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利用发散思维进行创新阅读
作者:向开举
一、多维性阅读
比如,读了宗璞先生的《花的话》,我们就可进行多角度的解读。
第一、各种花争着表白自己的长处值得称道。现代社会需要竞争,需要自我展示,以得到社会的认可。各个厂家争相做广告推销自己的产品,让世人认识了解它,进而才会消费它,并没有人会认为是骄傲自夸啊!
第二、“一支独放不是春”,正因有了百花争艳,才使我们的世界变得这样美好。百花齐放才是春,万人齐歌万世盛。我们需要的是团结协作精神。
第三、二月兰矮小,默默地“给世界加上点滴的欢乐”,它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我们正需要踏实奉献的人。
多维性阅读要结合现实的社会生活去解读文章,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文本,力争获得新的理解。
二、变通性阅读
比如,舒婷的《我儿子一家》是以儿子的口吻写的一篇反映家庭生活、表现亲情的文章。如果换成作者自己的口吻来写,就意味全失,甚至无法表达。请看其中的两段:
(1)妈妈说她平生有三怕:一怕记者采访,二怕与人谈诗,三怕讲座和开会发言。
(2)怕采访怕发言还说得过去,当一个诗人,不愿与人谈诗真是太不讲道理了,我的妈妈。
第一段换成作者的口吻,还勉强行,即“我说我平生有三怕:一怕记者采访,二怕与人谈诗,三怕讲座和开会发言”。但完全变成了自我坦白,表现不出家庭成员关系,也就表现不出亲情。第二段如换成作者的口吻,那就太牵强了,即“怕采访怕发言还说得过去,当一个诗人,不愿与人谈诗真是太不讲道理了,我啊”。好像成了自己为人处事不当的忏悔。可见,这样一变通的读文章,就一下子把握了文章的要领:亲情的流露。同时也深刻地领会了作者为什么要以儿子的口吻来写文章的原因:根据表达感情的需要采用特殊的写法。
还可以选择文章的部分内容或者全篇进行变通性的体裁转换。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在防空洞里与志愿军战士一席谈话的场景,就可以转换成新闻报道来阅读。设想站在新闻采访摄像机前,向观众作现场报道:“各位观众,现在我是在朝鲜战场上的一防空洞里向你们作现场报道。我们知道在朝鲜战场上是很艰苦的,但是我们的战士是怎样想的呢……”体裁变了,语境变了,思维也就活了。
我们还可以进行思维转换式的变通性阅读,比如,读了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后,皇帝的形象活现在脑中,属于形象思维。这时我们用“他是一位昏庸、愚蠢、爱慕虚荣的皇帝”一句话高度概括就是抽象思维了。我们在阅读时,经常把形象思维转换为抽象思维,概括能力逐渐增强,阅读水平不断提高。
三、新异性阅读
发散思维的新异性又表现为非统一性或独特性、开拓性。其核心是“异”或“独”。异,是异于他人:独,是独一无二。阅读时,勇于突破常规惯例的理解,想别人所未想,不受传统经验、习惯势力、思维定势的局限,力求新的理解和发现。比如,读了《皇帝的新装》,一般都只看到小孩天真活泼,无所顾忌,敢说真话,希望人们返璞归真,不要受世俗的污染而丧失良知。而对骗子却没有作何评价。我们可以这样看:骗子设下骗局,揭开了上至皇帝,下至大小官员以及黎民百性遮盖虚伪的面纱,让他们淋漓尽致地表露,让人们尽情地观看。骗子的所作所为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以良药来改变人们精神的思想家。新异性阅读提倡“弄斧偏要到班门”,才能提高自己。
四、批判性阅读
比如阅读《七根火柴》,只要我们带着批判的眼光去读,去细致体会,就可发现文中的硬伤:“草地的气候就是奇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天气,忽然一阵冷风吹来……”一句“气候”就是“天气”;“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一句中一个手指既然“僵直”了,何必再“伸开”;“望着那顺着裤脚流下的水滴想道”一句“流下的”与中心语“水滴”不搭配等等。
在阅读中,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发散思维,最佳的解读课本的语言材料,剖璞见玉,抓住契机,积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使我们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主动的发展,成为时代需要的创造型人才。
向开举,教师,现居湖北利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