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音乐教育与德育渗透

作者:林冬玲




  德国音乐家亨德尔讲到:“假如我的音乐只能让人愉快,我很遗憾,我的目的是让人们高尚起来。”音乐绝不仅是单纯为了娱乐,而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通过音乐来完成塑造人的灵魂,完善人的生命,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艰巨任务。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其德育功能是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
  第一,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歌曲教学中渗透德育。
  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在进行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情感随着音乐的发展产生心灵的共鸣与起伏。心灵的陶冶正是在这样的情感体验之中来完成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歌曲的情感因素,通过介绍、讲解、分析、范唱等多种方式激起学生的心灵共鸣。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浩翰无垠,这给我们的音乐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如何在这浩翰的乐海中掬起闪烁爱国思想的浪花,并根据我国国情,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择音乐作品呢?须注意两点:一是作品要思想性、艺术性俱佳;二是教师要精心挖掘教材的内涵,并充分揭示作品中丰富的内容及艺术形象。《苏武牧羊》就是一首优秀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歌曲。多少年来它一直在人民群众中传唱,经久不衰。这首歌作于民国初年,当时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发生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外交事件,广大爱国群众义愤填膺,纷纷要求“富国强兵”以抵御外侮。歌中苏武“留胡节不辱”,“大节定不亏”的精神形象正是当时群众爱国激情的反映。歌曲的旋律由五声间阶构成,有浓厚的中国民歌特色,古朴苍劲,通俗感人。具有深沉,悲壮的音乐气质。节奏庄重、坚定、平稳,调式的交替运用使音乐既统一又富于变化。所有这些对培养学生用宽厚舒展的歌声、悲壮激昂的情绪来表达苏武的爱国主义的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象这样适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是很多的。除了革命历史歌曲外,还有大量的近现代创作歌曲、民歌以及器乐曲等。通过再现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从心灵深处来教育学生,使他们不断地感受、理解,从而达到陶冶爱国主义情操,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目的。音乐教育的性质不同于政治报告、哲学演讲,它的教育形式是具体的,直接的,并能达到灵魂的陶醉,精神的愉悦,美感的享受。因此要寓爱国主义教育于音乐艺术的美感之中,用音乐的“灵魂”“流动的诗”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培养起最浓厚的爱国主义热情,使他们无论遇到如何恶劣的环境,也不动摇。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也是一部将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的文化历史与完美的艺术表现结合在一起的杰出作品。欣赏这首典雅优美的乐曲,就象给我们展现一幅山水画卷,会使我们感受到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上东山、渔舟荡漾、花影摇曳的迷人景色。同时会给学生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使他们极快进入到“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的清澈月夜意境中,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祖国的壮丽山河,感受到民族音乐的伟大,从而在同学们心灵深处播下爱我中华的种子。
  第二,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在欣赏教学中渗透德育。
  音乐是情感艺术,优秀的音乐作品总是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它以自己独特的音波来穿透人的心灵,从而使人的审美心理产生五彩缤纷的感情波涛。欣赏教育是听觉艺术,是人们在平静的状态下感受着音乐的魅力。可以说,音乐本身就具有“教化”作用。《乐记》中说过:“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优秀的音乐作品本身就有一种人们自愿接受的“教化”因素。
  在欣赏音乐《龟兔赛跑》时,学生通过倾听,不仅认识了几种乐器及其音色的特点,还通过视听效果的辅助教师的引导认识到——做人要脚踏实地,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与人相处要文明要礼貌,知错就改。在欣赏音乐童话《彼德与狼》,让学生明白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要学习彼德,用聪明的机智齐心合力去战胜困难。在欣赏贺渌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告诉学生这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是闻名中外的优秀钢琴作品之一,曾在国际乐坛上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以激起学生的自豪感。教师利用课本上直观形象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情节发展和变化,通过对节奏、速度的对比分析,使学生仿佛看到农村少年儿童骑在马背上,在鸟语花香的大自然风光里,悠然自得地吹笛歌唱,和小伙伴们嬉戏玩耍的情景,欢快、优美的乐曲让学生为之陶醉,更加懂得了劳动的无限乐趣,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如欣赏二胡独奏曲《赛马》,教师通过讲述引发学生想象出在辽阔的大草原万马奔腾的壮观景象,草原人们那种热情奔放、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体会到草原人们幸福的生活以及对前途的乐观自信。学生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中增进了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迷恋。
  音乐欣赏就是这样,用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里——去享受欢乐,去感悟人生,在不知不觉中心灵得到净化!
  第三,教师应抓住对学生加强德育的一个良好阵地——器乐训练,在课堂器乐中渗透德育。
  器乐进课堂,不仅锻炼提高了学生的听觉力、音准力、协和感,给音乐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而且在学习过程中磨练了意志,增强共同合作的“团队精神”。根据学校与学生的经济情况,我这几年一直把电子琴引进音乐课堂,用以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在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保证全体学生能够科学地掌握电子琴弹奏的各种技能技巧,学习之前,我制订出严明的课堂纪律及守则,建立起良好的课堂常规。教育学生学习解放军战士严格遵守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的良好作风。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部分学生只图个新鲜,在课余懒得去苦练基本功,遇到困难就退缩的情况,我就经常告诫学生,要学会一种本领,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刻苦练习,持之以恒的精神,否则只能是一事无成。思想统一了,目标明确了,认识有了一定的高度,学生就会从被动变为主动,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学习器乐的热情很高,进步也很快,当我听到学生们整齐、动听的演奏时,心里无比惊喜,收获般的喜悦无以伦比!同学们也真正懂得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而且通过在各班开展各种竞赛评比,也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观念意识,锻炼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第四,教师在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中渗透德育。
  《大纲》指出:“课外音乐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通过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使学生扩大音乐视野,增长音乐知识,发挥音乐的创造性,锻炼音乐的才干,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增进身心健康,帮助学生更好的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心目中有他人,不以自我为中心,乐于友好交往与人为善。
  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外音乐活动的主要阵地。音乐这门课程包含合唱、舞蹈、器乐(包括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三大类。如在合唱教学中,特别要求自我和集体的统一,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因为合唱是一种整体音响艺术,队员需要有全局观念,应把自己的歌声作为整体音响组成因素,而决不可突出个人的声音或某一部。因此只有全体学生团结协助,默契配合,方能做到旋律、节奏、音准、速度、力度以及对音乐的理解、感情的投入上步调一致,达到均衡、和谐、饱满的和声效果,否则就失去了声部合唱的整体美。又如在舞蹈教学中,教育学生要高度重视基本功的训练,俗语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想学有所成,平时应该勤学苦练,反复琢磨,要不怎会有“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说法呢!在舞蹈训练中,遇到有难度的动作时需要同学之间的互相保护。我就把同学分成两组,交替练习,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共创难关的情感油然而生,使他们有了乐于助人的想法和感受。在器乐教学中,更需要学生有顽强的学习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仅靠一点点聪明才智想获得成功是不可能的。音乐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在严明纪律的集体活动中,培养了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在刻苦训练中锻炼意志,形成了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
  在开展课外音乐活动方面,应与音乐课堂教学一样,要下大功夫,课内外紧密配合,相辅相成,共同完成教育、培养之重任。
  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德育,不但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正像音乐教育家贺渌汀说过的一样:“一个人有了一定的音乐修养,不但不会妨碍他的专业,由于经常接触优美纯洁的音乐,使他的思想潜移默化,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林冬玲,教师,现居广东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