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作者:谢娟萍




  新课程理念已在一线语文教师中深入实践,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努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已经成为教师的共识。但是,实际情况并非教师想学生参与,学生就会有效地参与了。因此高效引导学生参与,把“教师传授”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真正转变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才能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从敢于参与到乐于参与,再到善于参与,把语文学好呢?
  一、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必要条件。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内在的联系,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是学生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要让学生在新旧内容的联系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点,顺利完成正迁移,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二、对教学进行动态设计,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的关键因素。动态设计是指教师根据课堂出现的新情况进行设计,这种设计虽然有课前的设计,但是是临时的。新课程下的课堂要求教学设计进行动态设计。其一,课堂有了学生的生命活动,就不可能一成不变,课堂上所发生的一切,便不能在备课时全部预测到,这就要求教师应按课堂的具体进行状态来设计教学,根据课堂出现的新情况来调整教学安排。其二,教师的创造才能和创造乐趣,正是在处理这些活的情境中得到体现。学生也正是因为顾及了他们的存在以及他们在课堂上多样的生命活动,越发显现参与的热情。
  三、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语文活动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重要途径。创设适当的语文教学情境,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广度与深度。有时我们要让学生体会作品平淡的文字中蕴含的深情,仅仅靠对课文字句的分析是难以奏效的,要跳出课堂,与生活相联系,从课内到课外,然后又从课外回到课内。如《背影》一课,现在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难以理解课文中父亲对孩子的一片深情。教师可为学生讲述自己和父亲的小故事,通过老师的讲述,他们很快明白,父亲的爱是深沉的,在这样生活情境的创设下学生就能深入解读课文,理解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地深情。新课程倡导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师就要为学生的有效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可利用课文本身具备的戏剧性,创设一种表演情境,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而迅速地理解课文。也可以利用音乐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体会感情,感受意境,还可根据学生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四、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是提高语文课堂参与度的重要保障。要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生命发展的一种场所,语文课堂必须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师若能从实际出发,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定能极大地丰富课堂教育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升综合素质。记得江苏常州语文名师岳亚军老师上全市示范公开课《海燕》时,他大胆进行教学创新,让学生找出表现海燕勇敢之美和生命之美的句子,并仿照课文句式来两仿句,学生面对课文一时无法想象海燕的勇敢之美和生命之美,也想不出有质量的仿句。岳老师利用多媒体及时出示了多幅图片,让学生来辨别生命各种状态的美,学生惊奇的“啊!”,立刻课堂呈现出教育的美,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但是要忌滥用或不恰当的使用多媒体,要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合理地运用。语文的媒体是语言,多媒体只是辅助手段。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媒体,它有时候是只可“意会”的,如果语文课堂过分强化声音、图像等媒体的作用,有可能冲击语文的本体,况且课件上的预设,束缚、制约、限制了课堂的生成,课件画面演示变化的匆忙,也可能给许多学生的思考带来了新的困难;因此,多媒体技术是语文课堂的辅助,不能“以机代教”“以图代读”,忽视语文教学的特性。当然更不能用多媒体代替板书,用课件代替板书,失去其运用的意义。
  谢娟萍,教师,现居江苏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