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语文教学刍议
作者:王绪代
首先,教育观念要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当把教师定位于知识的传授者时,就将教师看成了学习资源、知识的供应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也就成了成人管孩子,易形成权威主义。在这种情况下,成人社会的行事方式就视为唯一的适当行事方式。随着社会的变化,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新课程要求人们不再把教师视为预性东西的传声筒,照章行事的盲从者,而应把教师看成发掘资源的向导,思想和技术咨询的指导者。这样,教师就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来提升学生的智力和道德水平,而不是征服学生、维持秩序。新情况的出现,使教师这个职业必须拥有一些新的能力,如反应能力,即根据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满足其具体的要求;评估能力,即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的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即关注学生的反应,与同事合作、与其他领域的人合作的能力等。
其次,教育观念要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现代教育的理念,提倡以人为本,发展个性,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教多少,学多少,怎样教,怎样学,不教不学。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生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殊不知受教育者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现代化生产线上的产品,大小一致,规格统一。总之,传统教学只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遏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因此,教育观念向差异性转变是时代的要求,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三,教育观念要由重教向重学转变。在新课程中,教师的位置已从主演转到导演的位置上来了,把课程教学的舞台让给学生去创造性的表现,引导学生在学科学的道路上进行探索。而今,教师不仅仅只是“传道、授业、解惑”了,在信息社会里,教师应进行必要的角色调试以适应改革的大潮。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是教师讲,学生听,强调的是教师的“教”,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否认学生有自主发现、探索、认识事物的能力,学生消极、被动,难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难以真正确立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最终结果是难以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因此,新形式下的教师应是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协助者”。教师的任务应是“导学”,而不仅是“教学”。放下尊严和架子,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做朋友,从重教向重学转变。
第四,师生关系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由于传统思想中“师道尊严”观念的影响,教师拥有对学生行使奖惩的权利,教师的地位是高高在上,对待学生是居高临下,殊不知单从人格这个层面上而言,教师跟学生是平等的,新课程倡导新的师生关系,即民主、平等、和谐的新的师生关系。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既能推动教师的“教”,又能促进学生的“学”。真情付出,必将得到真情的回报。有个学生常犯错误,经过老师细致的思想工作,她发生了很大变化,也不犯错误了,成绩也提高很快,找她谈心,她说:“老师那样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同学,包括经常犯错误的同学,为我们花费了那么多心血,再不好好学习真是对不起老师啊!”
第五,教学方法要向个性化转变。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我国地域辽阔,文化、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教育方式方法实行一刀切,必然影响教育多元化的发展方向。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的教育模式,统一的评价标准,必将阻碍创新人才的培养,禁锢人们思想。教学方法的个性化,培养的人才才能有个性、有特点、有创造意识。教无定法,哪一种教学方法更能适合自身的特点,更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我们就采取哪一种方法,这样才能扬长避短。
所谈的五个转变,是从教育观念到教学方法的转变,也是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变。我们不但要掌握新课程的理论,更重要的是应用所学的新课程理论去指导实际教学,在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方法,使新课改顺利推行。
王绪代,教师,现居贵州镇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