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现代文学教学及其教学模式的转换

作者:孙红震




  现代文学不仅是师范类院校及综合性院校中文系开设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些艺术、理工类院校学生开设的选修课。然而现在却存在这样的事实,不少高校学生对现代文学缺乏兴趣。这一方面固然与当前日益膨胀的物欲、享乐欲对青年学生的侵蚀以及商业化的世俗环境有关;但另一方面更与现代文学教学模式的陈旧、落后有着直接的关联。由于旧有的教学模式在诸多方面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今高校现代文学教学的需要,因此严重制约着现代文学教学的正常发展。
  表现在:教学内容陈旧;文化含量匮乏;教学方法的程式化等等。可以看出在现代文学教学中存在着较多突出的问题。因而,正视并认真清理现代文学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可以这样认为,只有从根本上转换传统的现代文学教学模式,才能使现代文学教学摆脱困境,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在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形式和程序。”[1]P60让学生认知教学模式的内含界定,运用新的教学模式理念学会怎样学习,并使他们获得终身受益的本领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上面所述的一些传统的现代文学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高校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不能使他们获得较大的益处。因此,下面参照现代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现代文学的教学模式转换作以探讨。
  
  一、加大容量,优化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真实、客观地反映现代文学的发展态势及作家作品的价值,转变重视小作家作品及非主流文学现象,力争在教学内容上能够比较合理地介绍不同类型文学的作家作品,全面地涵盖两岸四地文学现象及作家作品。在扩充教学内容,重点讲解之外,还要在教学内容中注入新理论、新信息。社会的开放性和校园氛围的活跃性使当代大学生视野宽广,易于接受新事物,思想也比较先锋。讲出新理论,将枯燥的教学内容用生动有趣的方式传达出来,并显示出哲理性的启示意义;同时把新颖的思想和深刻的辨析融合在一起,将会更加适合学生的欣赏口味,激发其学习的热情。
  
  二、增加文化含量,彰显人文精神与审美意识。在现代文学的教学中融入非智力因素与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培养与熏陶是现代文学教学的重要方面。在物欲膨胀、世俗化的当今社会里,一部分学生很容易被诱惑,从而失去对理想的向往与追求。因而,人文精神对培养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至关重要。在现代文学中融入人文精神的培育将对提高大学生求知的兴趣与求索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是一种审美教育的过程。现代文学教学在传授现代文学史的基本知识之外,还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挖掘现代文学中蕴含的审美因素,使学生的个性情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升华。多数现代文学作品从阅读、欣赏、分析、评论等方面都能把握其含蕴的审美因子。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找到了美、体会了美,才能从身心上得到美的享受,从而对作品作出合理恰切的评价。由此,在现代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三、全方位革新,摆脱程式化教学。程式化教学导致在教学中缺乏创新意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与思考意识。因此,要打破现代文学教学的程式化模式,采取多种方式全方位进行改进。
  首先,注重多学科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文学作品蕴含深广,在教学中应兼顾多学科的综合及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多学科的综合既使学生在学习时拓宽了知识面,而且也使学习过程在相互关联中找到了乐趣。因此,现代文学教学要致力于打破这些壁垒,适应现代文学模式更新的需求,融入多学科的知识,从而增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其次,变单方灌输型教学为互动性的自主型教学。在传统现代文学教学中,由于受以知识传授为重心的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中教师从头至尾以自我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知识灌输,不管学生是否接受。当然,教师的讲授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认知。这一过程也充分调动了教师的教学主动性,但却忽视了接受主体——学生的主动性。他们在教师的讲授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自主意识完全被剥夺。主动性的丧失导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大为削弱,只是机械地强迫自己灌进教师所讲的内容。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现代文学教学中应变单方灌输型教学为互动性的自主型教学。教师转变其主要角色地位,与学生处于互动的平等位置。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点到为止,鼓励、带动、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格局,以师生合作的方式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师生互动的教学格局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参与的方式可灵活多样,如采用课堂提问、发言、把作品改编成剧本演出等多种形式。这样可使沉闷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学生在发言、回答问题之前的准备工作,可调动其积极思维,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学习效果也会大为增强。把现代文学作品改编成小剧目,让学生自编自演,更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在做剧目的改编、演员的挑选、角色的定位等这些工作时无形中加深了对作家作品的理解,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再者,变识记型教学为创新型教学。信息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和全球化也使我们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社会的飞速发展与变化迫使我们必须以变应变,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现代文学的教学也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抛弃僵化的一味注重识记的教学模式,以充满锐意创新的精神和开拓意识开创崭新的现代文学教学模式。在识记型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按照大纲的要求和课时进度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地严格依据教材上的内容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要求学生把所讲内容死记硬背下来。学生靠这种方式把教学内容背下之后,对作品的深层内含仍一知半解,不能在较高的层次与深度上对作品进行认识、赏析,更谈不上对作品再进行理论层次上的介绍与评论。因此,在现代文学教学中应对这一落后的教学形式进行转换,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可以先列出预习提纲,让学生在讲授教学内容之前先阅读作品原著,先入为主,然后带着思考进入教学环节,而不是跟着教师的教鞭走,毫无自己的见解,以达到锻炼学生创造才能和创新思维的目的,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潜力,把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另外,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可以布置一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布置必做题,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由选题,这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知识视野与创新意识有着积极的作用。
  
  四、多媒体技术拓展新型教学模式。在皮亚杰的认知学习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知识不是靠教师的传授得到的;学习者的认识发展是通过意义建构的途径而形成的,呈螺旋式前进”。[2]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于现代文学教学,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兴趣,并真正改变以往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地位。这场教学革命的完成实现,多媒体技术是辅助教学的必不可少的工具。
  在信息化、自动化、计算机高度普及的现代社会中,在教学技术的使用上,仅有高超的示范技巧与语言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这就需要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工具。在现代文学的教学中也是如此。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凭借视觉感官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简化其它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如作品插图、经典名作片段及影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愉快的观赏氛围中加深对作家作品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增强学生对作品的深入体验与准确评价。
  在现代文学教学中,转换传统教学模式,代之以全方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体现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人文精神的培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都有着深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振杰.思创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9
  [2]刘振杰.思创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9
  孙红震,河南周口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