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漓江情韵》中的四美
作者:黄文义 张 娟
一、淡妆佳丽动人心——景美
从先生笔下的漓江是在“雨霏霏,雾茫茫”的自然镜头中出场的,因而它的面目看不真切,是朦胧迷离的,好似拒人于千里之外。所以作者把雨雾称为漓江头上的纱巾,把烟雨漓江比作呼唤不出来的羞女。文中的漓江宛如神秘清雅的女郎,用温柔迷蒙的眼神默默注视着那些想一睹芳容的游人。
本文的写景笔法不落俗套,一反文人浓墨重彩式的常态描绘,只用俭省的笔墨营造出一幅清幽朦胧的神妙境界。文中的漓江在雨雾的笼罩下若隐若现、娇美柔婉,而作者将这旖旎风光设为渔舟、游船、垂钓者等活动的背景,并将它定格成一首朦胧诗,让这种距离所致的美诱惑着欣赏它的人,鼓动读者去挖掘雨雾遮掩下的人文内蕴。
二、身残船夫显真味——人美
本文用寥寥数语,将那朦胧娇美的自然风光打造成一个展现人物风采的舞台。可作者花大量笔墨刻画的人物却是脸清癯瘦削,而且长着一只永远感到“路不平”的跛脚——一走一歪的残疾船夫。这样的外貌可能同人们的审美想象相去甚远,因此心理上的落差也许会让读者认为这外在不敢让人恭维的船夫难以承当代言漓江山水的大任,但二者的船中闲聊却让人不禁对船夫另眼相看。船夫身世凄苦,但他不甘心吃“低保”,便接过了这船这桨,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获得生命的尊严。他的胸中盛有对生命、对生活宽厚博大的爱。
作者用漓江的自然美来衬托人的美,那山的伟岸辉映出人的硬朗身姿,那水的灵动娇柔折射出人的美丽心灵。而身残船夫作为漓江人的代表所展现出的淳朴善良刚柔相济的人文风情也成为漓江旖旎风光中美丽的风景,将漓江朦胧柔和的自然美烘托得更为浑厚。
跛脚的船夫又与他收养的“金鸡独立”的鹦鹉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伴的温馨画卷。
三、逗趣飞禽传灵性——物美
作者在沿着江滩一路寻觅中,邂逅的一只藏在沙滩伞下的鹦鹉,能向人问好,能流利地背出诗人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更能熟稔地说出揽客的广告词,的确让人叹服:一叹漓江水好,孕育出的飞禽聪慧伶俐;二叹它的主人竟如此富有爱心,为它准备专门的沙滩伞,以免被雨淋着;三叹它的主人极富创意,竟用飞禽之嘴来宣传漓江的山水;四叹它的主人洒脱不羁,只身远去,独留鹦鹉在岸上。但所有的叹服都聚成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激发出读者探究鹦鹉主人庐山真面的浓厚兴趣。一只鹦鹉竟然成了福尔摩斯般的破案线索,的确让人对作者的构思啧啧称妙。
更妙的还在于读完人与鸟的故事,发现鸟儿与它的主人命运何其近似,“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他们“一蓑烟雨任平生”,互为精神上的支撑。漓江的鹦鹉是美丽、逗趣、灵性的,同时它的身上也有船夫的影子,它烘托出人的善良纯美及对生活的热爱。人与鸟互相辉映,相得益彰,这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物我一体和谐共生的柔美图景能让读者心生暖意﹑留连忘返!
四、沧桑文人写华章——情美
在当代中国文坛,从维熙先生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作家。1933年出生的他,1956年因创作长篇小说《南河春晓》被错划为右派,从此开始了长达20年的劳动改造。从24岁到44岁,他在墙内外当过煤矿、铁矿掘进工,砖窑制坯工、出窑工,化肥厂铁工、车工和漂粉工。非同一般的苦难经历不仅把作者磨砺得无比坚强,也让他怀有了一颗如湖水般从容温润的心。他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不经历生活的苦痛,文章就缺少一种“精、神、气”,也缺少一种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感;文学里,精神的弦是绝不能断的。因而他把心中最柔软的角落留给身处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人文情怀抒写生命中的悲欢哀乐。
作者曾说,“阴柔美与阳刚美筑成了中国文化的两极”。而本文中漓江山水若隐若现的朦胧美,漓江鸟能通人意的灵性,漓江人豁达博爱的面对生活及从容淡泊的面对人生的价值观,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刚柔相济的和谐华章。
黄文义,张娟,高中语文教师,现居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