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无土时代

作者:赵本夫



子、稷子、芝麻、花生……还有各种蔬菜:黄瓜、茄子、辣椒、丝瓜、扁豆、青菜。甚至还发现了西瓜、南瓜、甜瓜……一时间,这成了木城人最重要的话题。以前是说张三道李四,现在是说高粱道茄子。大家都很亢奋。下了班匆匆回家,匆匆吃饭,喊上老婆骑上自行车满城乱转,大街小巷寻找,说不定突然在某个隐蔽的角落就会发现一棵西瓜,秧子已经很长,开着一朵朵黄花。喏!那片硕大肥胖的叶子下,已长出一个拳头大小的西瓜,毛茸茸的可爱极了!老婆高兴得像个小女孩,忍不住想摸一摸,男人赶紧拦住说别动!很有经验地告诉她千万别用手摸,一摸掉毛就不长了!
  周市长把天柱叫到办公室,说满城的庄稼蔬菜瓜果,都是你的人种的?
  天柱说周局长你冤枉我了,只有一小部分是我手下人种的,大部分是别人种的。
  别人?还有谁会种这些东西?
  周局长你别忘了,木城有三百多万农民工,他们的手早就痒了。
  周市长说:天柱你真是操蛋!把木城搞成这模样,你满意啦?
  天柱抱歉地看着他,说周局长……你不会怪我吧?
  周市长叹口气,说我怪不怪你并不重要,因为很多年后,木城人会忘记我,但会记住你。
  天柱挤巴挤巴眼,一脸都是困惑,他还是没明白周市长的话。
  但不久,木城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污染企业限期整改,否则停产。
  不再提亮化城市,现有霓虹灯、装饰灯一律拆除。各单位门前的举报箱一律拆除。
  小汽车今年限量出售,明年起不再增加。现有汽车周一至周五按单双号出行,并不得鸣号。双休日所有机动车不得上街(救火车、急救车、警车除外),提倡步行和骑自行车出行,允许并鼓励毛驴车、马车进城,作为运载工具。特殊需要。须经特批。五年后,除公交车、救火车、急救车、邮车、警车外,将禁止所有机动车通行。
  这次出台的一系列管制措施,无异一场大地震,又一次引起轩然大波,争论又是十分激烈,执行起来难度很大。有关部门请示周副市长,周副市长斩钉截铁地说: “这是市政府决定,必须执行!”
  有人急了。大声问什么道理?
  周副市长板着脸说:“没道理!”
  政协主席马万里听说后大声喝彩:回答得好!
  有人问马主席:回答得真有那么好?
  马主席所答非所问说:国外有一座城市规定,出门必须微笑。有人在街上拦住市长问:家里死了人,出门也必须微笑吗?
  市长微笑道:是的。
  那人大声质问:为什么!
  市长耸耸肩,微笑道:没有为什么。
  那人也耸耸肩,只好微笑着走开了。
  到初秋时,石陀终于不再发烧,但身体还是虚弱,达克也来看过,说看来一时半会儿好不了。林苏和天柱共同感觉,他不适合再去上班了。就由林苏起草一份辞职报告,让石陀签上名,送到出版局去了。出版局很快批准,并随即任命许一桃任木城出版社总编。
  许一桃上任第二天,谷子和刚接任二编室主任的梁朝东。神色慌张地来到她的办公室,送上一部厚厚的书稿,书稿的题目是《地母》,作者署名居然是柴门!
  许一桃惊得站了起来,说啥时收到的?
  谷子说刚刚收到,是寄给我的,还没有看内容。我很奇怪,咋会寄给我呢?
  梁朝东指指包装袋,说从邮戳上看,这部书稿是从本市寄出的。
  就是说柴门又出现了,而且是在木城!
  许一桃什么也说不出,赶忙翻书稿,是在一张张白纸上用手书写的,又是那个龙飞凤舞的字体!
  石陀辞职后有时间了,时常去天柱的绿化队帮忙。他一直没有承认他就是天易。可他喜欢天柱。有时候,他也出来溜达。但他从不看人。他的注意力都在树木花草和鸟儿蝴蝶上。自从木城树木结构发生变化,又种了那么多庄稼瓜果蔬菜,特别是一系列对大气污染、光污染、噪声污染的管制措施出台后,木城环境明显净化。有人统计,说城区出现了几十种鸟类,白鹭、喜鹊一片片落在树上。很多树上甚至家庭阳台上都筑有鸟巢。过去从未见过的蝴蝶、蜜蜂也成片成群出现,在花草间忙得不可开交。石陀还发现过一个巨大的野蜂巢,悬挂在公园一棵隐蔽的树上。他像个探险的孩子。趴在草丛里看了很久,快活得直哼哼。
  那天他刚出公园,就被人拦住了,抬头看了半天,认出是黄鹂。黄鹂一身便装,不远处还站着一位年轻英俊的警官,正微笑着看他。
  石陀一时不明白,说黄姑娘,那人……是谁?
  黄鹂笑了,说石老师我结婚了,他是成都的向警官。还有,告诉你个好消息,梁子和谷子也要结婚了。
  石陀说噢噢!样子忽然很激动,喃喃道:谷子……谷子……
  黄鹂说石老师,听说你辞职了?
  石陀点点头。神情又有些黯然。
  黄鹂说你答应过请我喝茶的。
  石陀猛醒说行!赶忙摸口袋。却没摸到一分钱。
  黄鹂笑了。向警官却笑着走开了。
  黄鹂说:石老师。我请你喝茶吧!
  石陀摇摇头,说我要回家了。林苏在等我。
  黄鹂说:我要向你请教呢,理论的基本属性是什么。还记得这个问题吗?我还是没弄明白。
  石陀淡淡地说:是片面性。
  噢!是这样……那男人和女人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你搞清了没有?
  石陀摇摇头,有些茫然,说我看了很多书研究这件事,很难用一句话概括。
  黄鹂笑起来,突然脸红红的,回头看丈夫离开了。就俯他耳朵上小声说:其实三个字就说清了,就是XXX!说罢,一副坏坏的模样,转头跑走了,一路笑得咯咯的。
  石陀目瞪口呆:是呀,不就这么简单嘛!
  那天。天柱找到林苏,说我想带大哥回老家一趟。
  林苏立马紧张起来,说你想干什么?
  天柱说我想让他看看草儿洼,看看我们的老石屋,还有蓝水河,说不定他能恢复记忆。
  林苏迟疑了一下。说你得保证把他带回来。
  天柱笑了,说你放心,我不会再让他跑丢了。哎!要不你也一块去?那地方值得一看!
  林苏高兴得像个小女孩,几乎跳起来,说那太好啦!
  第二天,三个人就上路了。石陀什么也没问,跟着两人上了火车,好像他知道要去哪里,神情有点激动。这是个秋天的夜晚。
  一弯月亮早早就升起来了,显得特别清晰,正从楼顶上缓缓滑过。木城人已经很多年没看到月亮了,甚至曾以为月亮是个很乡下很古老的东西,早已消失。今天却发现,原来月亮还在。真好。爷爷们说:过去乡下的故事都发生在月亮底下,发生在高粱地、玉米地里,今晚会有故事吗?
  因为是双休日,马路上没有汽车,却不断有马车、毛驴车载着客人匆匆驶过,发出有节奏的嗒嗒声。赶车人一声吆喝:“驾!”正忙得很呢。
  一头驴子看到前头拉车的驴子,突然兴奋地大叫起来:“啊哈!……啊哈!……”
  路旁的行人先是被吓一跳。但随即都哈哈大笑了。
  月牙儿落得很快,紧接着就是满天繁星。天也一下子暗下来。大地上的一切都变得朦胧而神秘了。
  荒野的风漫进木城。大大小小的树木和玉米地都发出簌簌的声响。三百多块麦田收割后,又栽上了夏玉米,玉米棒子长得像牛角一样粗壮,近日就要收获了。玉米地里似乎有憧憧人影,不知是有人偷情,还是有人偷玉米。
  还有散落在各个街角旮旯里的高粱棵,也在风中轻轻摇动,让人怀疑里头藏着什么人。在这种地方约会和在酒吧里约会,真的感觉不一样。
  木城只有路灯的灯光照出一小片一小片的光亮。整座城市沐浴在天光之下,到处黑黝黝的,着实有点吓人。木城人似乎又恢复了一点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但满天繁星下的木城,从来没有这么安静过。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心终于沉静下来。这一夜。几乎所有人都睡得那么安稳、那么香甜。
  次日,《木城晚报》登出惊人的消息:
  据网上报道,在中国的其他十多个大中城市,也相继发现了玉米、高粱和大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