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对一个教育案例的全方位反思

作者:郭列锋




  一、案例的起因
  
  一篇作文道出一个农村女孩的内心世界:
  自从弟弟出生以后,爸爸妈妈再也不爱我了。每天吃饭的时候,妈妈只是一个劲儿的给弟弟夹菜,一边夹还一边说让弟弟多吃点肉,好长身体,对我却不闻不问。
  以前爸爸妈妈很关心我的,经常给我买好吃的,还买很多新衣服给我,现在有了弟弟以后就对我冷淡多了,平时和弟弟一起玩耍,闹了矛盾,不管是不是我的错,妈妈总是护着弟弟,不问青红皂白就把我一顿臭骂。
  ……
  我好想哭,心里很难过。我好几次想到过死,可是我舍不得爸爸和妈妈。我想对妈妈说,我也是你的孩子,为什么不能多关心我一点。
  看完这篇作文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联系这篇文章我想到了小巧的平时表现,性格脆弱、容易急躁、自尊心强,不喜欢男生,经常会说,“你是男的就了不起啊”此类过激的话,看到同学之间不公平的事反应强烈。
  
  二、了解情况
  
  小巧的同桌:
  “小巧经常中午从家里吃完饭回来就闷闷不乐的,问她她也不说,有时候还一个人发呆,我有好几次看到她偷偷的流泪。”
  小巧的父母:
  “这个孩子以前听话多了,现在脾气很差,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内向,回到家里什么话也不和我们说。她弟弟才五岁,她已经十六岁了,还和弟弟吵架,一点也不懂事。家里家境也不是很好,本打算让她念到初中毕业就算了,但最后还是……”
  任课老师:
  “上课不够专心,小小年纪脸上就写满了忧郁。”
  
  三、找出问题所在让矛盾呈现
  
  在小巧的心里,认为因为弟弟的原因,父母不再像以前那么爱自己了,觉得自己在家里是多余的人,父母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弟弟。
  而在父母眼里他们觉得相对于年幼的弟弟来说,小巧已经是大人了,理所当然要让着弟弟,照顾弟弟。
  
  四、分析矛盾
  
  从小巧父母的话语中,看得出他们还是爱小巧的,为什么小巧会认为父母不爱自己了呢,并为此竟然想到轻生。发生这样的问题,我认为双方都有责任。
  最主要的原因,父母和孩子缺少沟通,彼此都不了解对方的想法,一切都是靠自己的猜测来揣摩对方心里想什么。小巧认为因为弟弟是男孩,所以父母对他百般疼爱,相比之下,自己是女孩,得不到父母的重视,在家里也没有地位,活得很压抑,久而久之,变得越来越自卑,性格也变得内向,变得多愁善感。
  而父母呢,在他们的脑海里传统的思想根深蒂固,好不容易有一个男孩自然注意力大部分都放在小儿子身上,忽略了女儿的感受。无论从饮食还是起居,对他多照顾一点,这一切在敏感的小巧眼里都是不公平的对待。
  同时因为又多了一个孩子,生活负担加重,性格也会急躁起来,平时与女儿沟通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同时希望大女儿能分担一部分家务,自然而然把她当小大人看待。父母的希望和女儿的行为无法达成一致,双方的矛盾越来越深。对女儿的失望,化作对儿子更多的关爱和更多的希望。这一切在小巧眼里又是一种不公平的待遇,内心更加怨恨父母,讨厌弟弟,从而变得讨厌所有的男生。看到一切不公平的事情反应也非常地激烈。
  
  五、解决问题
  
  为了让小巧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让她健康地成长,针对她的问题,我做了以下的一些工作:
  1.从孩子入手。在了解了小巧的情况以后,知道了问题的所在。我重新仔阅读了小巧的作文,发现在字里行间,小巧还是很爱父母的,对弟弟的怨恨,也是因为父母的不公平对待造成的,所以问题的关键是:得让小巧知道,父母并非像自己想的那样,其实还是很爱自己的。我在她作文后面写下这样的批语:你的文章写得真实动人,你的心情老师能理解,老师也为你感到委屈,难过。但是我想你的父母还是很爱你的,只是他们认为你长大了,爱你的方式已经不同了。即使你的父母真的忽略了你的感情,更多的去关心你弟弟,想想看,现在我们是大人了要学会自己爱自己。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女孩就自暴自弃,那太不应该了,我们更要加倍努力证明给他们看:女孩不比男孩差!
  作文本发下去以后,我默默的关注着小巧的反应,当她迫不及待地翻开作文本看到我的批语时,她的眼里闪着泪光。我的眼里也是湿润的,知道那是委屈的泪。
  在接下去的几天里小巧变得活跃多了,我感觉找她谈话的时机到了。在一节自修课上,我把她叫出来,一起去溪边石滩上坐着聊天。给她讲自己的家庭,告诉她,曾经我也有过同样的想法,以为父母不够爱自己,等我长大了才知道那些都是由于自己的敏感,是自己的瞎猜。和她聊了一节课的时间里,我发现,小巧挺活泼的,一点也不像平时看到的小巧。还和她谈到了她的弟弟,从她的话语中,听得出来她挺喜欢弟弟的,原来孩子的内心世界还是很单纯的。
  2.从父母入手。与小巧的父母再次联系,告诉他们,小巧在学校很听话很懂事,学习也不错,做父母的应该支持孩子的学习,平时多关心她一点,尽管家境虽然很不好,也不能因为她是女孩就不重视她。
  3.让双方当面沟通。周末的下午以家访的名义和小巧一起回家,让他们尝试着彼此之间的沟通。
  其实如果父母和孩子多一点沟通,彼此了解对方的想法,父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对孩子多关心一点;孩子如果知道父母还是爱自己的,只是现在自己慢慢长大了,爱的方式已经有所不同,他们也是会理解父母的。
  
  六、效果
  
  小巧变得开朗多了,学习也认真了许多,期中考比上次月考进步了十多名,在家空闲的时候带弟弟一起出去玩耍,同学和老师也都反映良好。
  小巧的父母也开始经常夸小巧,夸她懂事了。
  这样的结局令我感到欣慰。
  
  七、反思与讨论
  
  小巧的变化令我兴奋,更多的是心安。也促使我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反思:对农村女孩要给予更多的关爱,要帮助她们剔除脑子里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给自己足够的自信。同时我们还需做好家长的工作,最关键的一步还是得让家长孩子之间学会沟通,学会相互谅解。
  对于青春期比较敏感的孩子的教育,怎样才能做到润物细无声?他们在“断乳期”教师究竟是“晓之以理”,还是“动之以情”?在看似简单的闲聊式的交谈和平常的生活关心中,怎样引导他们走出敏感的误区呢?
  在这些问题上,我通过暗示、谈话等方式成功引导了小巧,使她在不知不觉中重新找回了那份已失去很久的纯真地笑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也获得了许多教益。
  我感到教师实际上是一个情感和智慧交融的工作,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对话、爱的交融。如果对学生缺乏爱,或者对学生的爱表达得不得体,不仅不能让学生信服,也许还会让学生产生反感,认为教师的感情是虚假的,更谈不上正确引导他们。所以对学生的引导应在关爱、理解、尊重、宽容的原则下进行。
  我还感到要教育好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如果有创意地开展工作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效。
  在对待农村女孩的问题上:
  首先,应该理解、关爱学生,引导学生。
  农村女孩特别是在家里当姐姐的女孩,到了青春期敏感的年龄,往往比较自卑,缺乏自信认为父母更爱自己的弟弟,而自己却是多余的。对父母充满怨恨,同时又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这又是天经地义的,于是行走在压抑和愁苦之中,再加上缺乏与家长老师同学的沟通,心中的苦只有自己在咀嚼着。平时要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学生平时的表现,如果遇到类似小巧的女孩,首先要理解她的心情,帮她们重新树立自信,同时在关爱中帮助她们解开心结。
  因势利导,平等地、推心置腹地与学生交谈,从心灵上去接近他们,让他们体会到对他们的理解、爱护,这是尊重学生人格的需要,也是取得学生信任,方便引导和教育学生的重要前提。
  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分析她所遇到的困难,让她们体会到父母多爱她们。
  其次,做好家长工作,协调好两者之间的沟通。
  师爱是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的情感态度,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着每一个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沉下心来认真地面对每个活生生的心灵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温馨的师爱,用师爱照亮每个孩子的心,让“心理断乳期”的孩子都成为充满爱,充满智慧的人才。
  用会心的微笑去面对学生,用诚心的话语去感动学生,用真心的行动去保护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让教师看到喜悦的成功。让我们用更多的细心和耐心去关爱农村女孩。
  郭列锋,教师,现居浙江诸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