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股海别梦

作者:沙本斋




  霍小青则在电话那一端使劲地鼓励他:“我认为你低估自己了。在我眼里,你是个完人,你说话从不让对方难堪,控制自己情感的能力比你周围所有的人都强,包括我。”李思恩听了,轻轻地摇了摇头。
  霍小青又说:“一个企业的社会功能很有限,要施展抱负,还得从政。从政惠及面广,能够影响全局。当个明官、清官、高官,造福百姓争取万古流芳,你有这个经济基础和理想追求,应该试一试。我觉得这个机会对你来说,千载难逢,不应错过。”
  霍小青的话让李思恩着实感动了好一阵子。
  他何尝不想大有作为啊!但目前还没有到从政的时候。走出校门后最初几年的从政经历,那种清洁不能、混腐不甘的境地,那种关系错综、钩心斗角的疲惫,已使他痛苦至极。与其当官想着赚钱,以权谋私,立言想着赚钱,以学谋私,倒不如干脆大大方方干干净净直截了当地只挂牌从商赚钱。自己智商有限,一段时间内只能干好一样事,还是先在商界里干出点明堂后再说别的吧。所以他最终还是向公司领导说明,并通报霍小青、郭槐:“现代政治制度,一个重要的准则是,参政不议政,议政不参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个人的能力是很渺小的。厅局级以下还可以拼一拼能力,再往上走,能力与真实价值观就不太重要了。弄得不好,别说名垂千古,就是臭,也臭不了几年,几年之后就被大家忘掉了。所以尚不如趁年轻,多做点实事,能造福周围的人也就知足了。”霍小青听了他的一番话之后,再没有说过什么。
  厅局级后备干部班里,像李思恩这样从企业来的,总共有7个人,他们共同语言多一些,所以是班集体里的小集体。结业前,他们听说李思恩打算退出,另外6个人曾摆下酒席,力劝他听从党安排,劝他先把白送的镀金和升官机会享用了,有什么想法学完后回来再说嘛!
  李思恩没听劝。但他参加了结业及出国考试,并以全优的成绩通过,对自己、对朋友、对单位、对市里,算是有了个交代。考过试之后,他打报告给市里,说自己立志于经商办企业,不适合于从政,因此政治学院的学习就不参加了,待以后有到商学院进修的机会,再请组织给予考虑。
  于是,李思恩送走了其他20位同学,独自一人,又回到了首诚证券上班。
  李思恩知道,对这件事最感失望的人是霍小青。他伤了她的心。所以在之后半年多的时间里,李思恩都有意躲着她。
  一次公司工作会议之后,霍小青单独来到李思恩办公室,聊天中她突然问李思恩:“李总,您的志向到底是什么?”
  一个“您”字表明,在霍小青的心里,他们两人之间已经不再如以前那么亲密。
  李思恩怕她又扯上那个令她伤感的话题,于是故作轻松而言他,说:“我其实并没有什么远大志向。小时候,我没有见过我的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在我父亲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就是我自己的父亲母亲,也没有活到我结婚的时候,因此我的孩子也没有见到过她的爷爷和奶奶。为着这一层原因,我很注意自己的身体,想尽量长寿,让我的外孙也能见上我一面。当然,他或她也许并不一定愿意见我这个糟老头外公,但只要他们记事时我还能健康地活着,那就是胜利。这就是我的志向。”霍小青听后笑了,笑得很纯。
  两年后,李思恩辞职离开了首诚证券公司。又过了一年,霍小青也辞职了,到美国一所著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临走,霍小青把她在北京花200多万元买的一套精装修高档联排别墅送给了郭槐,并劝他早日成家。
  郭槐和李思恩一起到首都国际机场送霍小青。他因为霍小青而一直情绪低落,股市上总赔钱,工作上总出错。没了李思恩在上面关照,他的日子变得很不好过。
  在机场返回的路上,李思恩开车,两个人谁都没了话说。过了收费站,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郭槐突然自言自语:“霍小青一定是不打算回来了。我羡慕你李总,有两个女人爱你;也羡慕霍小青,有两个男人爱她。只有他妈的我!姥姥不亲舅舅不爱,最是活得多余。”说完,他扶窗放声痛哭。
  
  罗青松自杀
  
  一
  在1996年的大行情中,首诚证券大大地赚了一笔。各分支机构在总公司核定的额度内,以差错处理账户和B字头账户为阵地,以纷纷成立的投资理财中心为核心,各自为战,斩获颇丰。谁的胆子大一点,谁多占用些客户保证金或者多截留些上一年的利润,操作技术再高明一些,谁就赚得更多。大家打出的口号是:一年养五年。就是说,接下来即便连着五年是大熊市,咱都不怕。
  但是进入1997年下半年后,傻瓜行情结束了,并不是买哪只股票都赚钱了,于是有些地区的总部开始出现收益回吐现象,账面上的浮盈开始减少,这是其一。其二,因为各分支机构都是非独立法人,没有自营权,其证券投资收入不合法,所以庞大的一块资产只能游离在账外,不敢入账,这就为职务犯罪和内部腐败提供了便利条件。而针对上述两类现象,公司却感到束手无策,既缺少合法公开的手段对账外收益回吐实施监控,又没有底气大张旗鼓地阻止瓜分非法收益的犯罪行为发生。当有人明目张胆地瓜分浮财、攫为己有时,公司竟不敢报案。
  江西总部和武汉总部的老总就曾擅自做主——其实也没人说他们不能做这个主——将数千万的账外资金放高利贷。放款协议中相当于同期债券利息的部分归公,补充协议里约束的高出的部分,——这部分自然是大头——则私下里归入老总个人的腰包。其结果是,数千万元血本无归。据后来调查,有的是真的被骗,有的则是双方故意做好了扣,等于是私分了公司资产。如此暴富,真是“暴”破人眼。
  这样的事情不断发生,如果引起连锁反应,就不得了,好事(赚钱了)就会变成坏事(进班房)。“富族易出败家子”,此话放到企业里也是一样的正确,艰难创业时没有这些烦恼。所以必须得尽早想办法,防范诸位“元勋”沦落为阶段性的牺牲品,好日子还长着呢。
  总公司在密谋之后,想出的办法是:以公司财务部5名经理级以上员工的名义,在上海浦东新区秘密注册一家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为10亿元人民币。之后,将各分支机构的账外资金和小金库资金,统统上划至该公司,由总公司派人统一操作,收益按各自上划资金所占比例,以奖金的形式返还分支机构,争取每年“分红”两次。另外,首诚证券的两家大股东都是拥有高科技概念的上市公司,所以投资公司向这两家公司投资,不会受对外投资额占资本金比例上限的约束。通过与上述两家股东的联手炒作,双方都会在这两只股票价格的上涨中获得巨大利益。然后,投资公司以净资产之上溢价100%的高价,——这样对方董事会就会无法拒绝诱惑——回购两家公司所持有的首诚证券的股权,并将其交由投资公司的上述5位员工股东代为持有。随着投资公司实力的不断壮大,所收购过来的首诚证券的股权比例将会越来越高,最后直至控股本公司,使首诚证券牢牢地控制在自己人手里。上述股份的最终所有权将落实到全体正式员工,具体如何按级别、贡献、工龄分配,方案随后再定,但原则是,公司高管人员占比必须居于绝对优势,以保证切实做到内部人控制;不能革命成功了,自己的饭碗还是掌握在别人手里,不管这“别人”是政府还是社会法人,抑或是公司普通员工。
  为了掌控好这一证券公司未来的生命线,必须精心配备投资公司的领导班子。董事长,由首诚证券董事长亲自兼任;总经理、副总经理,分别由总公司主管自营、理财业务的副总梅海生和总助黎萼出任。总经理、副总经理为全职,须悉数交出他们在证券公司这边的全部工作,但原级别待遇不变,他们的薪酬及绩效考核仍由总公司掌握。这两个人年轻,敢想敢干,但却都爱冲动,因此需要有一位稳重的长者同行。董事长听说,梅海生和黎萼两人私交很好,因此,为了避嫌,更需要有一个与他们不相干的人,参与到投资公司的运营班子之中。于是,公司决定,委派总会计师罗青松出任投资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掌管财务与资金调动大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