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11期

英才太监寇连材

作者:李元元




  原来慈禧爱看戏,喜欢对戏班亲自指点,高兴时甚至不顾身份穿着戏装又喜游于宫内花园。她叫李莲英这次来戏班,是想让戏班子拉到畅音阁演一场,看看自己属下的皇家戏班子近来有什么新出息。咸丰丧期内多日未听戏,慈禧觉得这日子快淡出个鸟来了。丧期一满,她就安排宫外戏班演戏,宫外戏班比宫内戏班水平高,戏的内容也好看,不像宫内戏班“庆典应承”或“寿戏应承”程式化地演一些《群仙庆贺》、《人天普庆》、《万民感仰》,表现一番“歌舞升平”、“天平有象”的神仙境遇。这阵子过足了戏瘾后,她接受了李莲英的建议: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时间不长,频繁招宫外戏班进宫唱戏,难免会使人产生宫内过分玩乐,疏于政务的坏影响,不如暂停宫外伶人入宫,闲暇时看看南府戏班的新剧目。
  这天,寇连材随戏班来到宁寿宫畅音阁大戏台。南府戏班的小太监们排的新戏今天算是彩排,也是要走走台。畅音阁下层戏台四周有柱子12根,演武戏翻跟斗什么的要找准位置,否则要是撞到柱子上自己痛苦不说,惹恼了太后也吃罪不起。
  演员在台上做的做唱的唱翻的翻,乱哄哄的。寇连材忽然看见戏台对面的阁楼里,婷婷袅袅来了一群女眷,众星捧月般,中间是一位雍容华贵、相貌端庄的贵妇人。看来,这就是当今万岁爷的亲娘、圣母皇太后慈禧了。
  看见慈禧驾到,总提调一声号令,众童监都离开了舞台,演出随即开始。
  《白水滩》、《金山寺》两出文戏过后,轮到寇连材的《挑滑车》。
  当寇连材粉墨登场一亮相,慈禧眼中一亮,好一个英俊潇洒的小武生!当演到挑滑车情景时,这个小“高宠”动作逼真,“登登登”单脚跳退八九步稳稳站住,慈禧情不自禁道“好”!然后缓缓回顾。
  李莲英忙趋身上前:“这孩子叫寇连材,进宫才三年。”
  “倒是个招人喜欢的孩子。回头赏他20两银子。”
  “嗻!”
  20两银子相当宫中赐给宫外知名演员的月俸了。
  拿到这20两银子,寇连材觉得慈禧皇太后真是可亲,慧眼识人,自己入宫以来下的功夫没有白费。
  卸装后,慈禧把几个崭露头角的“新秀”召到座前,勉励有加。
  慈禧赐寇连材平身后,问道:
  “你叫什么来着?”
  “回圣母皇太后,奴才姓寇,寇连材。”
  这个眉清目秀,看上去很憨厚的孩子使慈禧觉得很可爱。
  “寇连材,就叫你小寇寇吧。”
  寇连材没回话谢恩,但抿嘴微微一笑,更显得淳朴率真。老佛爷丝毫没见怪。
  “家里是干什么的,小寇寇儿?”
  “回太后的话,奴才的父亲是一个剃头的。”
  “噢——”慈禧若有所思,从那时,她就有了让这个令人赏心悦目的童监随侍身边的打算了。
  
  “小寇寇儿,过来。”慈禧把小梳头匠揽在怀里爱不释手。“看来你梳头的功夫可不如你唱戏。”孩子只是笑笑,又呆头呆脑地沉默着。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宫内红墙黄瓦依旧,寇连材转眼14岁了。
  都知道寇连材是太后眼中的红人。宫中上至大总管太监,下至苏拉、宫女对他都十分客气。寇连材为人谦恭,一点没有红角儿的架子。人人都喜欢他。
  时间长了。寇连材可就领教了慈禧的专横跋扈。
  慈禧太后看戏,容易激动兴奋,甚至心血来潮地大肆修改不随心意之处。就连在场上站位、走场出式慈禧都要乱改,一次她下旨,“以后上角不准大岔裆,站住小八字,如有不遵旨者,拉下台杖责!”
  一天,南府戏班在畅音阁演戏,寇连材的一个朋友李溜子饰《下河东》剧中的欧阳方,唱做俱佳,“奸相”毕露。不料戏还未演完,慈禧太后已按捺不住满腔的“气愤”,下旨命人上台将李溜子痛打了一顿。
  打完后还当众问李溜子:“知道为什么打你吗?”
  李溜子忍住屁股的疼痛,跪答:“奴才愚钝,实不知何故受罚。”
  “我告诉你吧,你演的是奸臣,奸臣就该挨打。我打你是为了给朝里一些人提个醒儿,前朝的奸臣我尚且不能容忍,对今朝的奸臣我更不会放过!”
  寇连材一直为好友揪着心,听了慈禧这一番话,真是哭笑不得。笑的是好在毕竟没犯什么罪,哭的是天晓得自己什么时候也会无缘无故地开罪太后。
  回到后台,李溜子趴在角落里垂泪,寇连材过去想劝劝他。
  手刚一摸李溜子肩膀,就被他一把气哼哼地推开了:“你——你别劝我,我是奸臣,你可是前程远大,离我远点,别沾上晦气。”
  寇连材只好悻悻坐到一边的道具箱上。
  这么个反复无常,毫不讲理的皇太后,可两年来对寇连材却是恩宠有加。难怪连一些好朋友都有些嫉妒。就连李莲英也喜欢他,也许是爱屋及乌,太后宠爱的小太监,又威胁不到自己,李莲英总是叫寇连材去储秀宫、长春宫去玩耍、学习。
  慈禧见到寇连材,总是亲昵地唤他一声:“小寇寇儿。”
  有时,慈禧叫寇连材代替李莲英给她捏肩膀:“小李子,你教着点他。”
  李莲英确实喜欢寇连材,他有心把这孩子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将来也当大总管。因此李莲英不厌其烦地给寇连材讲述宫中的种种情况:宫中的各种规矩、太后的心性、皇家的各种礼仪、梳头的技巧。寇连材聪明好学,这些常识很快就都领会了。
  闲暇时,李莲英和慈禧手把手教他弹琴吹箫、演习作画、读诗书、临“四家”,寇连材进步很快,不到两年,粗通琴棋书画,能写会算。
  慈禧有心把这个英俊年少的小童监培养成第二个李莲英。一次,寇连材正在李莲英处临写胡公寿的山水画时,身后传来慈禧的声音:“你这儿就挺好,以后叫他排完戏就过来。你就是他师傅。将来你有事不在,我这身边也不能缺个伶俐的帮手。”
  李莲英对寇连材也确实尽了心。一天,寇连材在李莲英处写大字,李莲英回来歇息,寇连材连忙给他泡了一杯龙井。
  李莲英坐下后,满意地说:“连材呀,你还算伶俐。这是咱们作太监的本份。为太监者,不伶俐不能奉上。学写字呀、作画呀,那是修身养性。可咱们当太监的,用不着多聪明。奴才的心中,自己的智慧要永远不如主子,能力也不如主子,故只可在伶俐上用点心,要会哄主人,想着法儿来辅佐主子。”
  “是,连材记住了。”
  记是记住了,可寇连材不明白,如果主子昏庸无道,作奴才的怎么办?是帮忙主子一味昏庸,助纣为虐?还是认真为社稷江山、为黎民百姓着想,劝谏主子?
  这他不敢问。因为他不止一次看见太后无缘无故责打太监宫女。李莲英从不为挨打的太监宫女说话。
  李莲英教他全心全意、心甘情愿地学好作奴才,可寇连材内心充满了矛盾。
  晚上睡不着,他翻来覆去地想,慈禧和李莲英待他不薄,自己的那点儿聪明,自己演戏的那点儿本领得到了他们的赏识,可以说是知遇之恩没齿难忘。而且他们对他做人,或者说是作奴才的本质也是肯定的。不止一次,李莲英和慈禧责打好吃懒做的太监时,常拿他寇连材做正面典型,让他们向寇连材看齐。
  “他们对太监好比像对待家里的猫啊、狗啊,动不动就训斥、就打。难道我自己成了好狗、好猫?”
  几年来的南府戏班生活中,寇连材演了不少类似于岳云、高宠、赵云、林冲这样的一些英雄人物。在舞台上,在排练时,他都去揣摩一个顶天立地的好汉的自我感觉。这些英雄好汉一身正气,无半点儿媚骨,为人正派不近女色。几年来,寇连材心目中的道德规范,似乎就是这些英雄好汉的那番作为和行为准则。
  寇连材悲哀地想到:人家真是敢作敢为,路见不平拔剑而起,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我们当太监的,难道真就一辈子敛声闭气儿,把脑袋扎到裤裆里活着?
  14岁的孩子不知这算不算早熟,反正他变得益发不苟言笑。
  就在这年,寇连材正式调到宫中,在慈禧的身边当差了。慈禧打从知道寇连材出身剃头匠时,就有心让这孩子代替李莲英来给自己梳头。
  寇连材跟李莲英学的梳头手艺,也是清朝妇女传统的两把头。即把头发分成左右两把,把头顶端搭在一起,相交叉的地方和头顶的空间用头垫补上。后来李莲英又教他一些新的花样,利用安插簪环首饰的变化,使头型经常出新。
  寇连材知道,给慈禧梳头时是要格外当心的。他确实很精心,但从不在花样上下功夫,慈禧以为是这孩子初学,对这方面要求也不高,她只是喜欢这孩子的英俊、端庄和谦恭。寇连材则越来越不愿单独和慈禧在一起。慈禧对他的亲昵和她平时对下人的傲慢、乖张很难使寇连材产生信任感。
  时间长了,慈禧发现小梳头匠的手艺平平。其实,这是因为寇连材想疏远她。
  寇连材演过的不少戏中,都有劝诫妇女恪守妇道、不可淫乐的内容。但他惊讶地发现,身为皇太后之尊的慈禧,却原来也是好于声色的。
  有几次,慈禧太后招进梨园界各名伶进宫演戏,演完后,常留下一人,为其“说戏”。
  寇连材有一次和一位梨园名伶在长春宫走廊里撞个满怀。那人见了寇连材,忽然满面通红,失张失致。
  “这不是前门庆和戏班唱乱弹的那个刘桂仙吗?” 寇连材对这些京城名伶都比较熟悉。他问值班宫女。
  “嘘——”宫女要他噤声。“来给老佛爷说戏,说了好几个时辰,现在老佛爷睡了。”
  寇连材不明白,这个刘桂仙为什么那么慌慌张张。这家伙扮相不错,可会的戏就那么几出,他有什么资格给别人说戏?
  有一次,寇连材给慈禧梳完头,慈禧对镜自顾后,说道:“小寇寇啊,看来你梳头的功夫可不如你唱戏那两下子。”
  “奴才天性愚钝,还望老佛爷多指教。”
  “指教什么呀?来,给我捏捏腿。”
  慈禧坐在卧榻上,前面垫了个凳子。寇连材跪在地上,从脚踝往上轻轻捏着。
  慈禧眯着眼,享受着按摩的感觉。
  “使点儿劲。”
  “嗻。”
  “再往上捏,别停。”
  “嗻。”
  慈禧让捏的部位早就超出了捏腿的范围,但寇连材不敢违命。
  “小寇寇儿,过来。”
  寇连材抬起眼皮一看,慈禧眯着眼,满面绯红,出气也不十分均匀了。
  慈禧待寇连材走近后,把小梳头匠揽在怀里,爱不释手。用手摩挲着梳头匠纯净无邪的大眼睛和挺直圆润的鼻子。
  寇连材又羞又窘,但不敢脱身而走。直到慈禧发话:“下去吧。”
  
  那袅袅的箫声,悠扬婉转,宫商角徵羽中却透出一丝凄凉,令慈禧如痴如醉:“这孩子口拙,心可不拙。”
  
  比较起来,寇连材对慈安皇太后印象要好多了。
  慈安皇太后,即咸丰皇后钮祜禄氏,广西右江道穆扬阿之女。在咸丰继位之前她就成了咸丰的侧福晋,咸丰登基后,被封为贞妃,在孝德皇后去世后荣登皇后宝座;可是,那拉氏进宫后她便逐渐失宠。不久,那拉氏生下大阿哥载淳后,地位日渐上升,在辛酉政变中,那拉氏更表现出果断刚强、反应机敏的个性。在处理政务中,慈安皇太后与慈禧相比明显要逊色不少。
  作为贴身太监,寇连材在慈安与慈禧会面时,常常侍立左右。两位皇太后在一起表面上看是很融洽的,就像通常女人们相聚时一样。她们的话题天南地北,从衣食住行到宫内外轶闻。但慈安性情平和,温文尔雅,尽管没有慈禧那种遇事敢杀伐决断的魄力,但言谈、举止、处世都是劝说慈禧要以先祖创业时的勤勉和谨慎来行政。语言诚恳,发自肺腑。慈禧当面也都是“姐姐所言极是”,“姐姐多多指点”。
  等慈安走后,或是离开议事的坤宁宫,寇连材便看见慈禧的脸色又耷拉下来了。
  一次,两位皇太后在议政后又聊起来了同治皇帝的事。
  慈安皇太后自身无子,对同治这个唯一皇子十分爱护,关照备至。根据清朝宫规,皇子降生,由身居六宫之首的皇后奉养,因此,同治打记事,就先知道慈安是“皇额娘”。而慈禧却因为同治是亲生儿子,母以子贵,居功自傲,对同治的要求也比慈安严厉得多。因此,每遇大事同治总爱去找皇额娘,倒仿佛和慈安是真正的母子关系似的。
  谈话中,慈安劝慈禧对小皇帝不要滥施申斥,弄得同治屁大的事也不敢做主,先问过“皇额娘”后才敢定夺。
  “皇上也是十岁的孩子了,妹妹不要管束过于刻板。将来作为一国之君,时时要人辅佐,那怎么行?咱们总不能跟他一辈子吧?”
  “皇上年幼顽劣,此时不严加管束,将来何以掌江山社稷?”
  “管束固然应该。但皇上身为人君,事事须教他自立才好。每日操课不必过于严苛,以免他视书本、弓箭如畏途。”
  ……
  谈话不欢而散。慈禧为此把同治帝招来又大加训斥,话语中透露着对“东边”那个“皇额娘”的不满。
  寇连材趁梳完头给慈禧捏肩时,话赶话壮胆说道:“老佛爷不必过于动肝火,以奴才的揣测,东边的主子确实是为皇上好。老佛爷政务繁忙,一些浅显的奏折不如让皇上自己看着处理,您老人家也可以松松心,将来有一天皇上归了政……”
  “大胆!”
  寇连材心立刻提到嗓子眼。
  他哪里知道慈禧的权力欲有多么旺盛?她只要不死,这天下就是她的,寇连材竟敢提到归政,正是犯了大忌。
  “你算是什么东西,竟敢妄议朝政!”
  寇连材只好跪下请罪。
  “知道宦官妄议朝政是什么罪名吗?”
  清宫制度,不准太监干预朝政,凡干预朝政罪大辟(即杀头)。
  

[1]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