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西湖组诗》中的季节意象

作者:王芳实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外国文学研究》常务副主编邹建军先生,近年来热心于用汉语写作十四组诗,并日趋佳境,产生较大的影响。最近的组诗《西湖十四行抒情诗四章》,写于2007年8月8日,这是一个很值得纪念的日子。今年5月,邹建军教授与《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的其他老师及博士、硕士研究生一起,到浙江宁波出席由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宁波大学、加拿大驻华使馆等联合主办的出席“青少年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邹师一行游了浙江奉化的溪口、雪窦山等风景区。会后,受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邀请,到杭州讲学。期间,与朋友重游西湖,波上泛舟,桥上留影,不亦乐乎!回到桂子山上,他回忆东南山水之游,于是提笔做诗一组,是为《西湖十四行抒情诗四章》。
  组诗为十四行诗,每组分两节,前一节八行,后一节六行,与西方勃朗宁夫人、莎士比亚等人的十四行诗稍有不同。这一组诗情感深厚、想象丰富、抒情自然、意象别致,情景交融、意境浑然,读后使人情感受到震动、灵魂得到净化、精神境界得到提高。本文不想全面评价这组诗的思想与艺术成就,只是就其中的一类意象的突显与怪异发表自己的意见。我认为这一组诗有一个值得玩味的地方,那就是“季节”意象的创构。宁波青少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是五月,还应该是春天;但这一组诗中“秋”的意象却有压倒“春”之意象之势,甚至还在第一章中出现了“冬”。讨论的话题由此展开:诗歌阅读的想象空间,为笔者的误读提供了充足的理由。让我们先来看一看组诗中的第一首诗:
  之一:杨柳依依
  当车子停下之后,我们真的不知往何方走
  到处是柳浪如烟,让你伸出了那如荷的手
  在空中停了几秒之后,又回到了我的眼前
  你说,披着轻纱的春天就在那边将我等候
  看了看天空,一阵春风突然来到我的胸间
  望了望湖面,你说脸上映出了往日的中秋
  阳光还没有照到你的头顶,你却微笑如兰
  此时,西施在我们面前轻歌曼舞,如烟柳
  海阔天空只是当年的中秋,那年海阔还在
  天空自然就有成群的大鸟,正在漫天飞翔
  它们高叫着,飞过了一片又一片紫色云彩
  有一个少年的心事,如那辽远的大海汪洋
  可如今,群山环抱着白浪涛涛,杨柳依依
  而我的眼里呈现出的,是雨雪纷纷又茫茫
  在西湖边,“春风突然来到我的胸间”,而反映在脸上却是“往日的中秋”。当年,一个怀揣心事的少年像海阔天空中高叫的大鸟,如今,他的心事如愿了吗?中年人回顾自己过去的豪情,总有因为认为豪情过于高扬而反省当时的心愿,或因为认为自己努力不够而检讨如今行为的地方。古诗中,去时“杨柳依依”,来时“雨雪纷纷”,但诗人在这里所表达的,却是在“杨柳依依”中体会“雨雪纷纷”的心境。这样的心境对于读者来说,是有多种解读方法与多种解读的角度的,除了审视自己,何尝不是审视自然、审视人生,甚至审视社会的结果呢?这首诗从“春”而“秋”而“冬”,转化自然极了。诗中最打动我的,自然是最后的两行:“可如今,群山环抱着白浪涛涛,杨柳依依/而我的眼里呈现出的,是雨雪纷纷又茫茫。”诗的结尾为何出现这样的与春天相距很远的意象?自然与中年人的人生感悟相关,与中年人对于生命与情感的体验有关。
  接下来,让我们读第二首。
  之二:西子伴我
  十年前的一个夜晚,我来到西湖边小坐
  一轮圆月挂在天上,在我的心湖里闪烁
  呵,原来那正是一个难忘中秋节的夜晚
  看天上,一轮秋月在那阔大的空间运转
  那时,九岁小女她阅不尽那远山的灯火
  遥远的星星,也惊异于眼前月光的灿烂
  为什么我们刚走过玄武,又阅览过栖霞
  却只是钟情于这东方西湖的美丽与香甜
  ……
  诗中所展示的意象,也是“中秋”,只不过是十年之前的中秋。这首诗由回忆组成,描述了一幅美好的中秋夜的画面。有意思的是这样两句,“请允许我们在西子湖边再小坐一下吧/春天的西子,似乎也正陪伴在我身边”。如果我们固执地把这一句看成是回忆中的那个中秋夜的心愿,也就是说,中秋夜在西湖小坐,然后感触很多,然后发出再多坐一下的感慨;那么,诗歌的叙述视角就有了有意思的变化,即由春天的今天想到十年前的“中秋夜”,并想到那个“秋天”对“春天”的憧憬。由“春天”想到过去对“春天”的向往,而当这两个“春天”并不相同的时候,我个人认为,这就产生很浓的诗意了。无论是那时的“秋天”还是此时的“春天”,其实都只是一种象征,具体象征的内涵是什么,那就不得而知了。不过,我认为这种情感及其体现这种情感的意象,总是与爱情、生命、青春、理想等有关。诗中对于自然风光特别是天体空间的景象描绘是独到而深刻的,体现了诗人观察自然的仔细与艺术想象的超越性。此组诗所表达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好像我们越来越模糊了;诗人在对于过去的回忆中所展示出来的意象,好像越来越朦胧了。我们接下来再读第三首:
  之三:不妨牵手
  有的人牵手在暗夜之中,总是羞于让人看见
  有的人牵手在晨光之间,好让自己享受灿烂
  而我们牵手,却在西湖边那如烟的柳浪之际
  已经人到中年,何妨也把这如柴的手牵一牵
  我们的耳边荷风习习,我们的面前荷叶莲莲
  那一朵又一朵的荷花,她们开得如此的鲜艳
  难道那春风中的北高峰,还是如此不可改变
  面对南高峰,在春雨中,她又是如此的缠绵
  ……
  这首诗像一首情诗,当然也可以看成是在表达人到中年后对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的喜悦心情。“牵手”是一个眼神、一句敞开心胸的话,或者就是真正的手拉手?所以,这首诗里只有“春天”作为“牵手”的背景。“牵手”了,于是“我们的耳边荷风习习,我们的面前荷叶连连”,甚至自由嬉戏的鱼儿也露出了欢快的脸。我认为最值得品味的是这两句,“难道那春风中的北高峰,还是如此不可改变/面对南高峰,在春雨中,她又是如此的缠绵”。是“南高峰”希望“北高峰”改变吗,如果是,他希望对方改变什么呢?当然是牵手!如果不愿牵手,那为什么“南高峰”又要在春风中对自己表现得如此缠绵呢?我们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即想对希望得到理解的人表示理解信任而对方不放心,如“南高峰”,或希望别人理解信任自己而又对对方不敢完全信任,如“北高峰”?当然,如果从爱情的角度看,就又别有一种味道了。具体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体验,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能够根据前面的两首诗,分析出“春天”与“秋天”甚至“冬天”意象的意义,那就是指一个人的一生中成长的不同阶段之不同的心境,以及对于情感所采取的不同态度。
  让我们再读第四首诗:
  之四:春在身后
  一个朋友举起了相机,让我转过头来
  我发现春天的西子,正在向我们招手
  昨天就让它过去了吧,那一切的一切
  一切的一切,都让它如那长江的水流
  如果我们真的将一切往事都抛向空中
  阳光也许就会时时来到我中年的心间
  正在惊疑之时,有一只蜜蜂飞了过来
  此时,我不得不举起我那如叶的左手
  ……
  读了这组诗中的四首诗作,我认为最有情致与意味的是第三首,而最有深度的,则是这最后的一首。值得我们关注的,这里有两个转身:一是“让我转过头来”面对“春天”;二是“当我回过头来”,“春天”就到了身后,而面对的则是心中的“深秋”。面对“春天”,过去的一切都如长江之水滚滚逝去,而随之而来的,就应该是饱含收获意蕴的“深秋”。“一只大雁正在飞起飞向了遥遥的远山,那渺渺的深秋”,我读这句诗,真是读出了豪情!应该注意的,是诗中的那只“蜜蜂”,它突然飞来时,正是“我”感到“阳光也许就会时时来到我中年的心间”的时候。在这组诗中,“蜜蜂”意象的出现好像有一点突然,并且也有点难于理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意象呢?这是一种什么意味的提醒呢?尽管它出现在诗的上半部,其后还有“春”在招手的描绘,但我始终觉得它是整首诗由“春”而“秋”的转折点。
  邹建军教授长期坚持写作,与他的长期坚持自己的学术研究相伴随。尽管他是一个学问做得很好的人,但我对他印象最深的,倒不是学问和诗才,而是他为人所表现出来的真诚。这样的人,在诗中流露出的情感才会如其人,他的诗也才会真诚而动人。对于这样的诗也许有多种多样的解读,比如说自然风光诗、自然山水诗、中年生命诗、人生感悟诗,我认为都是可以得到认可的。从其中呈现的“春天”、“秋天”、“冬天”意象来看,从诗中所写的“荷花”、“荷叶”、“柳浪”、“青黛”来看,多半与生命或者爱情相关。无论如何,我认为这是一组值得好好研读的十四行诗佳作。
  
  王芳实,侗族,贵州凯里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西方小说研究,在《外国文学研究》、《当代外国文学》发表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