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沉沦的舰队

作者:许葆云




  “什么事?”
  “北洋水师订购的战舰已造好,只等交接,可我们付不出钱来,很不好办!今儿太后下了口谕,请户部无论如何筹划二百万两银子,不然这条船只怕卖给别国了。”
  “二百万两!这可不是小数目!”翁同龢皱紧了眉头,“现在到处都在用钱,我手里能动的银子也就三四十万。”
  “可现在的重中之重就是海军,别的事都可以缓,买舰的事绝不能缓。”
  翁同龢冷笑道:“打仗的事算不上当务之急,李中堂主理的洋务才是重中之重。光绪十一年中法开战,我们用了两年时间,花了无数代价,好不容易击败法番,结果李中堂去签了个《中法新约》,我大清没占到一丝便宜,反而把越南拱手交给了法国人。时人都说‘大清不败而败,法番不胜而胜’,呵呵,引为笑谈呀。”
  听了这话,李鸿章不禁提高了声音:“依你的意思,难道打场胜仗就叫法国人给我们割地赔款?中国积贫积弱不是一天,也不可能靠一个胜仗就全盘扭转劣势!能打败法国人,并不说明大清国力超过法国,以我们目前的状况,中法之战最终不割地、不赔款,就是胜利。”说到这里,不禁长叹一声,“中华上下五千年,从没像今天这样,遇到的敌人这么多、这么强,我们赶上了这个时代,只有相互扶持,忍辱负重,共度危局。”
  翁同龢淡淡一笑,没有接口。
  李鸿章想了想又道:“当今皇上是有道明君,一心想推行新政,变法图强,我们这些臣子当然要尽力筹谋,君臣共奋,重振家国。可这新政万万急不得!想在大国办一件大事,要比在小国办同样的事艰难许多,但这大事一旦办成,大国的潜力发挥出来,那强势又远非小国可比。咱们起步慢,不见得步步慢,只要走得稳,就会越走越快,我们快了,就等于对手慢了,最终我们一定能远远超过所有对手。”抬眼看看翁同龢,见他毫无表示,只得接着自说自话,“没有洋务,变法维新就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没有海军,洋务又搞不起来。我们得先巩固国防,重立声威,然后开矿修路,建厂办学,让朝臣和军民恢复信心,也看清此路确实可行,那时陛下再行新政则水到渠成。”
  翁同龢从鼻子里哼了一声:“李中堂这些话,我实在不敢苟同。”
  李鸿章不禁有些恼火,但眼下有求于人,也发作不得,赔笑道:“不说这个了,添置战舰一事,还靠中堂一力扶持。”
  翁同龢淡淡地道:“我尽力就是了。”
  李鸿章眼看此事万难一蹴而就,只得再三拱手托付,告辞去了。
  
  翁同龢的密友、翰林院侍读学士文廷式从内堂走了出来,道:“李鸿章的作为,我一向看不惯,可今天这番话说得有道理。”
  “有什么道理!这个软骨头的东西,奴颜媚骨,恨不得给洋人当哈巴狗!满朝文武中我最看不上的就是他。现在他把持朝政,靠的就是淮军和北洋水师,为了扩充家底,恨不得把大清国库都搬到他家炕头上去!别说没钱,就是有钱,我也不给。”
  “可他刚才提到的新政,好像……”
  “这话信不得!老东西是太后的死党,忽然说出‘新政’的话来,我们反而要提防。”
  听了这话,文廷式不再说什么了。
  
  以后这段日子,李鸿章得空就往户部衙门跑,可翁同龢总有无数个理由左推右搪。这位翁中堂是状元出身,三朝重臣,两位天子的老师,文章学问,耿介清流,朝堂之上一呼百应,论资历、威望、权势,都足以和李鸿章分庭抗礼,求又求不动,吓又吓不倒,真是无法可想。李鸿章百般思谋,终于想出个办法,向皇帝请下圣旨,约请朝廷大臣和外国驻华公使大阅北洋水师,希望引起朝廷重视,以获取那笔救急的款项。
  
  二、“投敌”的快舰
  
  就在李鸿章为校阅北洋水师进行筹备之时,北洋水师在德国购舰却无款可付的消息已不胫而走,传到了日本人的耳朵里。但对一个自古以来积贫积弱的弹丸岛国来说,一次筹措二百万两白银,也是一件极艰难的事。首相伊藤博文入宫求见睦仁天皇,一听说是海军的事,睦仁天皇立刻召见。
  伊藤博文面对天皇所说的第一句话就是:“陛下,日本帝国生死存亡的时刻到了!”
  “怎么?”
  “清国海军即将增加一艘世界上最先进的巡洋舰,一旦他们得到这条船,十年之内,我们都将无力与之抗衡。十年后,清国将完全恢复元气,重新成为亚洲霸主。过去一千年,一直是大海在保护我们,才没有被中国吞噬,可在今天这个世界,海洋已经变成了平坦的大路。对日本帝国来说,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今天在海上获胜,要么十年后走向灭亡!”
  “一条军舰有这么重要吗?”
  “清国拥有两艘世界第一流的铁甲舰,在装甲和重炮方面占优势,我们的战舰在航速和火炮射速上略胜一筹,两国就像坐在天平上,保持着脆弱的平衡。这艘世界最快的巡洋舰就是一个沉甸甸的砝码,清国海军如果拥有了它,我们在航速方面的优势将大为削弱。”
  “世界最快?”
  “它的航速不低于二十二海里,我们最快的巡洋舰仅十九海里。”伊藤博文从衣袋里掏出一张纸来,“根据目前的情报,这条舰比我们舰队中任何巡洋舰都强大得多:排水四千二百吨,舰长一百一十米,宽十四米,吃水五米,甲板装甲厚一百一十毫米,最大航速二十三海里,最新式的英国造一百五十二毫米四十倍口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四门,一百二十毫米四十倍口径速射炮八门,法国造四十七毫米哈奇开斯速射炮二十二门,三百六十毫米鱼雷发射管五具……”
  睦仁天皇抬手止住伊藤博文:“购进这条战舰需要多少钱?”
  “二百万,目前筹到的不足一半。”
  睦仁天皇愁眉深锁,半晌无语。伊藤博文紧张地看着天皇的脸色。忽然,睦仁天皇站起身来,一声不吭地进内宫去了。
  伊藤博文吃了一惊,不敢动身,只能呆坐在房中等着。过了好久,睦仁天皇回来了,身后一个侍从捧着一个巨大的托盘,盘中是两大沓钞票和一堆金银首饰。
  “这是内宫能找到的全部现钱。”睦仁天皇指着那一堆首饰,“这是皇后平时不太用到的首饰,粗算起来值二十万。不足的部分向全国募集,发行国债,告诉臣民们:从今天起,我和皇后每日只食一餐,希望全体臣民和我一起节衣缩食,直至这条战舰开回日本为止。”
  伊藤博文捧着这盘沉甸甸的珍宝,在天皇脚下翻身跪拜。
  
  听说李中堂亲自校阅海军,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大喜过望,忙召集左翼总兵林泰曾、右翼总兵刘步蟾和北洋护军统领张文宣商议,上上下下做好了充分准备。
  
  五月十八日,旅顺。
  李鸿章一进大营,未加休息,立刻登上旗舰定远,率各主力舰驶往三山岛校阅。各舰操练阵法,行动变换井然有序,演示火炮每弹皆中,试射鱼雷无一虚发,直看得朝中大臣喜不自禁,随来的外国公使面面相觑,啧舌不已。
  下午,舰队驶回军港。在一片赞叹声中,朝中大臣、外国公使纷纷离舰登岸,李鸿章却端坐在定远舰的前甲板上不动,望着港中的巨舰出神。丁汝昌上前道:“大人,您也累了,下船休息吧,晚上还有宴会……”
  “让我再好好看看咱们的水师……好舰,好炮,好管带,好兵勇,”李鸿章吐出一口气,“想多看看啊……”
  这一晚,北洋水师设下盛宴为观礼的外国使节接风,席间,林泰曾、刘步蟾等留过洋的军官们穿梭于宾客之间,操着娴熟的英语对来宾的提问对答如流,无形间又为北洋水师挣足了面子。
  直至深夜,宴会方罢。
  李鸿章回到住处,情绪亢奋难以入睡,干脆披衣起身批阅公文。正埋头在文件堆中,从人来报:“水师提督丁汝昌求见。”
  丁汝昌神色慌张地走进来:“大人,刚接到电报,我们在德国订购的巡洋舰忽然驶出船坞,不知去向!”
  

[1]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