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古诗词教学的导学艺术

作者:郭洪郡




  “不读诗,无以言。”中国是一个泱泱诗国,几千年华夏文学之祖是诗,中华文化深沉载体是诗,一切文学样式鼻祖也是诗,而中学语文教学中诗词却是一个空白和盲区。学者感慨:“学习古典诗词最大的好处就是使你的心灵不死。”“是古典诗词给了我维生的工作能力,更是古典诗词中所蕴涵的生命与人生智慧,支持我度过了平生种种忧虑和挫折。”(叶嘉莹语)教育家认为:“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源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语)教育界人士呼吁:“语文的世界,亦是诗的世界。”“走近了诗,才是走进了语文”(胡孝华语)所以中学阶段古诗词应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语文教学应重视古诗词的导学艺术。
  
  用景铺陈:绚丽多彩
  
  如梦幻诗感人的艺术魅力,依仗于景物的铺陈。这种诗的教学,不能简单作“情景交融”类分析,而应指导学生着意寻求课文中铺陈景物的重点,了解作者创作旨意。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写诗人梦幻天姥奇观,浓墨铺景:绿水红日,猿悲鸡啼,迷花倚石等,特别是天仙降临场面更是铺陈得色彩绚艳。瑰丽多变:山峦洞开,轰响惊人;青冥浩荡,玄秘莫测;晶莹楼台,绚彩耀眼;众多君神,目不暇接。先找准作者铺陈景物的重点:此诗以梦幻形式来记游,以实有名山为依据来遐想,以想象中色彩绚丽美,梦境新奇美,意蕴婉藉美来展示诗人的审美情趣,理想追求。这样便顺畅地连接了学生理解此诗的通道,使学生顿悟到作者浓墨渲染出一个光怪陆离,辉煌琉璃的天仙境界的创作旨意,感受到诗人对崇高人格和美好人生的希冀、探索和期盼。更进一层,可引导帮助学生认识作者寻梦——绘梦——梦醒三过程间的因果关系,分析评价作者写此诗的目的(篇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写作动机:(“且放白鹿山崖间”);梦幻原因,从而鉴赏品味作者的审美祈求,体悟全诗以诗人磊落、豪放的性格光彩展示深沉意蕴美,并获得较高审美价值。同理,屈原《离骚》中诗人幻想崦嵫、咸池辉煌灿烂的神仙美景的教学,也调动学生思维领悟诗人写景意图,有异曲同工之效。
  
  画形渲染:艳美精神
  
  诗歌如果重墨渲染人物服饰体态,会凸显出人物形象的端庄绮丽。教学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多次朗诵的基础上,明了作品渲染的真谛,知晓人物形象底蕴。如《孔雀东南飞》以四个夸饰性比喻组成排比句渲染刘兰芝服饰体态:“腰若流纨素,耳如明月铛,指如削葱尖,口若含朱丹”,教师让学生初读这段文字时,可引导他们感受欣赏作品渲染的人物艺术效果:白绢束腰光彩流动如水波,耳坠明铛晶莹亮澈似月光,手指纤细像削尖的葱根,嘴唇红润若亮艳宝石——突出刘兰芝肤色白嫩,装饰华贵,容貌艳丽的形体美。让学生再次朗诵,可引导他们学习掌握此诗运用多种修辞格渲染刘兰芝性格的艺术手法,从而辨清作品渲染人物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人物形象内蕴:“辨丽本于情性”(刘勰语),文采照耀依靠人物品性的纯真,人物性情结合文采藻饰才能生动感人。此诗所要表现的刘兰芝形象内蕴是性格善良、忠于爱情、感情丰富、意志刚强,浓艳地渲染人物外表服饰,可以使刘兰芝的形象丰满鲜明,性格光彩照人。如此导学,学生不仅掌握了渲染技法,而且对诗所渲染的人物形象底蕴的意义有明确把握,从而提高了诗歌教学质量。
  
  乐借空白:神妙婉凄
  
  诗巧借乐声传露诗中人物的境遇心情,常留下想象空白,以唤起读者遐想、思考。此时,教师可以发挥学生丰富想象力,激活学生思维来填补和充实空白内容,对空白蕴意进行思考探究,从而深透理解隐藏于空白中的弦外之音,味外之旨。如《琵琶行》第二处写秋江月夜,在琵琶乐声骤止,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氛境中,再次出现秋江月景:月色皓白凄凉,江水沉寂平静,听者专注“悄无言”,以江月凄凉与听者寂静来清晰映衬神妙琵琶乐声,使其萦荡听众耳际,留下艺术的想象空白。学生朗诵于此,不禁要问:乐声为何凄婉似泣,悲怨无诉?弹者有何难言之隐不可详诉?教师适时点拨,发掘学生丰富想象力,设身处地探想此时琵琶女心境:想到昔日欢乐豪华的生活;想到世人对己重财轻色的鄙夷抛弃;想到自己对丈夫恋利寡情的指责控诉,更想到自己与寒江冷月做伴而孤寂无聊的郁闷悲愤。从而诱发学生进一步体味感受琵琶女人生路途的坎坷艰辛和心情的激荡不平。空白的引导教学,无疑是诗歌教学的极佳切入点,学生由听觉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高度,理解了课文以出色江月和神妙乐声流露名满京都女艺人因色衰从良而身世飘零的忧愁暗恨,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郁结于心的左迁之愁、贬谪之愤、失志之闷,沟通了作者、诗中人物(文本)、学生间情感纽带,与讲析教学相比,学生对诗感悟、评价、鉴赏的品位明显提高。
  
  描貌衬托:睿智高洁
  
  诗歌中的衬托指对主次人物的肖像、心理、行为进行多方位的形象、夸饰、对比,以突出主体,增强艺术效果。对主体而言,衬托中的主宾是辩证统一的,主宾配合默契、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使人物容貌鲜明,品性突出。对主体而言,衬托近乎吝惜,几朵绿叶不足以衬托出鲜花之红;过于洒泼,众星繁密,遮蔽月亮,喧宾夺主,则适得其反。这类课文的导读,应帮助学生学会对衬托人物巧于布置以突出主要人物形象的写法。如学生朗读《汉乐府陌上桑》会发现课文以罗敷艳丽服饰铺衬其光彩照人,以行人惊忘行止侧衬罗敷美貌异常,以使君猥琐言行反衬罗敷纯正高洁,以罗敷致词严正衬托她睿智坚贞品性。此诗导学的重点正是要学生学习课文综合运用四种衬托写法所产生强烈神奇的艺术效果——罗敷形象完美艳丽、令人难忘,是因作品对罗敷服饰,致词以及行人,使君采用不同衬托方式涂染不同色调巧妙布置,从而突出了人物鲜明个性。再找出相同衬托技法的课文让学生比较朗诵:如《孔雀东南飞》中焦母专断顽强、蛮横霸道,涂以深黑色,反衬兰芝勤劳能干、善良朴实可贵的品性;刘兄利欲熏心,冷酷无情,抹之以腐臭铜色,映射兰芝刚强坚贞、纯洁高尚的性格;府君筹婚繁忙、婚聘豪华,内心大喜,染之以庸鄙灰色,对比兰芝身价高贵,但忠于爱情,至死不渝的情怀。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学技法、读人物、明品性、懂诗意,导学效果不言而喻。
  古诗词导学意义在于指导学生在诗词学习中熏陶崇高诗词情思——反映他们思想情感与学习生活的丰富多彩,绚丽多姿,从而使其写作充满活力、朝气、生机。
  郭洪郡,教师,现居江苏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