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语文教学要善于发挥情感的作用

作者:邱 昕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怎样将情感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怎样使情感在教学中得到有效运用?怎样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完善自我,用形象魅力激发学生情感。
  
  我在教学《争论的故事》时,自己扮演了其中的盛老师,和学生一起表演课本剧;在教学《荷花》时,我用普通话配乐朗读课文;在教学《庐山的云雾》时自己制作FLASH动画,让学生感觉到了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这些都无形中增强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魅力。教学中,我总是牢牢地把握各个环节,深挖教材内容,把对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都用我的语言、我的眼睛和动作传递给我的学生,让他们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遨游。作为一名老师,还要以饱满而又热情、良好而又积极的精神状态展现在学生面前。以良好的形象感染学生,以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以丰富的情感激励学生。教师只有不断地完善自我,增强自己的形象魅力,才能以不可抵御的力量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
  
  二、营造氛围,用爱和关注架起情感桥梁。
  
  “爱”,不仅是教育的一切,更是教育成功的保证。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的学说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被人爱和受人尊重的愿望。如果我们能让每个学生在爱的阳光中成长,学生的潜能就会被激发,奇迹就会出现。民主、理解、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必要条件。在教学中,老师要把课堂变成民主式的、互动式的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欲望,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给学生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要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展现自己。
  1、让学生乐于回答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小学高年级,孩子们有了一定的害羞心理,或者是怕回答问题出错而导致其他同学的嘲笑和老师的责怪,所以越来越不愿意回答问题。作为老师,要鼓励学生勇敢地回答。有时学生的回答可能不着边际,令人啼笑皆非而引得哄堂大笑,这时,如果一顿呵斥,或者一个讥讽,都会浇灭学生刚刚燃起的热情,在学生心里留下难以磨灭的创伤。久而久之,就会在师生之间形成一道无形的障碍,学生更怕说,更不愿说。老师要时刻给学生以尊重和信任,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消除学生紧张、恐惧的心理情绪,学生才会敞开心扉,才愿意与老师勾通。
  2、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古人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解惑”,首先就得有“惑”,就要让学生提出问题。为了激发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的兴趣,我在班上贴起了赞美树。若学生在课堂上每主动提问或回答一次问题,就在赞美树上给他加上一朵小红花,每周评出“最佳提问能手”和“最佳答题能手”,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孩子们提问题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创情入境,用多种手段拨动情感之弦。
  
  在教学中,只有当学生的情感升华为一种审美体验时,才会使学生领悟到难以言传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善于调动电影、绘画、音乐、舞蹈、朗诵等艺术手段,创设一个自然和谐、有利于身心开放的“心理场”,以情激情,以情传情,以情动人,激发并保护学生的想象力,激活学生的创造精神,使学生进入“妙悟”的自由状态,产生愉悦的审美体验。
  如在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课文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感氛围,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那秋风中片片飘零的落叶,那云遮雾绕的重重华山以及那枫树下王维翘首东望家乡亲人的图像,加上悲凉、凄婉的洞箫乐曲,把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情景中。当学生在音乐声中深情诵读时,整个身心都与画面、音乐融为了一体,到达了一种美的极致。学生动情、动心的朗读,让一段思乡的旋律洋溢在课堂上,让那翘首东望的形象呈现于课堂上,让王维对亲人的呼唤回荡在课堂上。就在这抒情地朗读、入情的体会中,我和孩子们的心灵,都净化到了一种空灵的状态中去了。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视的,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非智力因素,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真正地喜欢语文,热爱语文。
  邱昕,教师,现居江苏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