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我的教育自白书

作者:张 玉




  月考过后,李某的成绩却有了异乎寻常的变化,真让人有点目瞪口呆,不可思议。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绝对不是李某的真实成绩,因为在我的心目中,作为一名“双差生”,肯定不会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作弊”“抄袭”“代考”等概念在我的脑海中久久萦绕,无论如何也挥之不去。为了弄清事情的真相,我决定做一次彻底的深入的调查。首先,我找来了李某身边的同学,对之了解详情,各个击破,可他们却异口同声的说,近段时间李同学上课特别专心,课后还经常向同学和老师请教问题,数学演练的草稿纸就有好大几本,晚上在寝室里也不是从前那自由散漫的样子了。别人说的毕竟不可靠,于是在课前课后我也时不时的留心观察李某了,的确,像同学们所说的那样。最后,我又把李某叫到了办公室,面对面的了解情况,李说,老师,以前我对不起你,给班级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从今往后,我要改变自己,重新做人。听了这话,作为班主任的我,还真有点内疚,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我惯于戴着有色眼镜在看人!
  这件事让我深思了很久。
  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看问题的不同结果。蓝天白云,在诗人的笔下,总是富有诗意的浪漫和飘逸,而在常人眼中它只不过是一种自然现象而已;奔涌的江河,乐观者看到的是欢快,而悲观者听到则的是哭泣。蒙上了厚厚纱布的眼睛,世界在他的眼中永远都会变得浑浊和黑暗。之所以产生“怀疑”“不信任”的偏见,关键是定势思维在作怪,其深层原因还是“目中无人”“心中无情”。“目中无人”就只会用考试分数这张晴雨表作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谁考的分高,谁就在教师心中有位置;谁成绩差,谁就成了教师的眼中钉。“心中无情”自然就谈不上了解、沟通和交流,很难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平等氛围,与学生之间最多是一个店主和顾客的关系,或者说是变了味儿的师生关系。因为“目中无人”,于是就老盯着那几个所谓的“尖子生”,却始终也发现不了“这边独好”的“风景”;因为“心中无情”,轻视、歧视“差生”的现象就时有发生,甚至随意践踏学生的人格和自尊。
  秉持一颗公正的心,不断培植和发现学生善良的品行,能见出事物的细微变化,鼓励学生哪怕是一丁点进步,见微知著,洞烛幽微,这是为师者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内尔·诺丁斯曾说道:“当我们情绪化地接近某一群人,我们可能同时疏远了另一个……即使怀有良好的动机,我们都可能放任我们的行为伤害别人,继而制造新的敌人。”([美]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于天龙译落后的学生进步了,反而还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遭到怀疑,这明明是在伤害学生呀。说重点,简直是在虐待人!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学生,还指望他会有多大进步?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固执己见,怀疑学生,有时也意识到这是一种不可饶恕的错误,可就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总以为在懵懂无知的学生面前,一旦承认了自己的过失,就会威信扫地,就会折了面子,学生从此就再不会买帐了。其实,学生最能理解教师,老师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坦率地纠正自己的缺点,尤其是在众多学生面前,更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假若心灵上沉积了层层污垢,变异的心理套上了沉重的枷锁,双眼就会被蒙住,这时,浮尘障目,你所看到的绝对不是事物的本真,看山,山显荒芜;观水,水呈浑浊。
  怀疑学生进步,说穿了,是自己内心有病,利己思想作祟,世上的万事万物都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这是常识,社会一日千里,日新月异,更何况一个活生生的学生呢?学生一旦明白了事理,他所爆发出的巨大的学习热情和蕴藏的无穷潜能,无法估量。面对变化的学生,教师仍旧用过去的眼光打量他们,以陈腐的思想苛责他们,用静止的不变的思维模式定论他们,结果肯定出错。刷洗污垢,净化灵魂,封闭的心门就会打开,无论是阳光明媚抑或是风雨如晦,你的眼前始终都会呈现出一幅绿色的窗帘,就会拥有平和的心态,宽广的胸襟,宽容的品格,到那时,自然就会善待学生,不至于出现像上述对待李某那样短浅的见识了。
  张玉,教师,现居湖北竹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