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下半月
更多精彩:
由此右转
首页
本期封面
2008年第03期
往期浏览
·2009年
第01期
·2008年
第12期
第11期
第10期
第09期
第08期
第07期
第06期
第05期
第04期
第03期
第02期
第01期
·2007年
第12期
第11期
第10期
第09期
第08期
第07期
第06期
第05期
第04期
第03期
第02期
第01期
期刊目录:《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8年第03期
[学者]
新世纪语文学习的媒体意识
王泽龙
[淘金者]
你不能没有家
梁 衡
一分为二说浩然
李建军
萨科齐成不了罗密欧
威尔逊
片断
张 梅
[研究者]
大教育背景下的“诗教”与“师教”
赵亚平
《新青年》的文学史意义
李永中
以李清照为个案看宋代女子诗词教育
黄 蕾
简论大众文化
王晓丽 林 芳
从《诗经》看原型意象
郑 飞
诗篇《如果……》深蕴的哲理意义
孙热民
从周公到孔子关于孝道内容的演绎
王 兵
文学赏析中的文化内涵
陈宝庆 陈明安
韦瑟罗尔奶奶和艾米丽小姐性格比较
苏 芹
池莉小说语言的风格
谢祖德
关于盘古开天与上帝创世的异同研究
李道圭
评刘保昌新著《戴望舒传》
韩秋红
《西厢记》的语言艺术
史鸿敏
古诗艺术手法辨析
张丛林
论苏轼文学中的清美意识
黄俊亮
陶渊明隐居及其思想根源
金章旭
李白诗歌中的明月
姚永强
苏轼诗歌的几种风格
徐 宁
《定风波》与道家美学思想
李光明
古典咏物诗神似的艺术手法
郑学华
[反思者]
由鱼饵的选择来反思我们的教育
何 霞
语文教学要立足文本
胡倩佳
《两小儿辩日》中的孔子可笑吗
赵剑华
课后习题不能被忽略
张荣荣
语文教学理应重视口语交际
李 霞
正确认识音乐与文学的关系
师 晖
[鉴赏者]
《喧哗与骚动》的时空观
何岳球 乐 婵
《狂人日记》文言序文的意味
于 强
《呼啸山庄》凯瑟琳人物形象分析
陈 瑛 熊 欣
《药》思想蕴涵再思考
何 峰 沈 丹
小说《游园惊梦》的重复美学效应
王春燕
劳伦斯小说《菊馨》中的夫妻关系
李玉梅
《再别康桥》中的悲情意识
柯加瑜
北村小说《伤逝》中的绝望命题
罗晓春
《雪国》中驹子的悲剧命运
韩丽红
《过故人庄》诗意细读
张明标 田仁荣
《出师表》中诸葛亮的情
卢光孝 张 鹭
《变色龙》的艺术美因素
王秀丽
《林黛玉进贾府》中的“哭”
李 旭
《围城》讽刺艺术的层次性
谢真贤
《包身工》的互补艺术
李 涛
杨二嫂形象浅析
尹顺利
[探索者]
文学作品的飞动之美
张 敏
构建新型的高中小说教学策略
祝伟清
语文教学与情感空间开掘
张亚平
语文学科中合作学习的问题与对策
郭慧萍
把握好情景关系是诗歌教学的关键
程永生
幼儿园文学教育的缺失及其开展
陈琼辉
语文课要在“活”字上下功夫
王玉玲 邹明霞
语文综合性学习要突出“语文味”
宋海罗 刘紫芳
运用多媒体激活语文教学
于新富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的培养
谭扬勇
语文单元教学案例
陈胜林
《济南的冬天》景物欣赏案例
高 磊 曹远云
初中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及其应对
冉瑞霞
语言积累的几条途径
湛 勇
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有效推广普通话
邓双荣
欣赏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孙丽燕
大文化语境下的英汉商标词翻译探析
褚夫敏
课堂因质疑而精彩
杨 东
《丑小鸭》教学设计
柳 静
课堂教学中的激疑艺术
李响泽
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感动
张鸿淑
精彩课堂来自于真实的教学
韩红梅
[导写者]
编演课本剧让写作有米之炊
周巧燕
情感类作文的写作技巧
俞红梅
反对作文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倾向
喻文逸
作文教学中的个性化写作
张玉萍
坚持四个结合提高读写水平
鞠春荣 娄玉静
创新写作的有效途径
邹建波 周云波
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写真话
康永忠
让古诗文句扮靓你的作文
秦立勇 屈春燕
如何让学生作文不再难
何 平
作文评改有效性探讨
王宗耀
[读者]
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陈良卓
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名篇
王文东
培养悟性是阅读教学的关键
陈阳平
阅读教学中的情感训练
叶伟华
文言文阅读散谈
龚建敏
[拾贝者]
词类活用辨析
邹 红
教师素质与教学效率
袁平本 陈帮兰
课文中要探讨的几个小问题
杨诚训
语文教学杂谈
王秀君 万 强
中等职校德育内容与方法如何创新
金云标
感悟意外的细节
陈艳艳
《看云识天气》教学随评
魏智清 李永翠
语文教学刍议
王绪代
[作者]
运河精魂
张坤锋 徐崇知
宫利民随笔两篇
宫利民
戒烟
李国云
橡皮泥
张志谋
红枣·枣树的断想
祁春潮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