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发起的襄樊之战,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本来有一个很不错的开局,即便是一时没有拿下樊城,但仍然还是保持了对曹军的高压态势。后来徐晃率大军前来救援,曹军的形势略有好转,但襄阳和樊城两城之间仍然隔绝不通,整个战事还依然可以称得上是相持。关羽在荆州的存在,不仅仅是对曹魏一家的威胁,对东吴孙权来说,同样也是一个心腹之患。于是在关羽发起襄樊之战不久,孙权就谋划着夺取荆州,后来更是直接给曹操写信,以请求为朝廷出力为名,出兵攻打关羽。赤壁之战以后,荆州已然成为魏蜀吴三家的纠结之地,关羽所控制的南郡和东吴接界,吴蜀两家又曾经发生过战事,关羽北上,不可能不对东吴有所准备。如果一旦知道江陵城遭到攻击,关羽迅速撤兵南返,只要江陵城能够坚持抵抗一段时间,战事很难说就是不可收拾。但关羽得到消息的时候,南郡已经被东吴大都督吕蒙攻下,南下途中,身边的士兵又全部逃亡,关羽最终兵败被杀。
既然关羽对东吴有所提防,吕蒙为什么会如此顺利地夺取关羽的大本营江陵城呢?这当中有一个重要人物,就是南郡太守糜芳,是他的叛变投降,导致了吕蒙的轻易得手和关羽的全军覆没。
糜芳为什么要投降东吴呢?大致说来有三个原因。
一是关羽看不起糜芳,言语行为方面自然会对他有些轻慢。关羽率军北上,军需方面需要坐镇后方的糜芳供应,由于心有怨气,并不能尽心尽力,关羽自然很生气,曾经有话说:“等我回去以后再处理你。”二是驻扎在公安的将军士仁已经投降。当时,吕蒙到达寻阳,把精兵全部埋伏在商船之中,让百姓摇橹,士兵都穿着商人的衣服,昼夜兼程,奔袭公安。关羽安置驻扎在江边的哨所,全部被东吴军端掉,而守军竟然毫无所知。当然,这里有东吴采取了友好、示弱、换帅等一系列计策有关。到了公安城下,吕蒙让骑都尉虞翻给守城将军士仁写信,向他陈述利害,士仁也因为关羽根本看不起自己,就投降了。吕蒙留下部队守卫公安城,带着士仁来到南郡。由于东吴一系列示弱措施到位,关羽误认为东吴不会有所动作,因而抽调了大量的守城部队支援襄樊前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江陵城守卫力量薄弱。糜芳守城兵少,在吕蒙和士仁的劝说下,打开城门投降。三是骨头软。说到底,一切客观条件都不是一个人投降的理由,根本的原因还是糜芳这个人是个软骨头。比如说关羽轻慢自己,这和国家利益、个人忠义气节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关羽是说过回来处理他,但如果他坚持抵抗,能等到关羽回到江陵城,关羽还会治他的罪吗?再说守城问题,郝昭一千人能够抵挡住诸葛亮几万大军二十多天的围攻,张特四千人能够抗住诸葛恪十万大军的百日围攻,糜芳要是真的想战,难道还等不来关羽的回归吗?按照虞翻的说法,当时的江陵城中,真正想投降的也不过是糜芳一人,大多数人还是想坚守抵抗的。说到底,困难可以想办法克服,软骨病却没有办法医治。顺便说一下,三国投降的将军很多,但糜芳却是名副其实的叛徒。其他投降的将领,有的战败被俘投降,有的被君主怀疑通敌改换门庭,还有的归路被断,不投降就会被饿死,这些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可以理解的成分,唯有糜芳、士仁的投降是彻头彻尾的叛变,因而两人也是十足的叛徒。也难怪小说中会把士仁叫做傅士仁(谐音不是人)!
那么,这个叛变投降了的糜芳在东吴是个什么结局呢?
《三国志》把糜芳的传记附在《糜竺传》后面,只有短短二十四字:“芳为南郡太守,与关羽共事,而私好携贰,叛迎孙权,羽因覆败。”为此事,糜竺把自己绑起来去见刘备,刘备并没有治他的罪,还像以前一样对待他。倒是糜竺内心羞愧,感觉丢不起人,一年多便发病死了。不过这段话主要还是为了写糜竺的,糜芳只是顺便提及而已,因为根本就没有提及糜芳的结局。
倒是《三国志•吴书》当中提到过这个糜芳。《吴主传》记载:黄武二年(孙权年号,223年)五月,在此以前,戏口守将晋宗杀掉了将军王直投降了魏国,魏国任命他为蕲春太守,因而他屡次侵犯吴国边境。六月,“孙权命令将军贺齐率领糜芳、刘邵等人袭击蕲春,刘邵等人活捉了晋宗。”这件事在《贺齐传》当中也有提及,内容更加简略。《虞翻传》记载:“虞翻曾经乘船出行,与糜芳相遇。糜芳船上的人大多想让虞翻自行回避,开道的人喊道:‘回避将军的船’虞翻厉声喊道:‘失去忠贞与信义,凭什么侍奉君主?倾覆他人两座城池,还口称将军,可以这样吗?糜芳关闭了窗户不作声而让船迅速避开。”
以上两段说明,糜芳到了东吴,还继续做他的将军,而孙权继续用他上阵打仗,这个将军是实职而不是一个闲职。尽管也没有说到他的结局,但可以知道他是自然死亡的。
糜芳虽然在吴国有将军职位,也没有被治罪或者因暴病之类而死亡,但他却活得没有尊严,应该说这是叛徒的共同待遇。还是这个虞翻,后来乘车出行,又经过糜芳的军营,守门小官关闭了营门,虞翻的车不得通过。虞翻非常生气,说:“应该关门时反而打开,应该开门时反而关闭,难道合乎事情的道理吗?”糜芳听到了这番话,只有满脸羞愧。
“应该关门时反而打开”,是说糜芳应该关闭江陵城门坚决抵抗,但他没有这样做反而开门投降了。“应该开门时反而关闭”,是说他应该开营门让虞翻进去,结果他却关闭了军营大门。孙权时期,虞翻被任命为骑都尉,后来更是因为触怒孙权被免职。吕蒙任职大都督期间,带上虞翻让他当了一个没有职衔的参谋,应该说糜芳的职务、地位都要比虞翻高很多。按照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虞翻是应该给糜芳让路,想进营门应该是先通报,得到允许才能够进门,虞翻敢于直斥糜芳,是他从内心里就鄙视糜芳这样的人。而糜芳之所以忍了,也是对于一个叛徒来说,从此做人没有了底气。可能有人会说,虞翻对孙权都敢顶撞,这是他的性格使然。但是,对于帝王的谏诤根本就不同于对待将军,帝王为了自己的“胸襟气度”可以容纳一个人,但一个将军却可以毫无顾忌地杀一个人。简单举两个例子,曹操、刘表都没有杀祢衡,黄祖杀了;曹操容忍了许攸,许褚把他杀了。
由此看来,做人必须要有底线,否则在任何人面前都不会有底气,守住底线才能保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