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下半月
更多精彩:
由此右转
首页
本期封面
2007年第12期
往期浏览
·2009年
第01期
·2008年
第12期
第11期
第10期
第09期
第08期
第07期
第06期
第05期
第04期
第03期
第02期
第01期
·2007年
第12期
第11期
第10期
第09期
第08期
第07期
第06期
第05期
第04期
第03期
第02期
第01期
期刊目录:《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7年第12期
[学者]
以古典文献学为视角看中学语文教学
戴丽琴
[淘金者]
鲁迅是个矛盾的人
吴 俊
女人的心里都有一座城墙
屈雅红
我们怎样做祖宗
黄一龙
路遥写两部大作的一些情况
高建群
[研究者]
太白诗风概述
王波平
论韩非言语思想对文学的影响
邱 渊
浅谈现代作家的志向抉择
李 琰
《好逑传》与《赫曼与窦绿苔》比较研究
王 博
试论鲁迅的读者观念
王玉琦
董立勃《骚动的下野地》的美学表现
谢祖德
略论苏轼的人格观
龙 路
刘禹锡诗歌艺术特色研析
李瑞星 海 刚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文与酒
李晔晖
评孟樊的《旅游写真》
古远清
论《俄狄浦斯王》的悲剧精神
周 青
我国现代服饰流行美的文化根源
龚菲丽 张 坚
童话世界中的信任与猜疑
张金凤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郝光霞
文学大师笔下的衣饰描写
钱光华
古诗词中虚词的意义分析
刘小华
[探索者]
中学新诗教学隐而不显原因新探
范 磊
古代诗词教学方法新探
范 华
评温儒敏先生的《语文课改与文学教育》
艾士薇
关于加强校本教研的实践与调查
熊仁山
青春、爱情、革命的众声喧哗
高旭国
以美的语言和手段进行语文教学
冯卫平
语文教学应做到生活化
万俊林
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的实施途径
王承栋
如何深化中学的文学教育
杨卫胜 李慧珍
古典诗歌教学如何体现情感教育
李文军
语文课堂优化四原则
姜跃明
《长城万里行》教学设计
张爱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简案
丁 翔
[读者]
文学解读的方法透视
白彩霞
从《项链》看文学经典重读
何 峰 王 慧
联系生活深化阅读感悟
胡梅贞
文本阅读整体感知的误区与对策
陈晓燕
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阅读教学
刘 洋 林春霞
如何有效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谢鸣芳
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自我感受
岳二平
从问题入手加强赏读教学
刘加洪
阅读教学中如何做到长文短教
柯四银 胡秋英
诗文诵读教学例谈
王海英 杨庆亮
[导写者]
语言风格与文体类型的互依关系
叶元齐
细节描写重在彰显真情
覃玉琴
从高考作文评卷反观高中作文教学
杜丽萍
在多角度立意中提升作文质量
刘 敏
依托文本做好随文练笔
徐晓红 陈碧英
英汉写作对比分析
常 虹
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介红波
让作文闪耀个性色彩
何满海
个性化作文教学方法谈
赵连虎
高考作文布局五法
祝海燕
[鉴赏者]
《北方》的抒情艺术
黄良才
《西湖组诗》中的季节意象
王芳实
苏轼词作《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梦境与悲情
高 峰
《兰亭集序》赏析
周 华
解读《陈情表》中的四情
梅晓华
李瓶儿为什么要嫁给西门庆
黄 文
《国殇》的悲壮崇高之美
王艳娟
《漓江情韵》中的四美
黄文义 张 娟
《次北固山下》的景淡浓情
石聿寿
《孔乙己》中关于脸色的细节描写
史鸿敏
[反思者]
关注人的生命是语文教学之本真
徐林根
语文教学应渗透生命意识
张红梅
语文教学要重视课文中的文化
赵建新
重新审视语文教学中的五大关系
王进红
语文教师要真正吃透新课标
郭克勤
[拾贝者]
中学文学鉴赏的三个目标
张 萍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
曹红波
课改新尝试
林 亮
语文课导语之美
梁爱丽
运用情境教学让语文课活起来
马艳静
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谢娟萍
也谈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郭国庆
让语文与生活双赢
张娅娟
烛之武与触龙人物形象比较
魏君海
《阿房宫赋》注释献疑
蒋福秀 杨向东
文学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李家金
校园文化建设刍议
高利霞
“有”和“具有”用法区别
陈世礼 占梅花
音乐教育与德育渗透
林冬玲
[作者]
散文两篇
王旻玥
随笔二则
孙婉怡
阿Q的假想敌们
崔守峰
心事
董 炼
不知花落有多少
张梦琦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