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散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作者:韩世明
散文是美文,它强烈而执着地以讴歌真、善、美为自己的毕生艺术使命,它天使般地引导人们驱散黑暗,追求光明。正因为这样,所以它一直与中学语文教学关系密切。她不仅思想美,而且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这些无疑为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写作技巧所必需,同时还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园地。
一、认识散文的主题美
散文是一种感情色彩很浓的文体,睹物思亲,触目伤怀,情郁于中,自然便要抒发一个人的主观情感,只有带着时代的共同特征,表现出大多数人认同的审美意识和价值取向才会有意义。这就是说散文的主题应当是时代精神与个人情感相融合的结晶。如台湾作家琦君的《泪珠与珍珠》这篇充满深情的怀乡之作,作者以一颗纯真、博大的爱心热烈地拥抱人生,在对生活的细心感受中体味和领悟生活的真谛,营造出了一个色彩柔和、气氛温馨的真、善、美的艺术世界。作品首先通过少女的观察来抒写马驱夫人的话,谢冰心的散文,白居易的诗,杜甫的诗,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真实体验,然后通过一个成人的口吻叙述了饱经风霜之后对家国之恋,亲人之恋的种种复杂感情。由于海峡两岸绝得太久,使台湾同胞对大陆产生了生疏感和隔阂感,然而中华民族是同一个根,炎黄子孙的身体里流淌着同一个祖先的血液,传承着同一文化精髓,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根,随着两岸政策的开放,同胞们逐渐摆脱了生疏与隔阂,产生了亲切和认同。探亲接通了中断的血脉,使飘泊流浪的灵魂找到了归宿,使蕴积已久的乡愁终于获得了尽情宣泄。琦君在文中所抒抒发的情感正是改革开放初期台湾同胞、海外侨胞所具有的共同的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散文更有以情动人的特殊作用,人间各种美好的感情,都成为散文主题的表现内容。使读者产生赏心悦目的精神愉悦。在现行教材里有表现敬爱父母的散文,有表现怀念亲人故土的散文,有表现对祖国灿烂文化的弘扬,对渐渐逝去的古代文化的慨叹的散文,至于表现对祖国的热爱,对山河的赞美的散文就更多了。这些散文所表现的主题都美好,我们在教学中要从各自特点出发,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力求使学生领悟感受到散文的主题之美。
二、体会散文的意境美
所谓意境,就是作家主观的情与客观的境(景)交相融合而体现在作品中的优美的艺术境界。我们知道生活和反映生活的散文是丰富多彩的,那么优秀散文所创造的艺术意境也必然会是绚丽多彩的。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写极寻常普通的山中小屋,但因有了作者的情感、理趣融汇成的意境它却成了寄寓着作者向往之情的独立自由,超脱尘嚣的理想乐土,显得那样的飘逸秀美,清丽可人。朱自清的《背影》表达的是普通的父子之情,描写的只是一个送别场景,但作者却渲染出浓厚的伤感氛围,父亲对儿子的关怀,儿子对父亲的感念流荡于这氛围之中。尤其是父亲买桔子时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构成了洋溢着深情的画面,构成了感人肺腑的意境。
构成意境的因素包括景、情、画面、氛围、诗情、画意、哲理、情趣等,其中景和情是最主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情与景是密切交融的,那景是融进了作家感情的景,是情中景;那情是凝聚在作品描写的自然与社会生活景观中的情,是景中情。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有这样的描述: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生活情状的抒写,明月桂影的描绘,构成了清淡的艺术画面,弥漫着亦悲亦喜而终究悲甚于喜的寂寥境界。这里的景,是浸润着作者寂寥凄清之情的景;这景又分明流荡出作家浓郁的悲凉寂寥的情感。再如《我的空中楼阁》这篇写景美文,它描绘的是秀雅清丽、美妙多姿的风景图:眉黛似的远山,苍翠欲滴的山村,虚无缥缈的小屋。表露的却是追求大自然的美,厌弃尘世俗流,纸醉金迷的“自我意识的觉醒”,那若隐若现、姿态翩然、轻灵而有风度的“空中楼阁”并非对景物形态的自然照摄,而是主观化,情绪化的“再造的世界”,是作者向往超拔脱俗的心灵的“楼阁”幻境。
教材中所选散文的意境是多姿多彩、引人入胜的,能让读者如临其境,如沐其情。但由于中学生生活阅历浅,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差,如何通过审美感知引起学生心态的系列变化,或爱或恨或悲或喜或怨或怒,使学生进入作品描写的事物与作者思想感情融合而产生的强烈感染力的艺术境界呢?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入境”的引导,使学生“动情”,即在审美活动中产生情绪愉悦和精神快感,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用形象、直观的手段来释词解句,攻疑化难,使作品中的文字表述具体化、形象化。
三、感知散文的语言美
叶圣陶先生称“文学就是组织得很惬意的一连串的语言”。被称为“美文”的散文,因其篇幅短小,它对语言的要求更为严格,散文的语言是优美精粹的,其艺术语言的美表现在哪些地方呢?就现行教材来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简洁、和谐、熨贴、自然
所谓简洁就是洁净单纯,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和表现力。和谐,则是变化多姿而又高度统一,浓淡疏密,张弛缓急,配制有序。熨贴,就是用词准确,语句通达。自然,则是流畅自如,朴素而不藻饰。像朱自清的《背影》,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等都具有这些美的特质。
2.具有情韵美
情韵就是感情的韵味,它是作者的内情与万物、心声与天籁的融合,暗暗透入文学中来的一种情调和气氛。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作者运用词、比喻、通感等多种手法描绘了荷塘的月色,月色下的荷塘,绘声绘形绘色,传递出作者此时的惬意与陶醉。
3.具有音韵美
散文语言的音韵美是指语言的内在的旋律与节奏等所构成的一种音乐美。这种美是通过语句的参差错落、文白相糅、骈散结合、回环反复、词语重迭等手法造成,它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铿悦耳,抑扬而流畅,可以鲜明地感受有一种美的旋律和节奏存在其间。如《滕王阁序》,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及至一字句,交错运用,使节奏分明,内容启承转合,全篇的行文既起伏跌宕,又自然流转。同时全篇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讲求音律抑扬顿挫,富于乐感,富于诗意。
散文作为美文,它给人的美感是多方面的。总之,读一篇好散文,就如同聆听一位循循善诱的师长的教诲,使人有如临春风之感。而散文教学中要真正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除老师加强对散文教学方法的研究探索,寻找一条提高散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外,还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尽力利用课外阅读,推荐和指导学生读一些优秀散文作品,包括古今中外的不同风格题材的作品。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开读书报告会,记读书笔记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阅读欣赏水平,从而使学生寓学于乐,寓学于美之中!
韩世明,教师,现居湖北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