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天下第一街

作者:刘富道




  现在汉正街板厂二巷,是刘光南三箭定界的第一箭着点,何元崙在这里建起宝庆旅店。宝庆旅店是宝庆人聚会联络的场所。宝庆人逐渐在这里定居下来。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何元崙发起募捐,筹集资金,建起宝庆会馆。此时何元崙已经有40多年争夺码头的经验,被同乡推举为首任会长。
  何老大治理码头有一套理论:“以礼为人,以武为帮,以智谋事。礼要服人,武要制人,智要取胜。胜者荣也,败者耻也。”在同乡中提倡:“以勤持家,以业致富,以助为乐,以学为进。”同时在同乡中间,反对不良习气,提出:“惰者耻也,盗者耻也,赌者耻也,吸鸦片者耻也。”“宝庆码头人,以何老大的这些话,定于一尊。”
  会馆这样的民间组织,实质上是外乡人在汉的自治机构。有文章这样描述:“宝庆会馆成立后,组织经营,助济同乡,扩建住地瓦房,一片兴旺。同治年间,办有宝庆学堂,民国初年开办宝庆小学。”“小学备有洋鼓洋号,吹吹打打,很是热闹。每年春游,与鹦鹉洲宝庆小学,相互来往,举行联欢会,会馆予以招待师生。”“并资助湖南会馆开办旅鄂湖南中学于蛇山。”可见当年会馆兴盛景象之一斑。不仅如此,会馆还在汉阳邓家岭买了一片坟山,用以安葬同乡。还有同乡互助会,交5块光洋即可入会,用会费利息每年清明会餐一次。“入会者聚餐,八人一桌,吃米粉肉等菜。米粉肉可用棕叶穿孔提携回家。”更有甚者,“每年有些外帮孤老、乞丐、重病者爬到宝庆码头公坪厕所去死。宝庆帮以他一生一次,慈善为本,不加干涉。死后,会馆开三联单,写‘无名氏’,派人以毛板板子钉棺埋葬。”本不准非同乡死者入内的邓家岭坟地,在边缘上特别开辟了一块无名氏墓区。
  何元崙主持宝庆会馆,背靠军政要员。咸丰六年(1856年),何元崙在会馆盛情接待了时任云贵总督的湘军将领刘长祐,刘长祐还邀请来了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刘曾二人到宝庆码头看看,显然为湖南人撑了腰。于是,有了“丙辰盛会”之传。自此,时已70高龄的何老大,壮心不已,操练人马,准备再向徽帮寻衅械斗。徽帮也非怯懦之辈,先发制人,向宝庆帮发起了攻势。何老大指挥宝庆帮,兵分三路,迎战从汉正街方向来的徽帮。两帮死战,打了一天,血染宝庆码头,双方死10人,伤者无数。宝庆帮取胜了,趁势扩大地盘,把上至大水巷、下至沈家庙、内延广福巷的大片地段,划归自己所有。
  宝庆帮与徽帮,一来二去,打打斗斗,没有宁日。双方各有背景。宝庆帮有军政头目暗中支持。徽帮在安徽人程祖洛任湖南巡抚、李鸿章任两江总督时,也都寻求过支持。
  话说徽帮向湖北布政使蒯德标上了诉状,蒯德标一笔批转汉阳代理知府陈庆煌审理。陈庆煌是下江人,得了徽帮一千两银子,派出公差到宝庆帮住处拆屋赶人。宝庆帮人团团围住公差,痛打公差中的安徽人。听说陈庆煌要追捕打人凶手,宝庆帮又有能人献策,向布政使衙门反告陈庆煌受贿,并四处扬言要告御状。蒯德标怕这事闹大,嘱陈庆煌慎重审理,不得偏袒。审案那天,堂前炉火熊熊,一双练武铁靴,烧得通红。陈庆煌高坐堂上发话了:今天两帮人都在,谁要穿上铁靴,在堂上走三步,码头就归谁所有。正在两帮人面面相觑时,一小生自告奋勇走到堂前,穿上铁靴,走了五步倒在地上。此人是宝庆帮的一个理发匠。陈庆煌当即将码头断归宝庆帮。如此奇特的断案方式,让今人自愧弗如。同时宣判,宝庆帮殴打官差,要交出凶手顶罪。此时,宝庆帮又站出个英雄彭澧泉,正是他献策反告陈庆煌的。彭澧泉收监以后,死在狱中。宝庆会馆后来修建了彭公祠,以纪念彭澧泉和理发匠。
  争夺宝庆码头的斗争,就这样持续了140年之久,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才算告终。
  
  百年老字号
  
  街有街名,店有店名。前面写到汉正街的“街名一半店名呼”,那么汉正街的店名呢,就得看哪一行了。譬如药店,就是“招牌一半借山名”,仁山、荣山、香山、寿山、松山、春山、长山、南山、泰山、华山、嵩山、恒山,皆药店名。
  《汉正街市场志》摘引清代彭久恒《安乐永平室随笔》:“旧时招牌名号组合常用字有五十六个:顺裕兴隆瑞永昌,元亨万利复丰祥,泰和茂盛同乾德,谨吉公仁协鼎光,聚益中通全信义,久恒大美庆安康,新春正合生成广,润发洪源厚福长。”组合方式,讲究义理,有雅有俗,有的直白言利,有的义利参半。
  字号招牌的义理、书法、工艺,体现出市场文化品位。汉正街旧时的字号招牌,大都要重金礼聘当时著名书法家题写。20世纪20年代,多为山西人路达所书,1930年以后,多为浙江人谢翘所书,也有延请政府官员题写的,比如民国初年汉正街大兴酒楼的招牌,即为夏口知县手题。
  清道光末期,汉正街逐渐形成一批著名招牌:蓝田室雅扇、玉露斋烧腊、罗天源帽、何云锦鞋、洪太和丝线、牛同兴剪子、叶开泰丸药、高黏除膏药、汪玉霞茶叶……一些百年老字号,历经风雨洗礼,历经兴衰起落,在人们的记忆里留存下来。
  记得小时候,谦祥益绸布店的宝蓝布,是唯一能够与舶来品阴丹士林竞争的国产布。1954年,谦祥益以人民币47万元的资本,加入武汉市百货公司的公私合营行列,1958年改为国营谦祥益商场。
  现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的广告节目中出现的武汉健民,其前身是叶开泰药店。
  现在坐车从武昌到汉口,下江汉桥引桥,擦身而过的长江食品厂,现虽属国有企业,打的仍然是汪玉霞的品牌。
  汪玉霞茶叶,在汉口是一个品牌。在民间,汪玉霞糕点名气更大。汪玉霞糕点,特色是酥中之绝,有绝酥的美誉。传统时令产品,如春节的京果、酥糖,端午节的芝麻糕、绿豆糕,中秋节的各色月饼,都誉满湖北城乡,声名远播省外。在武汉地区订亲的聘礼盒中,汪玉霞的喜饼是不可或缺之物。这种风俗,延续了多少代人。直到现在,汪玉霞糕点,仍然是武汉人馈赠亲友的首选礼品之一。
  
  
  会馆·公所·学院
  
  17世纪中叶,汉口开始出现行业团体组织,第一个行业团体是药材行帮公所,成立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到民国初年,汉口已是会馆、公所、书院林立,而且绝大多数集中在汉正街一带。据《汉口小志》记载,1913年汉口警察局统计,汉口有一定地址的会馆公所有84处,另有各商团组织成立的业主会、夏口工业分会、棉业会、大布公会、花布公会、纱业公会、花业会、丝油会、洋货杂货公会等名目。
  会馆公所,大体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同乡会性质,有一个省的,如江苏会馆,有一府一州的,如宁波会馆、宝庆会馆,也有联县的,如黄冈、麻城两县同建的帝主宫;一类是同业性质,大到药材行帮公所,小到豆芽公所,连收荒货的也有个荒货公所;再一类是同乡又同业性质,如河南船帮公所、江浙绸缎公所、河南覃怀草帽公所。
  会馆与公所,没有级别高低大小的差异。一般而言,行业团体称为公所,地域性团体称为会馆。但也有地域团体称公所的,如苏州苏湖公所、江西南城公所。有些同乡团体和同乡又同业的团体,既不叫会馆,也不叫公所,而以寺观名出现,如神农殿就是拆药业的会所,太清宫就是银楼坊帮的会所。汉口有些书院,不止是商户子弟的学堂,也可能同时具备会馆公所的功能。还有同乡性质的团体,就叫同乡会,如江西就有一个庞大的同乡会,会长曾是汉口总商会主席黄文植。
  汉口的会馆公所如此之多,其背景就是商埠日趋繁荣,商界斗争日趋激烈。大批外省商贾拥入汉口,必然产生地域之间的摩擦,行业内部的冲突。因此,为了维护本地域商户的利益,为了协调管理本行业的交易行为,各种会馆公所应运而生。湖北本地商户为了抵制外来行帮的挤压,也结成一些本帮团体。直到民国时期,政府发布了《商会法》、《同业公会法》,各商业团体依法进行改组,会馆公所渐次消失。1933年,汉口商界按照《同业公会法》组建的商业分会和同业公会有154个。据1933年《汉口市政概况》统计,有78个行业公会设在汉正街及周边市场,占汉口行业公会总数的一半略多。这些同业公会一直持续到上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实行公私合营时才消失。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