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12期

走进敦煌的魔鬼

作者:何 奇 陈 钰




  
  第一章、震惊全球的发现
  
  一根芨芨草探出的秘密
  
  1900年6月初,中国西部罗布淖尔大沙漠上腾起的股股干风,裹挟着弥天沙尘越过古阳关进入敦煌。东南部的莫高窟里燥热憋闷,无边的沙尘呛得人喘不过气来。佛徒们预感到要发生什么事,但又说不清。
  这天正午,一股更燥热的气流扑向莫高窟。树上的叶子被炽烈的日头烤蔫了,四周的沙山上漂浮着淡黄色的沙雾。佛徒们都躲在树荫或凉棚下纳凉,唯独两个人正紧紧张张忙活着:一个是下寺的住持王道士,正在居室跟最宠爱的干女儿弄那事;另一个是七佛殿甬道里的杨秀才,他正端坐在小桌前挥汗如雨,伏案赶抄经卷。
  王道士在敦煌有很多干女儿。有的是风尘女子,有的是小寡妇,还有的是长病不愈、为消灾除病拜他为干爹的良家妇女。今天来的这个干女儿名字叫李翠花,是敦煌孙家妓馆从良的风尘女子。她四十七八岁,年轻时肤色白皙,身段秀溜,很招嫖客们的喜欢。后来,年纪大了,身子也渐渐发胖,失去了诱惑力,便洗手从良,在敦煌城东北街开了家车马店,接待来往于敦煌的商贩游人。王道士经常在城里和乡下化缘、摆道场,回不了莫高窟时,就住在这个车马店里。这样一来二去就与李翠花混熟了,认她做“干女儿”,这样就鬼混在一起……
  这天,李翠花刚从城里赶来,说是烧香拜佛,其实是来看他。他们已经有好几个月没见面了,王道士就有点急不可耐,等不得天黑,就把她抱到炕上……
  杨秀才是个读书人。据说从外地流落到敦煌,想在敦煌这片土地上找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干干,不敢说发大财,能够糊口度日就行。那时,莫高窟的王道士正到处雇佣抄写经卷的人,听说杨秀才文笔不错,便把他雇来抄经卷。起先,他在太清宫的一间小房里抄写,因小屋闷热,又光线不好,发现七佛殿甬道通风凉爽,光线充足,于是,将书案搬到了甬道。
  这时,他往前推了推满桌的经卷,擦一把脸上的汗水,站起来活动活动腰身、胳膊,又习惯性地撮出烟丝装在烟锅里,燃一根佛香点着,有滋有味地吸起来。抽完第三锅,他已感觉浑身清爽,便捻灭用来点烟的佛香,将剩余的半截插进身后的墙缝里,准备下次抽烟时继续再用。然而,就在这时,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他发现身后墙壁上的裂缝很深,半尺长的佛香全都插进去还没有到底。处于好奇心,他用指头弹了弹墙壁,里面发出空洞的声音,为了探清虚实,他找来几根两尺多长的芨芨草秆往里探,然而芨芨草秆全部插进去了,还是没有探到底。怪了!
  难道墙壁是空的?
  按说,开凿洞窟的这个石崖是积沙岩,厚实坚硬,牢不可破,肯定不会有空洞现象,再说,如果此处空虚,前人不可能把壁画绘在这里。那么,莫非这里有一个封闭起来的洞子?杨秀才早就听说过敦煌人有挖洞埋藏金银财宝的习惯,特别是一些富豪和商贾,为了防止强盗小偷,专门来莫高窟掘洞埋藏珍宝。他们清楚,有佛的保佑,谁也不敢动,最最安全!
  这样一想,他的心突然狂跳起来!
  他想偷偷揭掉墙皮,看看里面到底藏着什么秘密,但他斟酌再三,不敢下手。因为,他是外来抄写经卷的人,在这里没有一点根基,他不敢随便动这里的东西。再说,他就是拆开墙壁,在光天化日之下,也难将宝物带出去;而且,一旦被人发现,还会因为盗窃佛窟财宝引起香民的不满,轻则被赶出敦煌,重则会招致杀身之祸!
  
  王道士上下寻美梦
  
  杨秀才正左思右想、踌躇不安的时候,王道士跟李翠花云雨结束了,陪她到洞窟里去烧香拜佛。但路过七佛殿时,他突然打发李翠花独自去了,自己却向七佛殿走去。
  对于王道士的突然而至,杨秀才感到纳闷:他平日不来这里,现在来干什么?
  其实,王道士今天的反常之举,来自于昨晚的一场梦。他昨晚梦见自己外出化缘回来,路过大佛殿,偶抬头,惊奇地发现大佛向他亲切地招手,微微含笑。他惊喜不已,这是一个吉梦啊!
  天机不可泄露!他竭力抑制住激动无比的心情,匆匆应付了干女儿,便独自来到了这里。
  此时,杨秀才见王道士走进甬道,来到他的书案前,便慌忙站起来让座。王道士说:“你忙你的,我来这里随便转转看看。”他说是随便转转看看,可小眼睛东看看,西望望,好像在寻找什么。
  杨秀才因为心怀“鬼”胎,就不由问道:“王道长,您老找什么呢?”
  王道士随口答道:“没找什么,没找什么。”见杨秀才小学生似地立着,似乎有点过意不去,说,“你坐嘛。”又问道,“经卷快抄完了吧?”
  杨秀才答道:“快了,还剩不多几卷,大概三五天就抄写完毕。”
  王道士听后,点着头:“好好好,抄完了,给你算好工钱,就可以回家跟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了!”
  “回家?”
  杨秀才听此话,心里“咯噔”响了一下。心想,他要是离开这里,这个洞窟的秘密就看不到了。假若里面真藏着金银财宝,自己却得不到一星半点,怎么办?他心里有点发急,又有点紧张,想说什么,一时不知怎么说,竟然呆愣在那儿。
  王道士见杨秀才神色不安,就问道:“杨秀才,你怎么啦?”
  杨秀才慌乱应声:“哦哦,没什么没什么。”
  王道士起先还没怎么在意,见他慌慌张张,说话吞吞吐吐,便觉得有点奇怪,并感到他好像有什么事瞒着他。就把目光停在杨秀才脸上,注视一阵,问道:
  “你好像有什么心事?”
  杨秀才连连说:“没有没有,真没有。”又低头想了想,支吾道,“只是,只是想在这里多呆些日子。在这里时间长了,真不想离开……”他编了句谎话。
  “噢,是这样。”
  王道士“噢”一声,点了点头,随口道:“那你就先干着,等抄完经卷再说吧。”他边说边向大殿里面走去。
  王道士在大殿里静观默察一番,见没有什么吉兆,就转出大殿。来到杨秀才面前停了停,望两眼,慢慢离去了。
  杨秀才愣愣地站在那儿。他感到王道士那目光怪怪的,举止也有点反常,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杨秀才夜访王道士
  
  自从发现七佛殿洞壁上的秘密后,杨秀才连续几天心事重重,坐卧不安,夜不成寐。他虽是个穷文人,却懂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训。再则,密洞里封存的东西说不准都是神物,窃得那些东西,一会触犯神灵,二会招致杀身之祸,桩桩都是冒天不韪的大事,千万不可贸然行之!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点,他渐渐放弃了偷掘独占的想法。再三考虑后,他决定把这个秘密告诉王道士。他相信,如果密洞里真藏着金银财宝,按当地人“见一面分一半”的规矩,他多少也会分得一点,这不就是万全之策吗?
  一个夜色浓重的晚上,王道士独自坐在土炕台上纳闷,杨秀才推开门进来了。王道士眼睛一亮:这个穷文人是从不来串门的,今儿莫不是……?王道士急忙抬手指了指土炕,让杨秀才落座,劈口问道:
  “杨秀才,有事吗?”
  “嗯。”杨秀才显得有点神秘。
  王道士一见杨秀才那神情,便知自己刚才猜得八九不离十,赶紧向他跟前凑了凑,悄声问道:“什么事?”
  杨秀才回头看看窗外,见没人来往,压低声音道:“我发现七佛殿甬道的北壁是空的,可能有一个密封的洞窟。”
  “嗯?”王道士震惊一下,紧接着问道,“真有其事?”
  “真有其事。”
  杨秀才便把发现秘密的经过讲给他听。
  王道士听着听着,慢慢直起腰身,瞬间,神情变得庄严肃穆。他意识到这件事可能与那个“吉象”有关。为了进一步证实杨秀才的发现,他端起清油灯对杨秀才说:
  “走,咱俩去看看。”
  他俩悄悄进了七佛殿。
  杨秀才指着北壁上的裂缝说道:“就这里。”
  王道士把清油灯递给杨秀才,拿根长长的芨芨草秆,朝着那裂缝往里探。他觉得裂缝真的深不见底,接着又用指关节敲了敲,声音空洞洞的。一切都如杨秀才说的,这里可能有一个密封的洞窟。他的心也突然狂跳不已。他也首先想到密洞里可能藏着金银财宝。因为,他也知道敦煌人有挖洞藏宝的习惯,还听人传说,敦煌古代曾遭受过无数次外敌侵犯,很多富商土豪在逃跑时,把金银财宝封藏在莫高窟的洞子里。如果这个洞子里藏着金银财宝,那他可就发大财啦!
  王道士决定揭开墙壁看看里面到底封藏着什么东西!杨秀才自然求之不得。他从外面找来一张铁锨,在王道士的指挥下,轻轻铲掉裂缝上的泥皮,里面出现一堵土坯砌的墙,他俩一时愣在那里。杨秀才抬头望着王道士,等待他的命令。王道士上前观看一阵,推测土坯墙后面可能就是密封的洞窟,于是挥一下手道:
  “拆开。”
  杨秀才放下铁锨,猫下腰将凸出墙面的一块土坯抽了出来,接着又抽出一块。一个尺把大小的黑洞岀现在眼前。王道士迫不及待地端起清油灯,趴在洞口借着灯光向里观看。可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清。杨秀才也趴在那里窥望一阵,也看不清里面是什么。王道士又叫杨秀才拆了几块土坯,洞口又大了点,但还是看不清里面。
  王道士想再把洞口拆大点,但洞口上方和左右两面都是原始的岩石,下面是壅塞至半墙的积沙,要想打开洞门,必须清除甬道里的积沙。
  王道士和杨秀才忙乎了一阵,最终还是没有看到密洞里埋藏着什么。不过,这个遗憾并没有冲散他俩兴奋和激动的心情。王道士决定明天开始清除甬道里的积沙,让这个密封的洞窟展露岀“庐山真面目”。
  因为当时杨秀才多少有点“见一面分一半”的思想,所以,他提议王道士不要张扬,要秘密打开洞窟。王道士明白杨秀才的意思,就说没关系。因为,密封的洞子在莫高窟下寺,说具体点,就在他的“地盘”上,里面不论封藏着金银财宝,还是其它什么东西,都毫不含糊地属于下寺,属于他,别人无权占有,所以根本用不着秘密进行。
  王道士命杨秀才用拆下的土坯照原样堵上那个小方洞。
  
  藏经洞在轰响中开启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他就叫醒民工来七佛殿甬道清理积沙。五六个民工连冲带挖,很快就清除了甬道里的积沙。就在这时,甬道北壁发岀“咯巴咯巴”的声音,在空洞的甬道里显得格外清脆、响亮。王道士清楚这是那堵墙壁因失去积沙支撑而倾斜倒塌的声音,就赶紧招呼民工跑岀甬道,站在洞窟前观察动静。
  他和民工们刚岀甬道 ,就听到洞窟大殿内发出“轰隆隆”的巨响,伴随着这声轰响,一股浓浓的尘烟扑出大殿,飘荡弥漫,久久不散……
  站在大殿门前的王道士、杨秀才和民工们,被那声轰响震愣了,一个个噤声屏息,呆若木鸡。
  “该不会是‘吸风洞’吧?”王道士心里这样想,站在那里犹豫起来,不敢近前。这时,一个年轻民工无所顾忌地跑上去,探头向里面观看一阵,转身向大家宣布道:“不要怕,是一间小石室,全是书……”
  听说没有什么危险,王道士松一口气,和杨秀才走了过去。那真是一个三米见方的小石室,里面满满当当装着经卷、文书、佛画、刺绣品,还有佛道法器供品什么的,连插一条腿的空间也没有!
  哪来这么多书?哪来这么多佛经?王道士、杨秀才以及所有在场的人又一次惊愕了,仿佛置身梦幻。时间,在这里停止流动;空气,在这里凝固了。
  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这就是尘封了近千年的敦煌莫高窟文化艺术宝窟——藏经洞!更没有想到这一千古之谜的发现、开启,会震惊整个中外考古界、史学界和佛教文化艺术界,会被全世界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
  然而,不论他们想到没想到,这一千古之谜最终发现了,尘封了近千年的东西方文化艺术宝窟终于被开启了!这是一个巨大的、轰动世界的历史时刻——1900年6月22日!
  
  第二章、艰难寻觅识宝人
  
  黑狗叼回的孩子
  
  王道士和杨秀才都以为洞子里埋藏着金银财宝,可当他俩怀着激奋的心情向密洞探望一阵后,脸上那兴奋激悦的神情渐渐似潮回落了。因为密洞里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金银财宝,而是一堆堆经卷和佛器。
  那些民工起先也认为密洞里封藏着金银财宝,好奇心十足。见是一堆堆纸卷卷、破画片,没什么用场,便毫无兴趣,一个个离去,继续他们周而复始的清沙劳动。
  那位杨秀才已经抄完了经卷,准备离开莫高窟,但因这个“发现”,又蘑菇了两天。现在那密洞“水落石出”,分一半的想法化为泡影,于是,扫兴地离开了莫高窟……
  从此,藏经洞这个千古之谜就与王道士紧紧连在了一起……
  王道士出生在湖北麻城。据民间传说,他母亲婚后三四年不孕,母亲盼子心切,所以到处求医,烧香拜佛。母亲虔诚的求子心情感动了“送子娘娘”,这年秋天,终于怀孕了。但是,老天不作美,这一年家乡连续遭遇洪涝灾害,房倒屋塌,稻粮无收,一时间,乡村饿殍遍野。在这生命攸关的时刻,父亲把他装进一个小提篮,含泪扔在荒野的草地上。
  然而,就在此时奇迹出现了。这天清晨,寺庙里的老道刚打开山门,就见一条黑狗叼着个竹篮站在门前,看到老道,晃了晃脑袋,好像是鞠躬行礼,而后把叼在嘴上的竹篮放在地上,又向着竹篮叫了两声转头去了。
  老道望着竹篮里的孩子,惊得愣在那里。这时王道士的父亲来了,一眼认出竹篮里的孩子是自己的儿子。老道从竹篮里抱起孩子,端详一番,道:“以老道观之,这孩子前半世可能生活艰辛,路途坎坷不平,但有佛道保佑,后半世会有大吉。你们要好生养着,好生养着……”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