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烟花三月

作者:周浩晖




  那白鹅虽然已经醉倒在地上,但两眼仍睁得老大,紧盯着浪浪的腹部——那里隆起一个小包,显然藏着什么东西。
  沈飞略一思索,心中已明白了七八分,呵呵一笑,道:“好调皮的小孩,拿了我的酒跑到厕所里偷喝不说,是不是又去后厨灌醉了大白鹅,还偷了它下的蛋?”
  浪浪被沈飞识破了把戏,眼睛眨两下,辩道:“你的酒难喝死了,我才不要呢。鹅蛋嘛……我可没见过。”
  沈飞用手指着他的肚子,笑问:“你那里鼓鼓囊囊的,是什么东西呀?”
  浪浪见抵赖不过,索性撇了撇嘴,大大咧咧地道:“这大鹅蛋留在这里也没有用,你们又不会做,还不如给我带回去,让爷爷做成几样小菜呢。”
  台下众人本来都在笑嘻嘻地看热闹,此刻却心中愕然,面面相觑:这小孩好大的口气,敢在扬州名厨荟萃之地说出这样的话来,什么来头?
  沈飞仍是一副笑嘻嘻的模样,逗着浪浪:“哦,那你说说看,你爷爷都能做成哪几个小菜啊?”
  浪浪也不客气,神气地一仰头:“太厉害的你们也不懂,我就说几个简单的吧。这蛋白做一道‘玉树琼花’,蛋黄做一道‘长河落日’,蛋壳嘛,做一道‘银碗莼菜羹’好了。”
  这下,连主座上的三位名楼老板都禁不住变了脸色。要知道,鹅蛋质粗而味腥,素来极少入菜。这“玉树琼花”和“长河落日”,相传是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所创,并未流传于菜谱,所以厨界知道的人并不多,现在却被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信口道来,自然令人侧目。
  更奇的是,听这小孩所言,这只鹅蛋的蛋壳也可入菜,一蛋三吃,竟比当年的郑板桥更胜了一筹。这种做法,便是博学多识的马云也没有听说过,他捋了捋长须,饶有兴致地问道:“小朋友,你倒说说看,这‘银碗莼菜羹’该怎么做啊?”
  “这有什么难的?”浪浪晃着大脑袋,大大方方地道,“把那鹅蛋的上面弄掉一点儿,倒出蛋液,再把蛋壳边边儿磨光,这样就做成了一个小小的‘蛋壳碗’,再把莼菜和配料放入碗中,加点儿汤,隔着水蒸熟不就行了么?你如果没有吃过,下次我让爷爷做一个给你尝尝吧。”
  “是吗?好,好!”马云哈哈大笑,看着这个机灵可爱的小家伙,亲切地问道:“你爷爷是谁呀?”
  不光是马云,现在几乎在场所有的人都在想着同样的问题。这小孩谈吐不俗,尤其是刚才谈到“银碗莼菜羹”的做法,构思巧妙,令人赞叹,料想必定是出身不凡的名厨后代。甚至已有不少人在暗自猜测,他说的“爷爷”,是否就是三十年前一去无踪的“一刀鲜”呢?
  浪浪却不正面回答,只是顽皮地一笑:“我爷爷一会儿要来,你见到他,不就知道了吗?”
  “嗯,那样最好。”徐叔点了点头,对沈飞道:“比试马上就要开始了,你先把这个小朋友带到台下玩一会儿吧。”
  浪浪冲沈飞扮了个鬼脸:“你老欺负我,我才不要你带呢。”说完自顾跑下擂台,扑到徐丽婕身边,歪着脑袋撒娇:“阿姨,你陪我一块儿玩吧?”
  徐丽婕摸摸他的头:“好啊,不过呆会儿比赛的时候,你可得乖乖的,不许捣乱。”
  沈飞跟了过来,在徐丽婕身边坐下,叹了口气:“唉,你想让他乖乖的,除非能把他的两只脚捆起来。”说完这话,他似乎突然想起什么,把嘴凑到浪浪耳边,压低声音道:“你知道刚才那只大白鹅为什么玩命地追你吗?”
  浪浪看到沈飞神秘的样子,禁不住好奇心大起,睁大眼睛反问:“为什么呀?”
  沈飞一本正经地回答:“因为你刚才拿的那只鹅蛋,马上就快孵出小鹅了。”
  “真的吗?”浪浪把鹅蛋从怀里拿出来,惋惜地道,“早知道我就不拿它了,看老鹅孵出小鹅多好玩啊。”
  沈飞叹了口气,看起来比浪浪还要遗憾:“我本来有一个更好玩的计划,可惜被你破坏了。”
  “什么好玩的计划啊?快告诉我。”浪浪迫不及待地追问。
  “根据我的计算和观察,今天应该是这只鹅蛋孵化期的最后一天。我本来准备趁母鹅不注意,悄悄地把鹅蛋偷走,然后自己孵最后的一两个小时,这样小鹅出世以后,就会把我当成它的妈妈,整天跟着我跑,你说好玩不好玩?”沈飞一边说,一边用眼睛不时地瞟一瞟那只鹅蛋,一副心有不甘的样子。
  “真的假的?”浪浪将信将疑地看着手中的鹅蛋,“人怎么孵蛋呀?”
  “只要盘腿坐着,把蛋夹在屁股和腿下面就可以了。”沈飞比划了两下,又道,“你想,刚出生的小鹅怎么会知道它妈妈长什么样子呢?当然是第一眼看见谁就把谁当成妈妈了。你要是不相信,让我孵给你看。”
  “不行不行。”浪浪立刻叫了起来,“我自己来孵,我要做小鹅的妈妈。”
  沈飞愁眉苦脸地叹了口气:“唉,我这么好的计划,却被你抢了去。没指望,我只好去看无聊的比赛了。浪浪,等你孵出小鹅,一定要叫我来看呀。”
  “知道了,知道了。”浪浪生怕沈飞要抢着孵鹅蛋,满口应承,“到时候我会叫你的。”
  沈飞点点头,然后转身看着徐丽婕,压低声音道:“这下我们可以安生一阵了。”
  徐丽婕强忍着笑:“骗小孩子,真没出息!”
  沈飞嘿嘿轻笑道:“不这样,他怎么能老实呢。快看台上,姜山他们出来了!”
  徐丽婕抬眼望去,果然看见姜山和一个壮年男子从后厨出口走上了擂台。场内立刻重新安静了下来。
  徐叔抿了口茶,润润喉咙,然后朗声道:“诸位,今天的比试即刻开始。这两位,我想大家都认识了,这个年轻人便是与淮扬厨界定下赌局的姜山姜先生,另一位更不用多说,是‘镜月轩’的孙友峰孙师傅,他素来最以选料精细闻名于扬州厨界。”
  姜山和孙友峰均微微欠身点头,向众人致意。
  徐叔略作停顿后,继续道:“今天双方比试的菜目是:大煮干丝!”
  
  擂台之上,比试已经开始。
  相传,“大煮干丝”原为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扬州时御宴上的一道菜肴,后来传到民间,又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和改进,成为淮扬菜系的看家名菜。
  做“大煮干丝”所用的豆腐干,俗称“方干”,长宽各两寸有余。虽然看起来不大,但切成细细的干丝后,却能垒起高高的一盘。所以,要做一道大份的“大煮干丝”,其主料用两块豆腐干也就足够了。
  可现在姜山和孙友峰的面前,却各摆着一只大大的竹篮,篮中整整齐齐地码满了层叠方干,足有上百块之多。一个小伙计垂手站在一旁,恭恭敬敬地道:“这些都是产自七里乡的上好新鲜豆干,请两位选用。若不合适,后厨还有足量的方干备选。”
  姜山就像在市场上买菜一样,伸手在竹篮中翻看两下,然后拣起一块豆腐干,在眼前仔细端详片刻,觉得不太合适,便又放回篮中,同时抬眼瞅了瞅身旁的孙友峰,可这一瞅,他的眼神就像被定住了一样。
  不仅是姜山,在场所有人的目光现在都被这个貌不惊人的孙友峰吸引了过去。只见他闭着眼睛,右手伸入竹篮中,几根手指上下翻动,每动一次,便用食指和中指夹起一块豆腐干,然后几不停顿,两指一弹,那豆腐干便从篮中飞出,稳稳地落在小伙计脚下的一只阔口大盆中。他手上的动作甚是迅捷,豆腐干一块接着一块,接连不断地被抛了出来,划出道道白色的弧线,煞是好看。也就仅仅两三分钟的工夫,原先满满一篮豆腐干便全都转到了大盆之中。孙友峰睁开眼睛,轻轻摇摇头,显得非常失望,对小伙计道:“去后厨,重新换一篮。”小伙计答应一声,拎起空篮直奔后厨,转瞬间,又提回一满篮方干。
  台下众人开始还有些摸不着头脑,听了孙友峰这话,才回过味来。原来这短短几分钟之内,孙友峰仅凭两根手指,就已经把满篮的豆腐干挑了个遍,而结果竟是没有一块能让他满意。
  姜山心中了然,不免暗暗吃惊。孙友峰两指一夹,便可了解豆腐干的品质,已是神乎其技;这一篮子的豆腐干,无一不是平常难得一见的上品,而对方却全都看不上眼,其选料之精细苛刻,更是闻所未闻。此人在厨界是个响当当的人物,自己早已在名楼会上见识,却没想到他竟还有如此本领,这烟雨淮扬,果真是藏龙卧虎之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