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天下第一街
作者:刘富道
2000年汉口江汉路修建步行街,沿路商家同步进行门面装修,就是这时候,武汉中心百货商场借机大兴土木,将商场全部存货大甩卖。一时间,很多人来买便宜货,把个商场楼上楼下挤得水泄不通。原有存货甩光了,还不能满足需求。于是,商场紧急从汉正街调来一批货补充进去。有记者将此事披露报端,并公开讨论。此事已经过去一年了,对于商场是不是应该从汉正街补充货源大甩卖,再没有谈论的意义了。我倒是认为,既然商场从汉正街进货,用大甩卖的低价出售,说明还是小有赚头,不然不会多此一举。
第一所私立学校
1988年4月20日,汉正街出现一个影响全国的新闻:私立武汉市汉正街个体工商户学校开学了。武汉、湖北、北京的媒体,都发了消息。《泰晤士报》、《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加拿大周刊》等国外媒体,也作了报道。
汉正街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立学校。
自1949年10月以后,在不长的时间内,中国的私立学校完全消失了,以致在半个世纪里,全部学校一律姓公。
准确地说,汉正街这所私立学校,是中国半个世纪以来创办的第一所私立学校。
80年代中后期,武汉提出打开三镇城门的口号,打破了长途贩运的禁区,允许农民进城经商办企业,四面八方的外地人源源不断进入汉正街。许多进入汉正街经商的农民,文化层次不高,不懂得商业规范,也没有多少依法经营的观念。他们在经商过程中,或者为了牟利而违规违法,或者因为不懂法规上当受骗。因此,提高这部分人的经营素质,迫在眉睫。
第一个提出创办个体工商户学校的人,应该说是有商业眼光的。他自己就是一个个体户老板,当时还在汉正街个体劳动者协会和第五支会任职。1988年春节过后,他的办学设想,得到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管理所和汉正街管委会的支持。市教委和区教委都十分重视这件事,很快发了批文下来。
最初阶段,这所学校属于夜校形式,设置了税法、商业会计、营销知识等课程,在原工商联会议室授课,聘请相关专业人士任教。当时入学年龄限定在30岁以下,有近60名学员。
据1989年的统计数据,汉正街有个体工商户2800户,其中45%是外地人。一些年轻夫妇,带在身边的孩子到了入学年龄,上学遇到了困难,有的为了子女上学,只好放弃生意,打道回府。汉正街个体工商户学校,顺应历史潮流,从成人夜校转化成了正规义务教育的学校。就在1988年秋季,招收了两个班,一年级50人,学前班50人。一个学生只收100元学费。
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由7人组成。董事长由发起人担任,他捐资5000元。当时5000元的概念,就是半个万元户。各位董事捐资数额为1000元、2000元不等。一位董事将承租的打火石厂的房子,让出两间大的作为教室。工商管理所当时管理1400户个体户,动员每户出资20元,收了28000元,作为开办经费。经汉正街管委会同意,工商所拿出两个摊位,交给学校发租,不收税费。永宁巷一个摊位月租700元,紫阳布批市场门口一个摊位月租800元,由学校收作办学经费。这个做法,一直延续到1992年8月28日之前。汉正街小商品中心市场大楼开楼以后,马路市场关闭,两个摊位费的来源就没有了。学校后来主要靠收学杂费维持,收费比市教委核定的收费标准略低。
汉正街一带,近些年来公办小学生源不足,有的停办了,而这所私立学校每年招生,学生爆满。现在这所学校,在新河巷附8号有正规教室,已经发展到8个班,在校学生530名。进入四年级,学生转到板子厂小学。
我同校长讨论过一个问题,为什么个体户不把孩子送到公办小学就读?他说,许多家长说,我们的孩子到城市孩子中间,可能受到歧视,感到压抑,心理上不平衡。到这里,都是乡下来的,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而且,并不是所有个体户都发了财,都能送孩子上贵族学校。我在校长办公室里,碰上一位年轻的母亲,来给孩子补交130元学费。她很不好意思地说,实在是困难,没办法,等过几天再来交。已经开学很久了,还没有为孩子筹齐学杂费,我瞅空问她,怎么会这样。她说,几十万全亏了,亏在门面租金上,本钱弄光了,只好给一家餐馆打工,一个月吃了喝了有300元。她由一个老板又变成一个洗碗端盘的打工妹……
连续多年,这所学校被评为社会力量办学先进集体。这里的老师事业心强,责任心强。每天早上,父母出摊,孩子6点左右就送来了,学校有老师接应。中午,一些学生在学校用餐,也有老师管理。这里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质量也有保证,自然受到个体户的欢迎。
我在前面,一直吞吞吐吐没有说出这所学校发起人的大名,因为有难处。1995年,学校发生了一个小插曲,这位当上董事长的发起人,以学校名义办厂,卷走学校资金4.2万元。本来他应该在历史上留下名来,但是这件事情做得不好,把商人的弱点暴露出来了,我只好隐去他的姓名。后来,董事会7人中,除他本人之外,其他6人提议罢免了他的董事长职务。再后来,董事会自觉没有精力办学,移交硚口区个体劳动者协会,从此由私人办学转化为社会团体办学,学校重新注册为武汉市汉正街个体工商户学校。
抢注风波
自从汉正街在改革的春风中重新崛起以来,汉正街的品牌效应就在不断延伸。
汉正街的无形资产是多少,好像还没有评估过。可以肯定地说,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而且还在与日俱增。
在汉正街的生意人中,有几位聪明人想出了一个聪明的主意,注册了一家“湖北汉正街商城股份有限公司”,还发行了股票。我的一位在大学任教的朋友,就买下了2万元的原始股票,他说有汉正街这块牌子,这支股票一旦上市,就会牛气得很。
就在汉正街的大老板小老板盯着这支股票准备掏钱的时候,1997年8月14日,《武汉晚报》爆出一条轰动性新闻,正题是:“汉正街”遭一企业抢注,副题是:汉管会要求依法撤销该公司的注册商标,导语是:武汉人引以自豪的汉正街,其冠名权被一家民营企业抢注。
抢注主体是武汉市华镒集团有限公司。一家民营企业。
当时有人戏说,在汉正街还在睡大觉时,一夜之间,“汉正街”就被别人抢注了。
汉正街管委会认为:“且不说汉正街这一具有500年历史的古老商埠的无形资产被一民营企业独占于理不合,单就政府多年巨大投入所增加的无形资产落入私人腰包也于法不容。”自1979年以来,汉正街进行了三期改造,总投资3亿元。
一时间,各方面人士都发表意见,武汉顿时闹得沸沸扬扬。
武汉大学教授、经济学家伍新木的意见是:“汉正街”这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应属国有资产,一家民营企业独占“汉正街”这块招牌,无疑是对国家利益的侵占。
武汉达阳律师事务所高级律师杨大矛认为:“汉正街”是一地名,地名的使用权归国家专有,由国家分配。“汉正街”这一地名含有财产内容,它是商业流通旺市的标志,它所包含的无形资产的所有权属国家。我国对地名管理的机关是民政部,具体到武汉市便是民政局授权的地名委员会。不管企业性质如何,只要能获得地名委员会的批准,就能合法使用“汉正街”这一地名。
……
关于“抢注”之争,引发出谁来保护名老商号的话题。有记者写道,面对“汉正街”冠名权的纷争,其他名老商号不能隔岸观火高枕无忧,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后来,在媒体上看不到这一事件的结果,直到人们已经淡忘了它的时候,2000年1月21日,《武汉晨报》突然蹦出个消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