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rss

必读经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历史解密

揭秘:1976年前苏联驻华大使馆爆炸案始末

时间:10-19来源:作者:点击数:
  1949年10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二天,前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新中国,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互派大使。由于前苏联的带动和影响,东欧一些国家也相继同新中国建交,并陆续建立大使馆。
  
  于是,保护外国使馆安全的警卫部队也相应建立。1950年12月,外国驻华使馆区武警外事警卫部队在北京组建,外国使馆从此成为使馆警卫部队的防卫重地,使馆警卫战士们也把外国使馆的安危,与捍卫新中国的荣誉联系在一起。
  
  前苏联的全称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91年12月25日解体。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一个超级大国,前苏联曾对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与建设道路的选择发挥过重要作用。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新中国的诞生,从建国后内政外交策略的调整到发展模式的选择等,都与苏联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然而,自1950年,中苏双方发生了一系列外交、军事上的对立事件,矛盾和冲突在1969年达到顶峰,并一直持续到1980年。
  
  爆炸案就发生在中苏交恶的顶峰期间。并且,爆炸案发生前不久,刚发生了苏联间谍李洪枢事件,中国外交部向苏联驻华大使宣布,因在华从事间谍活动,前苏联5名外交官被列为不受欢迎的人。前苏联很快采取了报复行动,中国驻苏使馆的一名工作人员被限期离境。两国的关系紧上加紧。
  
  一声巨响,使馆的玻璃都被震碎
  
  中苏关系的恩怨,并没影响使馆警卫部队的责任心,战士们一如既往地履行使命。爆炸案发生那天是1976年4月29日,“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前一天,北京街头飘着五星红旗,挂着大红灯笼,节日气氛浓厚。
  
  这天,轮到战士李登贵和祁国兴在前苏联使馆执勤。两人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使馆警卫战士。外国使馆是安保重地,使馆警卫战士担当的是国家责任,因而使馆警卫的培训要比一般的武警战士严格,战士们的体能和护卫技能也较高。培训合格上岗后,还要不断强化外交政策、忠诚爱国、拒腐防变等方面的教育,执勤中要做到遇事沉着、冷静、勇敢、果断,危急关头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以保证使馆万无一失。
  
  战士祁国兴是固定哨位,位于使馆正门。领班员李登贵则担任流动哨。李登贵穿上武警制服前,是四川营山县农民,1971年1月入伍。哨兵祁国兴比李登贵晚入伍两年,祖籍是河北安新县。
  
  李登贵在使馆周界边走边警惕地巡视。前苏联驻华使馆是世界上占地面积最大的使馆,占地面积16公顷,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直门北中街,当时的外国驻华外交机构都集中在东交民巷,中国政府惟独把这么大一块黄金地段划给苏联作为使馆用地,足见新中国与“苏联老大哥”的友好和深远关系。
  
  整个上午,前苏联使馆外都很平静,时间已近中午,天气温暖,节日气氛轻松,再过十几分钟,李登贵和祁国兴就要交班去休息了。就在这时,李登贵察觉了异常。
  
  李登贵快巡视到使馆正门的时候,使馆西侧的马路边走来一名男子,男子步伐有些急。李登贵定睛看,男子左肩上搭着一件深色雨衣,右肩上背着一个黄色的大旅行包,他的装束应该与使馆无关,而他的目标显然是使馆。
  
  a0f48667-74b3-414d-adba-242314a66b0c.jpg  
烈士李登贵
  
  李登贵立即警觉起来,准备迎上去阻拦。而男子的步伐更加快了,并且,李登贵突然发现男子肩上背着的旅行包冒出烟雾,李登贵似乎预感到什么,他大喊:
  
  “站住!干什么的?”
  
  男子离使馆大门大约有二十几步远了,他边疾走边回答:“我去使馆。”
  
  “站住!你包里装的什么?”李登贵迎上去拦住男子的去路。
  
  “我包里是炸药,你躲开,要不就炸死你!”男子说着拔腿就往使馆大门冲。
  
  李登贵一把抓住男子就往远处拖。男子不甘被阻拦,使劲儿挣扎,与李登贵扭打在一起。李登贵想把男子拖得离使馆远点儿,而男子却拼命要闯使馆的门。
  
  哨兵祁国兴见状,从哨位上下来,想去援助李登贵。但就在这时,一声巨响,大地颤抖,柏油路面留下一个大坑,使馆里的玻璃被震碎,两个战士和可疑男子同时被炸飞。
  
  雨衣上的名字
  
  警卫连连长衣丙奎听到巨响后,预感到事情不好,跑去一看,两名战士都不见了,传达室被掀翻,使馆地上和墙上溅满了血迹,树上挂着衣服碎片,他明白发生了什么。
  
  衣丙奎最先找到哨兵祁国兴。祁国兴昏倒在马路上,浑身血污,被从死亡边缘抢救过来后,发现他身上竟然有28处伤。祁国兴事后回忆,他也看出男子的企图,并且男子背包里还冒着烟,可能是个亡命徒,想上去帮助李登贵制伏男子,没想到还没走到跟前就被炸了出去。
  
  李登贵在使馆对面的马路旁找到,他牺牲得很惨烈,军装被炸烂炸飞,俯身趴在地面。他用生命阻止了男子闯进使馆,用肉身把炸弹挡在了使馆外。
  
  制造爆炸的男子被炸得身首异处,已经无法辨认面目。
  
  专案组的刑侦技术人员对现场进行了仔细勘查,把现场找到的碎纸片一点儿一点儿拼接,拼成了一张邯郸至北京的火车票和一张半斤票面的全国粮票。如果火车票属于制造爆炸案的犯罪嫌疑人,那么嫌疑人是案发两天前从邯郸或者外地来北京的。
  
  技术人员又从现场收集来的雨衣碎片中,发现了用圆珠笔书写的“夏大云”3个字。
  
  专案组根据此线索立即赶往河北邯郸调查。在当地公安机关的协助下,经过大量工作,最后认定邯郸钢铁矿山基地青年工人夏大云有重大嫌疑。夏大云的工友提供,夏大云的父亲因“反革命罪”被捕入狱,夏大云和他的家人都受此牵连,夏大云在感到不满和愤慨的同时,也为无处为父亲申冤感到绝望。
  
  有工友提供说,曾看见夏大云拿过矿山基地的火药和雷管,问他干什么,他说炸鱼。现场被炸碎的雨衣,是邯郸钢铁矿山基地给工人们发放的劳保用品,每人一件,上面的“夏大云”3个字,经过笔记比对,出自夏大云本人之手。夏大云的领导说,夏大云在单位表现一般,人很蔫,和谁都不远不近的,干活的时候还是舍得出力的,也挺守厂规。只是,他几天前离开单位时没请假。
  
  在京调查的专案组侦查员找到了案发的目击证人,是住在使馆附近的几个妇女。她们反映说,爆炸前,看见那个背黄色旅行包的人,把自己的旅行包点燃后,就往使馆走去。几个妇女还感到奇怪,那人干吗要把自己的包点着呀?她们看见巡逻的李登贵也发现了那个奇怪的人后,还喊叫:“那个人的包冒烟了!”然后就听见震耳欲聋一声响。
  
  夏大云的家人说,夏大云离家前只背了一个黄色旅行包,也没说干什么去。夏大云的家人辨认后,犯罪嫌疑人用来装炸药的旅行包,正是夏大云离家时背的那个包。现场被炸碎的雨衣和鞋子,经过辨认,也是夏大云的。
  
  父亲是“反革命”
  
  专案组的侦查员把夏大云的照片档案带回京,请李登贵的战友和使馆周围的企业和居民们辨认。几个使馆警卫战士反映,连续两天来,照片上的人都在使馆附近出现过,因为他的黄色大旅行包很显眼,从装束上一眼就能看出是外地来京的。
  
  夏大云背着旅行包在使馆周围转了好几圈,引起了哨兵的注意。另外专案组侦查员对使馆周围的企事业单位和住户进行调查访问时,有人提供,爆炸案发生的上午,夏大云在使馆附近的饭店吃了饭,然后又去理发馆理了发。
  
  专案组最后认定,爆炸案的制造者是夏大云,他有备而来,预先自制了炸药,赶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前来京,预谋在使馆区制造事端,引发国际事端或引起外国人注意,以发泄不满。
  
  爆炸案排除了针对前苏联使馆的可能后,使馆的大使和外交官向李登贵牺牲的地方鞠躬默哀,以表达对中国警卫人员冒死保卫使馆安全的感激之情。
  
  1976年5月,李登贵被北京军区授予“英勇无畏的警卫战士”光荣称号。同年7月,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卫戍区政治部批准为革命烈士。
  
  李登贵牺牲后,他的胞弟应征入伍,继承哥哥的未竟事业,也成为了一名使馆警卫战士。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