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论坛

作者:佚名




  
  7评价教师既重数字,又重表现,要使定量与定性、结果与过程得以兼融
  
  管理的价值在于发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旧的评价只重指标和量化,一切用数字说话,这虽有利于用统一规则让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体现起点的公平,但它却忽视了教育的特殊性,忽视了过程与结果的公平。因为学生不是同一规格的产品,其素质与基础不可能完全一样,只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认定教师的工作成效就无法做到公正合理。因而评价教师不能只看工作量或学生成绩,不能只有量化指标。其评价既要注重量化,要按一般要求、统一指标进行考核,否则就没有竞争,就没有基本依据;又要考虑多种多样的特殊情况。对适宜于细化量化的工作,要制订科学的指标,不适于细化量化的方面,如工作态度、参与程度、合作表现等,则可通过评议、观察等方式给予等级评定。要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力求评价标准多样化,既要看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又看学生思想品德、个性心理,体能素质、审美情趣的发展;既看学生进步,又看教师自我完善;既看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又看教师思想境界的提升。要把结果认定与过程观察相结合,把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统一。评价不仅要看终端的成绩检验,还要看过程中的态度、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其结果既要重量化指标是否达标,又要重产生的实际效果。如批改作业,有的教师全批全改,但不认真,效果未必好。有的教师有选择性地批改,但能把重点放在错误分析和引导学生自我矫正上,其效果就更好。对学生成绩的提高,不仅要看提高的幅度,还要看采取什么方式,如靠加班加点、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成绩,该教师虽也付出了很大努力,但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未能相应提高,该科成绩提高了,却会影响其他科成绩的提高,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其效果就未必好。只有用不同尺子去衡量教师,使教师得到全面而公正的评价,让教师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亮点,教师才有个性张扬的天空,才会得到更多的满足与快乐;只有使评价做到客观、公正、合理,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才能激励教师努力工作,提高实效。
  
  8管理手段既要重“物质奖励”,又要重“精神激励”,要使“约束”与“激发”紧密结合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约束教师的行为,对违纪者予以处罚,以儆效尤;另一方面,要制订科学的考核方案,通过指标量化,检查评比,对教师的工作进行比较,评出优劣,分出高下,对优秀者予以奖励,对落后者给予批评,以通过奖、惩等措施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但又要看到,这种作法虽有利于强化教师关注个人利益、相互竞争,却容易削弱教师间的互助合作。如一些学校只注重物质奖励,结果导致教师只注意学生成绩的提高,而学生的思想、心理、情感方面无人问津;教师在教学上各搞一套,老教师对新教师不愿意传、帮、带,相互间不愿意互助合作。因为老教师把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年青教师,就可能让自己班上学生的成绩排后,这不仅脸上无光,在经济上也会受到影响;而年青教师也不愿意把自己所掌握的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告诉老教师,致使教师之间相互封闭,搞窝里斗,形成内耗。一个学校的发展不能靠教师十个手指单独发挥作用,而要攥紧拳头,聚成合力,形成整体优势才更有效。这就要求管理者既要充分发挥奖、惩等物质利益的杠杆作用,促使教师相互竞争,更要注重尊重与关怀,注重对教师的精神激励与思想引导。皮乐博士认为“口袋空空从来不能让人退缩,只有脑袋空空,心里也空空,才会让人裹足不前”。如果教师没有信仰,没有追求,在当今生活水平已有较大提高的条件下,特别是对部分先富起来的校园“潇洒一族”,单靠有限的奖金或罚款已难以产生明显成效。作为管理者在有效运用“物质利益”杠杆的同时,更要注重教师思想的引领,价值的导向、情感的关怀、榜样的示范,要大力倡导奉献精神,以培养教师内生性成长动力源。对那些乐于奉献,顾全大局,对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的教师要大张旗鼓地予以宣传与褒奖,以使教师既注重实现自身利益,又注重维护学校的全局利益,使学校能形成一种人人齐努力,个个争贡献的良好局面与氛围。这样,才能促使教师既人人争先,又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共同发展。
  
  9管理建设既要重规章制度,又要重校园文化,使“显”“隐”共生、“自律”与“他律”协调
  
  建立现代学校要注重建立新的现代管理制度,以促使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但另一方面,建立现代学校主要又不在于是否建立了“现代文本制度”,而重在能否形成一种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基础的价值观念和校园文化。因为人只有观念得到了洗礼才不会走老路,管理者若没有现代管理理念,学校没有形成相应的环境与氛围,即使建立了新的制度,也不过是“新瓶装旧酒”。学校文化是学校灵魂的体现,它体现了教师的价值取向和共同追求。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净化心灵,提升境界,焕发师生的人生理想和教育情怀。当学校形成了一种用先进理念来影响和引领教师行为的校园文化时,其作用就比单纯的制度要大得多,效果也更长久、更有效。因而管理者既要注重立章建制,注重“显性”的“他律”,又要注重隐性的文化建设,注重通过校园文化的薰陶感染来引导教师“自律”。要引导教师既形成祟尚统一,注重全局的思想观念,又培养尊重人,尊重个性与多元,以人为本的思想意识。尤其是针对教师将差异化管理视为“人治”,是将人区分为三六九等的错误观念要进行引导,以使差异化、弹性化管理能得到教师的理解与支持;使学校能形成既重统一规范,又重差异与多样的环境氛围,能利用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引导员工形成正确的内在行为准则和强大推动力量;使管理者变单纯的“制度驱使”为制度规范和思想引导、文化薰陶并重;使“显”“隐”共生,“自律”与“他律”齐飞;使教师在思想观念的差异中能获得共识,求得统一。这样,才能构建起共性与个性有机协调的价值体系,才能形成统一与差异相互和谐的校园文化,才能使教师既张扬个性,开发潜能,又对学校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学校也才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系湖南省“十一·五“规划资助课题“农村高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
  
   浅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改革
  李效媛
  
  英语阅读作为英语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最新《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中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口头上、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据此现行初中英语教材(Junior English For China)加大了初中学生的英语阅读量,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材中阅读课文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具有容量大、密度高、话题广、课时紧的特点,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新教材的教学要求,那么如何改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呢?下面就初中英语阅读目标、阅读材料的选择原则与阅读教学原则与方法等问题谈谈笔者的看法。
  
  1初中英语阅读目标
  新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初中英语阅读目标作了科学的说明,它把阅读技能目标描述为:通过朗读各种文体、英文诗词、报刊杂志、原著及各种商品说明书等非专业技术性资料,并理解大意,找出或获取中心意思、作者意图、观点和态度的相关信息。它强调初中英语阅读题材和文体要具有多样性,对于英语阅读教学,尤其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理解能力,把握文章和材料的基本信息和作者的核心思想。这就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努力贯彻这一指导思想。
  

[1] [2] [3] [4] [5] [6]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