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下半月
更多精彩:
由此右转
首页
本期封面
2007年第01期
往期浏览
·2009年
第01期
·2008年
第12期
第11期
第10期
第09期
第08期
第07期
第06期
第05期
第04期
第03期
第02期
第01期
·2007年
第12期
第11期
第10期
第09期
第08期
第07期
第06期
第05期
第04期
第03期
第02期
第01期
期刊目录:《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7年第01期
[学者]
求学之径与治学之方
方志红
[淘金者]
绿化父亲
冰 岛
时间咏叹调
舒 展
带我到河边的女人
桑 麻
被风吹弯的草
林柏松
男人眼中的女人
贾平凹
[研究者]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魅力
葛玮华
汪曾祺小说的叙事特点
孔金娥
《呼兰河传》及创作心态分析
顾晓红
论陶渊明和柳宗元的咏雪诗
李振中
韩愈险怪诗风成因分析
张 昱
鲁迅五四前小说中的人物精神状态
张莉莉
隐逸诗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陈永敬
曹禺对古希腊命运悲剧的继承与发展
杨琴琴
中国古代诗歌的审美情结
孙晓飞 张 娟
从《春蚕》看乡土小说
丰晓流 李天清
《师说》两处用语辨惑
曾建生
乡镇学校开放性课堂策略研究
蒋兆富
古典诗词中的月所蕴含的伤情
胡海燕
张爱玲小说的整体观照
汪红星
[探索者]
文学教学有效性的实施途径
蒋独见
新知识观下的语文学科特征
纪永祥
现代文学教学及其教学模式的转换
孙红震
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
张虹群
古诗词教学的导学艺术
郭洪郡
现代理念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探讨
李晓红
中学语文新诗教法新探
黄 洁
语文美育方法谈
王 忠
课文《老王》教学的几个切入点
孔丹凤
《勾践灭吴》教学设计与反思
叶 华 张素君
如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汪厚旬
《安妮日记》教学中的两次活动设计
严世芳
利用三段教学法搞好语文教学
吴耀康
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柯尊娥
借助多媒体使诗歌教学更精彩
樊桂林
对外汉语中的汉字教学艺术
梁文勤
文言文教学的意义与方法探析
黄 丽
让导语成为开启语文课堂的金钥匙
罗绍珍
[鉴赏者]
从新历史主义视角看《西藏,隐秘岁月》
王宛颍
诗歌《客至》的景与情
苗应奎
《登幽州台歌》中的盛唐气象
徐 莉
《回忆我的母亲》中的母亲形象
梅 庆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主人公形象的多义性
李培玉
《记承天寺夜游》与《荷塘月色》之比较赏析
张小平
用“PR”思想解读《邹忌讽齐王纳谏》
张 武
《项脊轩志》的多重情感
徐世英
《菉竹山房》中的人性之光
王福生
《鹧鸪天·桂花》的精神世界
庄海志
《铸剑》的艺术创作特色
康艳红 许海军
[反思者]
语文教学现状批判及应对
朱一军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中的三个问题
徐忠梅
质疑《报任安书》中的几处注释
蒋长兰
语文教学的自我思考
杜惠英
语文课堂不能没有读书声
严 军
《木兰诗》主题再认识
陆定秀
[导写者]
散文写作要处理好五种辩证关系
罗建军
对中学作文教学的深度思考
韩思平
激发写作动力的教学策略
陈 宁
梁启超的作文教学思想
程春梅 李儒大
对作文教学的五点思考
黄小霞
写作视阈里的阅读积累与能力培养
程昌萍
高考作文必须把握好四个字
甘建民
中学生积累作文材料的途径
芮 军
作文教学应该渗透心理教育
李剑慧
写作教学中先让学生学会观察
高芳民
说明文的实践式作文教学法
周 静
日记对创作的意义
罗文平
从公文体式的变异看应用文特征
殷显谷
作文开头与结尾的设计技巧
李会芹
中考作文应考方略
傅会云
评改学生作文应注意的问题
华冬云
作文教与学互评模式个案
窦银强
写作兴趣与创新精神培养浅议
王小丽
[读者]
整体感知阅读教学法的意义及操作
杨小波
语文阅读教学要合理运用想象
袁彩虹 陈火青
阅读的意义及阅读兴趣的培养
赵 艳
阅读教学要挖掘出文本的深层美感
谢文芳
阅读教学的真与趣
张 琼
研究性阅读的实践意义
魏银珠
对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探讨
褚金红
[拾贝者]
巧妙设法教《逍遥游》
李少平
语文教育中的言语教学浅论
张慧玲
《种树郭橐驼传》的另种教法
郑艳林
《哪吒闹海》教学一得
颜华兰 沈加新
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曾春容
语文教学要善于发挥情感的作用
邱 昕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刘志宏
文学作品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郭西合 汪祖国
网络与语文教学
张燕芳 黎 明
《山中访友》说课简稿
吴风庭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例说
黄维梅
寓德育于演讲教学之中
邱友平
[作者]
泛舟漓江
金 文
吾家有弟初长成
俞 师
撒谎的小孩
范守莉
爱情与色情
王 子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