自己的田
谷明贵
教材中亟待商榷的几个问题
彭芒有
完成教学任务的界定标准是什么
肖永生
[导写者]
如何夯实起始年级的作文叙事功底
陈晓枝
写作视野下的因袭与点化
张 兴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六法
熊俊利
作文点评的个性化措施
林锦红
基础学段作文教学的自我思考
王有祥 李玉萍
网络技术与作文教学
徐培林
高三作文的三大误区
陈 琪
巧用表扬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吴勇军
激活学生写作情感因素方法谈
姚战长
创造性写作的若干思考
潘家荣
话题作文三步曲
宗永臣
作文材料积累的三条途径
孙秀丽
文章要有鲜明的主题
范昌华
作文评改方法浅谈
郭艳玲
写作教学与情感培育
亢冬梅 王章材
写作教学的几点体会
段新斌
[拾贝者]
散文教学重在审美
毕海艳
高中文言文虚词教学方法谈
武学银
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智力
向明科
应用文教学要凸现出实践性
王喜玲
中专新生心理透视分析及教育对策
蒋丽嫚
精心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田淑新
重谈语文中的人格教育
罗文平 邹希云
影响播音员播音能力的因素及对应方法
陈 亮
近义词辨析的几个切入点
李雪英
课堂提问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刘建平
古诗文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吴 龙
语文教学中如何创建和谐课堂
刘振利 李善伦
普通话课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傅 娥
播音员必备的三个基本要素
曾 艳
语文教学贵在积累
叶加训
长阳山歌之五句子
唐昌翠
班级管理的艺术
陈 轩
[作者]
我与留守儿童的情感生活
汤美娟
我的教育自白书
张 玉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