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课文是现代文阅读的母体
作者:陈淑侠
回顾近几年来的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题,这些题都有课本的影子:现代文阅读其中的一个考点“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此考点相应的试题:2006年全国卷II,14题“本文描写的‘绵绵土,有哪些特点?(4分)”;2005年全国卷IIl,15题“作者感受到家乡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请简要概括”;2005年全国卷I,16题“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请简要概括作者深爱海棠的原因(4分)”,我们看归纳要点题分值的母体在课本中。如第一册课本的《胡同文化》,教学重点为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特点及内涵,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流露的感情。第三册课本《故都的秋》教学重点之一为概括并体味故都的秋的特点。这两课课文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技法点拨,指导学生如何找关键词,抓关键句。学生在学习时,在体味情景交融意境的同时,学习概括的方法技巧,提升概括能力,“磨刀不误砍柴功”,做到这一点,这一考点就会不攻自破。
考点考察对文章结构、作者思路的分析把握。2006年高考全国卷II,16题“除了以‘沙漠——绵绵土——沙漠’为思路安排的文章结构,本文还另有一个隐喻性的表达结构,写出体现这一线索的三个关键词语”,此题考察对文章思路的把握。回放在课本中第四册《药》教学建议从分析课文的明线、暗线入手理解作品主题。明线:买药——吃药——谈药;暗线:夏瑜就义——血被吃——谈夏瑜——夏四奶奶上坟。学生在学习时体会把握线索的方法,辨析明暗线的区别与联系,这样就能让考题化难为易。
现代文阅读中另一考点,鉴赏文章的表达技巧。现代文的表达技巧有修辞手法、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抑物、托物言志、借景生情等。2006年江苏“文章开头两段的景物描写有何特点?你更喜欢哪一段?请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说明理由。2005年全国卷Ⅱ,17(1)第三段对于篝火燃烧的大段描写,在文中具有什么作用(反衬)。且看第一册教材《荷塘月色》,作者描写月下荷塘美景,用了拟人、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如果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掌握各种修辞手法及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且能举一反三,便能应考。第三册《故都的秋》,学习时注意第二段和倒数第二段写了江南的秋天,作者用对比手法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
综上所述,“课本无用”论可以推翻,学生在学习时一定要学好课本,学好课本会让高考的现代文阅读题“柳暗花明”。
陈淑侠,教师,现居河北承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