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股海别梦

作者:沙本斋




  唉!这又能怪谁呢?
  躺在床上,睡不着而又感觉不太疼的时候,唐戈会把这些年所经历的事,像放电影似的在眼前一幕幕地过:上学读书时的得意和一帆风顺;出国不成时的无奈和忧伤;刚参加工作时的雄心与理想;企业运作中的风险与疯狂;公司上市后的挥霍与挫折……
  自己想爱的爱过了,想享受的享受到了,所能做的都已经尽力了,想来应该是知足了。至于天命难违,大限早到,一些该做而来不及做的事,特别是一些补偿别人报答社会的事没来得及做,只能归于遗憾了。天地尚有残缺,人哪能没有遗憾呢。
  唐戈本科学的是哲学,所以有一大堆中外哲学家及其哲学思想装在他脑子里,诸如老子,孔子,康德,边沁,黑格尔,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萨特,等等。他们经常在一起辩论和打架,有时让他无所适从。
  现在,小个子康德在他半醒半睡的时候走出来,开始对他说话了:
  “你虽然顶着头上的星空,须接受自然法则的宣判,不得不走向死亡;但你是个有理性的人,依心中的道德律说话,按理性的法则行动,一切皆出自自身内在的必然性,自己立法,自己遵守,因而你又是自由的。”听了康德的话,唐戈感觉舒服多了。
  这时,孔子驼着背走了过来。唐戈看了他一眼,不由得皱了皱眉。他不太喜欢这老头。不是反感,是不喜欢,就像有时不喜欢自己一样。他一会儿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有三畏,不知命不以为君子;一会儿又说不怨天不尤人,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甚至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总之,他始终是在容忍和调和矛盾,和稀泥,有点虚伪。唐戈睁了睁眼,把老头赶跑了。
  叔本华来了,还是他痛快淋漓:既然欲望是天命强加于人的,而人奔波劳碌既没有快乐,也没有意义,生活如同梦境,那么,敌视和挑战自然,甚至以自杀相对抗,就是一种勇敢的选择。唐戈记得,王国维就曾用实际行动,在昆明湖旁,如此痛快地选择了一次。
  不过他唐戈的意志要比羸弱多病的王国维坚强,所以目前还没有选择自杀的打算。
  正当唐戈在思想的王国里漫步的时候,医院财务人员走过来,又找他催要住院费了。真是扫兴。
  无奈,他只好重新回到活人的世界中来。
  这时,一旁的小护士发现,唐戈脸上的笑容(其实是皱纹)马上堆起,身子赶忙侧过来,毕恭毕敬地向要账者赔着小心,跟人家轻声细语地应付着,说的都是些不着边际的话。
  等把财务部的人对付走之后,小护士开始揶揄他。唐戈四仰八叉地躺在床上,瞪着突出得像蛤蟆一样的眼睛,不理睬小护士,而是自顾自地在那儿念经:“大智若愚,大雅若俗,大洋若土,大富若贫,大贵若卑。都是境界啊!”说完,眼泪已然流下。
  说大洋大雅,唐戈那是在恭维自己;但说到大富,他却本来是可以做到的。只是,他生性好赌,又出手大方,进的多流出的更多,所以才没有真的大富起来。
  在接下来的几天,唐戈不断地打电话,似乎是在化缘。
  果然,在随后的一个多星期里,每天都有人来给他送钱,而且来者无一例外,全是美女。她们不但带来了钱、鲜花和水果,同时还带来了泪水。
  唐戈后期的治疗,有一多半费用是靠以前女友的资助支撑的。
  一天查完房,回到科里,小护士问男医生:“唐戈都这样了,怎么还有心谈情说爱啊?”
  医生回答:“男人都这样。宁做花下鬼,到死也风流。”
  “你说那些女孩还喜欢他什么呢?”
  “人间自有真情在!”
  “嘁!”小护士对这种回答嗤之以鼻。但转过身,又皱着眉头问:“你说这时间安排的,怎么那么巧?那些女孩怎么就没相互撞上过呢?”
  
  四
  1996年9月,周末,李思恩和冯雪相约来看唐戈。
  见了面,李、冯二人都被唐戈的状态吓着了。才不到3个月的时间,他已经变得没有人形了。
  唐戈已经从单人病房搬了出来,被安排在一个6人大病房的角落里。他躺在床上,浑身上下只穿了件内裤,横着一条浴巾遮着下身,四肢细瘦,肚子突出,脸色蜡黄。他哥哥把他扶起来,半躺半靠在床上。他眼睛看着李思恩和冯雪,尽量装出一副笑脸,使本来就扭曲的脸变得更加难看:“你们看我还像个总经理吧?”李、冯二人咧了咧嘴,笑不出来,倒是想哭。他们怎么都无法将眼前的这个人同那个走路带风、朝气蓬勃的唐戈联系起来。
  哥哥把唯一的一把椅子让给了冯雪,自己则站在一旁,李思恩坐在床边,面对着唐戈。他们俩把筹建希望小学的进展情况,简单地向唐戈作了介绍,并征求他的意见。唐戈很满意,在捐建的首所希望小学——他家乡靠山屯的“唐戈希望小学”出资协议上签了字,并希望能尽快动工。他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了。
  唐戈睡下之后,3个人一起来到楼下附近的一个小饭馆吃晚饭。
  席间,唐戈的哥哥不住地唉声叹气:“检察院、公安局的人三天两头来找他,调查核实情况,他总是龇牙咧嘴地坚持着,没有拒绝过一次,每次审问完,他都得好几天才能缓过来。我看这样下去,才死得快。”
  冯雪想了想,说:“要不这样,把他转院转到北京去!反正咱是自费,也不用征得单位同意。到了北京,我离得近,可以多照顾他一些。”
  李思恩表示赞同:“他这样的病人,量医院也不会卡着不放。但以他现在的身份,转院前恐怕还是得向有关部门请示一下,免得以后麻烦。”
  唐戈的哥哥也赞成转院。李思恩还提议,冯雪主要负责照顾唐戈,希望小学的事则主要由他自己来跑。转院到北京后,唐戈的哥哥可以先回家,一是把田里的活先干一干,二是就近可以帮他督促希望小学的工程进展。既然唐戈参加不了捐赠仪式,那么仪式也就免了。为了能让他尽早看到有关录像或照片,校舍的建设恐怕得走超常规路线。
  “还有,”李思恩接着说,“唐戈以后需要钱的地方还很多,因此希望小学最好还是一个一个地建,不要一下子都铺开,把钱都投进去,免得唐戈自己真需要钱的时候,反悔都来不及。”唐戈的哥哥和冯雪都点头赞同。“那就第一所小学建完之后先等一等,看看情况再说别的。”李思恩看着唐戈的哥哥:“你看这样安排好不好?”
  “好!”他当然赞成。
  1996年10月的最后一个周末,李思恩又来到了靠山屯“唐戈希望小学”的建筑工地。他要再拍些照片,录些像,拿给唐戈看。工地坐落在村东的半山腰上,三通一平已经完工。工人们还在抓紧施工,校舍的地基已经出了地面,上面砌砖的活儿就快了。
  校园宽阔的操场上,用椽子临时架起来的“校门”和“校门”上的彩色条幅迎风摇曳着。在“校门”的前面,山脚下,是养育过唐戈15年的村落;“校门”的后面,是未来的新校园。操场显得非常地平整、空旷,站在这里,能望出很远很远。奠基石依然孤零零地立在校舍的地基旁,夕阳下,就像是一座墓碑。
  两个月后,1997年的元旦刚过,唐戈在北京去世。
  咽气前后,火化过程,李思恩和冯雪都一直守在身边,接呼吸机的氧气面罩就是冯雪帮护士摘下来的。管子拔掉之后,唐戈只无力地扭动了几下就安息了。穿衣前,冯雪为唐戈彻底擦洗了身体,李思恩在一旁帮她。他见唐戈的阳具又长又大,水灵灵的,与干瘪的大腿很不协调。
  几乎同届同专业、同届不同专业在京的所有研究生同学,唐戈的导师,都参加了唐戈的遗体告别仪式。望着学生、同学如核桃纹般苍老、消瘦的遗容,在场的师生没有一个不流泪的。李思恩拥抱着唐戈的哥哥,放声痛哭。告别厅外,狂风大作,漫天昏黄,厅外排队吊唁的人被刮得站不住脚,那情景,真如《叹万事空歌》所言:“生也空来死也空,生死如同一梦中;生如百花逢春好,死如黄叶落秋风。”
  依照唐戈太太信上所提的愿望,火化前,李思恩把她寄自美国的一张原版美国地图,和一页写着“我和你在一起”并署了她名字的白纸,放在了唐戈胸前,一并推进了火化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