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无土时代

作者:赵本夫



只到他的后肩背。天易的心又躁起来,浑身发热。又想在哪里用力气。可这样被梅老师从背后抱着,一点力气也使不上。他的身体明显有了反应,一点点在膨胀,这一瞬间他明白了,要转过身来拥抱住梅老师才能使上力气。他试图转身,可梅老师觉察到了,梅老师更紧地搂住他的腰不让他转身,同时发出一声呻吟。天易不敢动了,他以为把她弄疼了。他感到自己憋闷得难受,有些呼吸不畅,他说梅老师我难受。梅老师在他背后说我也难受。天易说梅老师我想转过身来。梅老师说你别转过来我靠在你背上就很好我就想靠一会儿。天易就不动了,心里就有些温暖,有些激动,有了一点男人的感觉。梅老师累了,梅老师也许心里有什么事,可她不肯说,只用头抵住他的背。这感觉很陌生,好像骨骼在生长,长得很快,能听到嚓嚓的声音,然后就感到了自己的强大。他忽然想到,梅老师其实比他大不几岁,而且是个南方人,孤零零的。他不知道梅老师为什么一个人到这个偏僻的县城来教书。梅老师平时很快乐的,为什么突然不快乐了呢?天易这么想着,就想说点什么,可他到底没说,他不知道应当说什么。这样过了很久,也许十分钟,也许二十分钟,梅老师突然松开手低头跑走了。
  这样的场景有过几次。天易很享受,他想天天这样多好。
  但这样互相厮守的日子也就过了二十多天,他们就被发现了,并很快在校园里引起轩然大波,什么闲话都出来了。
  这件事的确很叫人生气,大家都在热火朝天闹革命,他们却躲起来学习上课,而且是学俄语!学俄语不就是学苏修吗?更重要的是他们是躲在梅老师的宿舍里上课。宿舍,那是什么地方?睡觉的地方啊!谁知道他们在里头干什么?
  这件事动了众怒。梅老师本来是让所有学生爱戴的,现在却让天易一个人占有了,大家不能不生气。但他们又知道天易是个混沌人,什么都不懂,何况他又是个学生,能拿他怎么样?就只能怪梅老师!肯定是她勾引了天易,她勾引了天易就是抛弃了大家,就是藐视大家,这是不能原谅的。
  当天下午,校园里就出现了三张大字报,题目分别是:
  “不准梅萍勾引革命同学!”
  “梅萍的爹是国民党降将!”
  “梅萍是苏修特务!”
  这三张大字报如同三颗深水炸弹。炸出一个埋藏很深谁都没想到的坏人。但恰在这时候学校正组织大批学生进京,第二天就要集合上路,而先前大串联走的人还在外地没有回来,学校几乎空了。就没有来得及组织对梅老师的批斗,只在她的宿舍门口贴了一张“勒令”,大体意思是勒令梅萍不准离开学校,等革命小将从北京回来接受批斗。
  天易知道了,但天易仍不明白怎么会这样。晚上他去了梅老师的住处,说不去北京了。要留下来陪她。梅老师好像并不惊慌,安慰天易说你还是要去北京,说不定会赶上毛主席最后一次接见,机会不可错过。天易哭了,说梅老师你怎么办啊,梅老师笑道我没事的,你放心走吧,并且掏出二十块钱塞给天易,说你拿上万一有事会用得上的,然后把天易推出门外。天易攥着二十块钱,回头看看,梅老师已经把门关死了。门旁那张“勒令”就很显眼。天易上前撕了下来,然后走了。他觉得撕了这张“勒令”,梅老师就不会有事了。
  天易是在到达北京第二天去天安门的。
  本来大家一起去,天易走在一群同学后头,没人理睬他。大家都已知道他是那个被梅老师勾引的男生,既在心里嘲笑他,又在心里恨他。到现在为止,许多人还在心里暗恋着梅老师,就是这种心理让他们仇视天易的。天易又是内向和寡言的人,不会主动和人套近乎。后来同学们一拥而上挤进公共汽车走了,天易却选择了步行。事实上,北京城到处都是学生,天易淹没其中还有拥挤的感觉。他觉得这样很好。和谁都不认识,行走和休息都可以随心所欲。
  天易在天安门广场坐了很久。他是被惊呆了,不仅被天安门惊呆了,而且被北京城惊呆了。世界上还有这么奇怪的地方,还有这么高的房屋,这么古老的建筑。这里完全是另一个世界。他感到了威严,感到了激动,但没有感到亲切,他知道这不是他的地方。他坐在天安门广场,仍然觉得这地方很遥远。
  后来的很多天,天易几乎跑遍了北京城,当然也去了清华、北大、北师大。这些大学是外地大串联的学生必去的地方,叫取经。天易也去了,他只是对这几所名校好奇。这几所大学曾是他梦中的圣殿。也曾是老师常挂在嘴边的,以此激励大家发奋读书。但走进校园后却让他非常失望,到处乱糟糟的,到处是铺天盖地的大字报,不少外地学生在抄大字报的内容。天易一路浏览过去,视觉上最多的是惊叹号:!!!!!!!!!!……天易看得心惊胆战,好像每句话都是火药桶,每篇大字报都像一颗炸弹。内容实在太多,天易根本记不住,但他记住了两张大字报的标题,一张是“刘少奇何许人也”。第二张是“聂元梓无蛋可捣”。天易所以记住这两个标题,是因为语气温和,没有惊叹号,头一张用词文乎,第二张有点幽默。走出校门时,天易还在嘴里念叨。
  同学们都在焦急地等待毛主席的第八次接见。时间一天天过去,没有任何动静,大家都在担心,毕竟这是来北京最大的愿望。
  但也有学生兴趣不在这些事情上。和天易同屋的一位乡下中学的学生叫巩三墩,他在去了一趟天安门之后,就哪里也不去了。每天呆在住处就是等吃饭。北京的饭太好吃了,每顿都是白面馒头大米饭猪肉白菜粉条,而且吃饭不限量,想吃多少就吃多少,能吃多少就吃多少。想想吧,大家都是吃红芋长大的,灾年还要吃树皮野菜,有时逢年过节也吃不上一顿白馍猪肉。有的同学长到十七八岁,吃过几顿白馍猪肉能数得清,你只要看看很多同学面带菜色就知道了。现在却是天天白面馒头大米饭还有猪肉炖白菜粉条。简直就是天天过年!所以同学们吃饱喝足之后没有忘记正经事。但巩三墩似乎就是为了吃,或者说当他发现了白面馒头猪肉白菜之后就什么都忘了。他每天吃了早饭接着睡回笼觉,睡到十点多钟才起床,然后在食堂附近转悠等待,到十一点半左右就冲进食堂,一把抓四个馒头,盛一碗猪肉白菜粉条,往旁边一蹲,稀里咔嚓,转眼吃光。起身走过去,一把又抓四个馒头,盛一碗猪肉白菜粉条,还蹲老地方,稀里咔嚓,头也不抬,转眼又吃得精光,这才送回碗筷。离开食堂。对于吃巩三墩有深刻的认识。巩三墩兄妹七个,常年都在饥饿之中。有一次巩三墩被评为三好学生,学校发奖状时,他却不要。校长问他三墩你要什么?三墩说我要粮食。校长流泪了,校长破例买了三十斤玉米奖给他。巩三墩肚子里太穷,就把吃看得最重。吃完午饭,巩三墩就在院子里转,看人打篮球。
  不久西苑接待站发生一起严重的武斗事件,事情源于天易的十几个同学和湖南十几个男生争夺篮球场,先是互相推搡,后是打斗,再后来双方互搬援兵集体打斗。当时正是傍晚,外出的不少学生都回来了,所以双方兵源很足,都有几百人参加进来,上千人打在一起,可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