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机器

作者:肖克凡




  他没想到父亲连连摇头,执意要红色的。他认为自己这一辈子都与红色有关。外孙冯器知道姥爷的脾气,操着难以改变的江西口音告诉他老人家,红色的英语单词是“瑞德”。
  于是王建设只好“瑞德”。他弄了一罐红漆找来一支喷枪,在“劳模楼”前面拉开喷漆工的架势。王金炳惊诧地说,设子!你没有气泵怎么喷漆啊?
  王建设笑了,在他眼里这世界就是一座大工厂,处处都有工具。他跑去借来一只拖拉机内胎,脚踏打气筒吭哧吭哧揣气。足足揣了一个钟头,那粗似牛腰的拖拉机内胎竟然变成一台具有压缩空气功能的“气泵”。王建设掏出一根胶管连接喷枪,拧开节门噗噗噗开始喷漆。不消片刻时光,这辆天蓝色的小三轮车便“瑞德”了。
  王金炳极为感慨地说,设子啊你生不逢时,工厂不景气你这样的技术尖子没了用武之地。
  王建设从容地摇了摇头,低声说山不转水转。那语气里充满一个普通工人的自信。
  王金炳特意给小三轮车厢里摆了一只矮脚凳,上面铺了一只棉垫,扶着牟棉花上车落座。牟棉花甩手不让他扶,气哼哼说你恨我不老哇。尽管工人疗养院两年没有安排疗养员全面体检,牟棉花坚决认为自己的身体好比一台正常运转的机器。机器是老了,却没有毛病。
  乘坐小三轮车前往国棉十九厂,牟棉花特意穿了那件蓝色毛哔叽上衣。这是当年发给阿富汗援外人员的礼服,代表中国专家形象。一辆辆汽车从身旁驶过,这辆红色小三轮便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国棉十九厂的鼎盛时期,职工近万人。当年这里是东洋纱厂,正是牟棉花得到外号“牟大胆儿”的地方。后来,东洋纱厂改为中纺五厂,她的外号渐渐不为人知了。进入新中国,牟棉花荣获“棉纺战线一面旗帜”的美誉,人们只记住她是全国织布挡车接头冠军。
  南院关闭了,南大门附近生着一丈多高的蒿草。北大门照常通行。身穿制服的门卫拦住这辆红色小三轮车。王金炳解释说,牟棉花是这座工厂的老职工,今天回厂看一看。门卫认为坐在小三轮车里的这个老太婆是来讨账的,摆手拒绝进厂。
  你们的医药费问题厂里答应分期分批解决,保证不会过五一节的。门卫板着脸大声解释道。
  一辆切诺基吉普车从厂里驶出,门卫立正敬礼。一个花白头发的男子从车窗里伸出脑袋对门卫说,请牟大姐进去吧,她是咱厂的特等劳模!
  牟棉花听说有人认识自己,迈腿下了小三轮车朝着切诺基吉普大声反问说,你是谁呀认识我?
  王金炳含胸驼背骑在小三轮车上,不言不语看着。
  那花白头发的男人推门下车说,牟大姐我是郝伯生。您不认识我啦?当初人们都叫我郝二黑啊。
  郝二黑?牟棉花寻思着,渐渐想起日伪时期东洋纱厂梳棉工房的小伯役,之后想起国民党时期中纺五厂的小护厂队员,最终想起国棉十九厂的青年突击手。她一把拉着对方的手说,是你呀郝二黑!我听说你去支援新疆了,什么时候调回来的?
  我在伊犁毛纺厂工作了二十年,去年调回来担任咱们国棉二厂厂长,现在着手筹建金纺集团呢。国棉十九厂南院争取明年搬迁,北院以后也要走土地置换的路子。您别看棉纺行业不景气,咱们的国棉六厂国棉九厂还有北大桥仓库,随着城市发展成了甲等地段,地皮可值钱呢。
  牟棉花并不晓得郝伯生“以土地换生存,以生存求发展”的战略思路,只是泛泛地笑着,好啊,我盼着你振兴咱们棉纺工业呢!
  这一程子我很忙,五一节我去看望您吧,究竟如何重振棉纺雄风,咱们还要聊一聊啊。俗名郝二黑的郝伯生挥了挥手说了声再见,拉开车门钻进吉普车。
  牟棉花突然大声喊道,默西!默西!
  郝伯生扭身返回,满脸惊诧地望着这位出身日本东洋纱厂的特等劳动模范。
  牟棉花略显顽皮地说,我就想考一考你的记性。你没忘了这句日本话啊?我记得“文革”期间把你打成小汉奸,说你给日本人当伯役是卖国贼。
  我哪有权力卖国呀。不过,如今我有权力卖厂了偏偏没人买啦。现在我就去拜访香港的房地产大老板,洽谈迁厂的事情。郝伯生尴尬地笑着。
  哎,二黑你穿多少码的鞋呀?牟棉花突然问道。
  四十二码。郝伯生猫腰钻进美国出产的吉普车,开走了。
  王金炳知道凡是牟棉花看重的人,她都要做一双鞋子。上至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下至普通劳动者,这已经成为一种金钱难买的待遇。
  牟棉花坐在小三轮车里问门卫,这位郝伯生同志现在什么职位啊?
  门卫恭敬地回答说,他是金纺集团总经理,就等于是过去纺织局的局长。
  于是,“工业战线红管家”骑着红色小三轮车载着“棉纺战线一面旗帜”,驶进国棉十九厂北院。工厂大道上,人来车往,都是陌生人物。工厂大道两旁,都是陌生场景。牟棉花恍然大悟:打从工人疗养院前往阿富汗援建巴格拉密棉纺厂,我离开国棉十九厂已经二十五年了,这里的一切既遥远又模糊,似乎是上辈子的经历了。
  踏着小三轮车王金炳念叨着。如今棉纺行业大变样了。一是这几年棉花紧张,全国各地的棉纺厂都去新疆抢购原棉,供不应求就涨价,涨了价还往棉包里掺沙子压分量。二是这几年企业没有资金购买原棉,趴着不能生产。三是这几年出现不合理竞争,国营企业被条条框框捆着手脚,根本没有办法跟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竞争……
  咦,你怎么知道这些事情啊?牟棉花坐在小三轮车里,觉得老伴儿突然变成一个“万事通”。
  我天天听广播啊。俗话说,秀才不出门,便知道天下事。我呢,仓库听广播,保管知天下。王金炳乐乐呵呵说着,用力朝前蹬去。
  望着陌生的厂区呼吸着陌生的空气,牟棉花觉得从老伴儿嘴里说出一连串陌生的话语,顿时觉得老伴儿也陌生了。是啊,说是老夫老妻,可是这大半辈子也没有仔细端详对方啊。这样想着,牟棉花心里一阵悲凉。
  南院与北院之间的大水坑,早填平了。当年牟棉花去梳棉工房报到,就是从那边踏着冰面跑过来的。如今大水坑变成一个小广场。小广场门楼上残存的标语写着“建设四个现代化”。过了小广场便是已经停产多日的南院了。牟棉花叫王金炳停车,环视着一派荒芜的景象。
  东边的锅炉房只剩下半截烟囱。那里是当年她打瞎白小林一只眼睛的地方。西边的变电站是当年护厂队把守的地方。解放前夜白小林跟她并肩躺在大卡车前面。关键时刻白小林站在了人民一边。
  这里就是我十六岁考进来的工厂啊。望着被一条条木板钉死的车间大门,牟棉花眼窝一酸,坐在小三轮车里呜呜哭了起来。
  稳若泰山的王金炳骑在小三轮车上说,我劝你多想高兴的事儿,心里就不难过了。你看远处的织布车间,当年纺织工业部主办全国纺织擂台赛,上海的许金娣青岛的陆根萍,还有北京石家庄西安郑州无锡一大批技术尖子,都来啦。偏偏是你牟棉花一鸣惊人打破了挡车工接头儿全国纪录啊!
  听了王金炳的讲述,牟棉花破涕为笑。以前三棍子打不出你一个屁来,什么时候你学会说话啦?
  王金炳低头踏着小三轮车说,是啊,我是跟收音机里单田芳学的。
  一辆白色豪华面包车驶进小广场缓缓停下。一群西服革履的男人走下车来,打量着周边厂房,一看就是考察团。一个翻译哇啦哇啦说着外国话,热情地介绍着情况。
  王金炳远远望着说,那翻译好像是白小林。
  噢,这是一群日本人啊。牟棉花眯着眼睛说,他们兴许是来投资的,金炳啊咱们回去吧。
  驶出国棉十九厂大门,那门卫抬手向这辆小三轮车敬了一个礼。牟棉花笑着说,看来还是有人敬重劳动模范的,他们不光朝着小轿车敬礼呢。如今坐小轿车的,除了当官的就是有钱的……
  一路上,情绪激昂的牟棉花不停地向着王金炳发问,金炳啊,你不说跟着收音机里单田芳学的会说话啦,那你告诉我纺织行业还能振兴吗?不光国棉十九厂,还有二丫头的针织运动衣厂,大姑爷的北方电机厂,好端端的厂子怎么越弄越不行呢?为什么灵莹把厂子弄得那么好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4] [55] [56] [57]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