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论坛
作者:佚名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李 园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强调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1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做为这个时代的新生事物,是让整个世界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产生变革的技术。教育当然也不例外,将信息技术整合在学科教学中,将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也将彻底改变教育资源、教育环境、教学结构。这种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必将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产生巨大的影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课程为主体、信息技术为手段,整合为方法,实现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根本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等方面起到很大作用,弥补了传统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不足,从而促进了学生个体化终生发展。
2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有效手段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用途可以概括为学习对象、学习工具和教学工具,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角度来看,三者应该融于一体: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既是一门独立的信息技术课程任务,同时也渗透在其他学科之中;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服务于包括信息技术课在内的所有课程的学习;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应当服务于包括信息技术课在内的所有学科的教学。因此,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课程是将信息技术实际地融入到学科课程中,使其成为一个新的统一体。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融入信息技术,将教学系统中的各种教学资源和各个教学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教学理论、方法、技能与教学媒体很好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系统的整体优势,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1)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作用,将信息技术教育思想从形式上整合到其它学科中去。学科课程包括文史哲、数理化等各门课程,因学科而异,教学形式也各不相同,每位教师应从最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去建构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形式。即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一定的情境,提供一定的任务、资源和工具支持,以提高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可以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在英语课堂上创设情境教学,在语文课堂上播放课文的相关背景资料,使学生对所学课文的理解更加具体、真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样地,可以在地理课堂上,针对文字教材的不足,根据教材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制作出相关的电子教材,使得地理课堂更具声色、更富有魅力,非常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可以在数学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发挥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将相关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概念和方法融入其它学科中去,从内容上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它课程进行整合。课程内容的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和相关学科课程的内容组合起来,使其相互依托、协调发展。通过二者课程内容的整合,充分认识其学习目标的一致性,在教学过程中把二者紧密联系起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达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学科课程教学双赢的目的。
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学科的整合,目前已得到体现。初中语文就有相当篇幅用以介绍计算机相关知识;初中数学中也有一些信息技术知识介绍,甚至在英语课本里也能找到有关网络、电子邮件等知识点的介绍等等。这些都说明将信息技术教育整合到其它学科中去在实践中具有可能性和可行性。学科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从学科角度去认识和介绍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有利于学生牢固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而且也扩大了学生学习的视野,有助于学生对本学科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入地学习和把握;
3)在中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还不能真正形成独立的课程体系。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尤其是在应用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方面,应该结合其它学科具体的应用,有机地与其它学科联系起来,以提高知识的效用性,促进学生积极地、健康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
3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优势分析
1)整合信息技术有利于协作交流和个性化学学习——为创造性思维提供开放空间。教育要面对个性,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人的天赋,可能性,能力和爱好确实是无可限量的,但每一个人在这些方面的表现是独一无二的。信息技术提供了个性化的开放的实践平台。有了信息技术后,同学们听课时如有疑问,则马上可在BBS或聊天室内完成疑难问题上传,全班同学包括老师都能及时看到,并及时作出对应性回答,完全可以做到“一师对一生”的模式,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因为网上属于模拟社区、发表观点、提出疑问是可以掩藏自己的真实身份的,有利于克服学生自卑和胆怯心理,有利于学生健康身心的形成;
2)整合信息技术有利于自主探究和实践真知——为创造性思维提供检验平台。美国的一个图书馆上挂着三句话“我们听见了就忘记了,我们看见了就记住了,我们做过了就理解了”。由此可见,让学生自己有机会亲手用身边生活例子实践科学真知的必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应该在老师之上,由于老师精力所限,上课时间的规定,老师不可能将所有知识点的相关发散材料都一一告诉给学生,更无法一一将它们都演示出来,但借助信息技术强大的搜索功能和资源优势,可以将大量的能开启思维、容易进行实践真知的生活中好的材料展现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一个检验的平台;
3)整合信息技术有利于优化认知和启发思维——为创造性思维提供构建基础。由于初中教学条件的诸多限制,学生难以认知的微观粒子,宏观天体及部分危险实验等知识无法在实验室或课堂上直接完成演示,而借助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从视觉、听觉方面营造出全新的学科教学氛围,用声音、图像乃至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递信息,有利于多角度让学生认知对象、启发思维,这样既符合初中学生的思维认知特征,又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和升华;
4)整合信息技术有利于共享资源和拓宽视野——为创造性思维提供信息源泉。目前的现状,考试仍是选拔人才的主渠道。虽然这几年的命题,以能力立意出题的份量明显增多,使题海战术者有所收敛,但一卷定成败、一卷定终身现象,仍未在本质上得到改变,使得中国的学生和家长仍热衷于增强考试的应对性,但毕竟教材容量有限,信息更新周期长。而借助信息技术,如互联网可以说它将世界上所有的图书馆都连成了一体,它的显著特点是知识的海量化和形势的多样化,可以随时随地查找任何材料,不仅与时代绝对同步,还可以博取众家之长、欣赏各种观点,这样就大大拓宽学生视野,解除了学生思维容易受教材、教师束缚的惯性,为创造性思维提供了信息源泉。
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和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意味着更新的管理方法,将带来对教育的新的思维方法,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来实现长期以来的梦想。在当前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万新恒.信息化校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J].浙江教学研究,2000,(2).
3 何克抗.创造性思维理论——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