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文明重心的东移与本土传统的复兴

作者:代 迅




  在当时特定的政治气候影响下,我们从译介和研究对象上,以西方古典和近代文论为主,俄苏文论则是我们仿效的光辉典范,20世纪西方文论被简单化地斥为“日趋腐朽颓废……无须为它们浪费笔墨”。③真正确定了我国文艺理论基本框架的,是50年代翻译的苏联文论教科书,这些苏联文论教科书以体制化的方式,被作为样板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教材的基础。季莫菲耶夫的《文学原理》作为“苏联近年来唯一的一本大学文学理论教科书”,④由查良铮译,1953年12月上海平明出版社出中译本,在中国文论界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新时期以后我们对西方文论的译介有了重大的调整与变化,这主要是由于学术语境产生了深刻变化。近30年来,中国文论界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域外思想资源的全新拓展。最新的西方文论资源,乘改革开放的春风飘然而至,成为中国文论的主要思想资源,并对于中国新时期文学理论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启迪和示范作用。改革开放政策打开了面向世界的大门,在20世纪80年代“全盘西化”论成为主流学术话语的背景下,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主要不是面向古典,而是面向现代,主要不是面向本土,而是面向世界,主要不是面向苏俄,而是面向西方。中国文学理论不再是与当今世界文学理论发展无关的一个孤立的岛屿,而是直接进入全球学术语境之中,成为了世界文学理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全球学术话语的阴晴冷暖,都会在中国文论掀起相应的波澜。整个中国社会迅速摆脱了泛政治化的色彩,非学术因素依然存在,但是对文学理论的干预已经显得力不从心,意识形态话语的权威地位开始动摇,遭到怀疑和解构,不断的理论争鸣与交锋,代替了过去言不由衷的强求一律。学术就是学术,理论就是理论,文学就是文学,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自主意识开始孕育和成长。
  这些学术背景为新时期文学理论30年的发展提供了远比过去辽阔的空间,新时期文学理论不再像过去那样匍匐在沉重的黄土地上,而是张开了自由的翅膀,在蔚蓝的天空和大海之间翱翔。随着全球化与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外文论交流的日趋广泛与便利,西方文论对于中国文论的影响更加强劲。与此同时,呼吁中国民族文论传统断裂的声音也逐渐高涨,在全球化与本土化、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的冲突此起彼伏的激流与漩涡之中,西方文论在中国本土化的历史进程,特别是它与中国民族文论传统的关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西方文论在中国的历史命运,也就是中国化问题研究,对于冲破中西文论之间互不相容的二元对立僵硬思维方式,推动中西文论的融通,建设中国现代文论体系,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这是新时期30年中国文学理论围绕着旋转的真正轴心。
  从地域上来看,苏联文论已经不能唤起我们的关注与激情,我们的目光转向了欧陆和北美学界,从时间上来看,对西方古典文论的研究仍然在继续,但是已经不再是我们关注的中心,而是竭力填补我们在20世纪西方文论知识方面的空白,特别是西方文论所取得的新进展。就西方古典文论研究领域而言,伍蠡甫《欧洲文论简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缪朗山《西方文艺理论史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这两部书可称为扛鼎之作,同为西方文艺理论教材,伍著最为精简扼要,是提纲式的,缪著则资料详尽而文笔浅显,读来引人入胜。胡经之主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在国内高校讲台上也产生了较大影响。蒋孔阳《德国古典美学》(商务印书馆1980),陆扬《欧洲中世纪古典诗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这两部书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也是西方古典文论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就西方现代文论研究领域而言,伍蠡甫主编的《现代西方文论选》由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率先推出,王逢振、盛宁等编选《最新西方文论选》(漓江出版社1991),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佛克马、易布思《二十世纪文学理论》(北京三联书店1988),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等著作陆续出版,林林总总,难以尽述。
  张隆溪在《读书》杂志1983年第4期开始,以《现代西方文论略览》为总题,连续介绍了20世纪西方文论的主要流派,1986年结集为《20世纪西方文论述评》,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在当时资料不足,大部分人对现代西方文论了解极少的情况下,该书是系统地介绍现代西方文论较早的著作,可谓得风气之先。胡经之、张首映著《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1988年推出,内容则更为丰厚,是国内第一本二十世纪西方文论教材,对当时国内学界全面和系统地了解西方文论起到了重要作用。凌继尧《苏联当代美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是国内较早系统介绍苏联当代文论的著述,盛宁《二十世纪美国文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是国内鲜见的现代西方文论国别史力作,这两部著作尤以对最新原始资料的充分占有和开掘见长,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影响较大的译文丛书主要有: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艺理论研究室以王春元、钱中文为负责人的编译小组搞的《现代外国文艺理论译丛》,由李泽厚主持的《美学译文丛书》,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组织的《外国文艺理论研究资料》丛书,以我国学者评述性为主的则有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20世纪外国文学评论丛书”编委会编的《西方文艺思潮论丛》,以翻译单篇文章为主且带有刊物性质的还有《美学译文》、《世界文论》、《世界艺术与美学》,一些重要的社会科学图书译介系列如北京三联书店的“现代西方学术文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知识分子图书馆”和商务印书馆的周宪、许钧主编的“现代性研究译丛”等系列丛书中,也包含若干文艺理论译著。这只是成套的译介书目中择其要者,实际情况远不止这些。
  比较我们过去对于西方文论的译介,这个时期的特点是:范围更广,既包括了我们比较传统的俄苏文论和欧美古典文论,更多地则是译介现当代西方文论的重要成果;时代更新,译介速度更快,全面覆盖了现当代西方文论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近年来已基本和西方学术界保持同步。这些译介成果彻底改变了我们对20世纪西方文论知之甚少甚至全然不知的状况,使我们对西方文论的整体把握更为理性和自觉,在广度、深度和总体水平上都有了较大提高。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我国文论界同西方文论界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我国学者去西方国家访问和讲学,或参加国际会议,或通过邀请西方同行来我国讲学,举行双边或多边会议,使得我们能够较快地了解西方文论的近期进展,我们的一些研究领域如文化研究与国外基本同步,一些学者如清华大学王宁等人的研究论著以英文在国外出版或发表,受到了西方学者的重视和好评。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两种理论思潮,一种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这是建立在对以苏联为代表的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和否定基础之上,以西方发达国家和富裕社会中的全面异化为研究内容的非正统马克思主义,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源而异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复杂多样的理论形态和对于既存现实的否定批判态度,对于我国文艺理论长期以来的单一色彩和以写光明面为主的“歌德”式文艺理论,以深刻的冲击。
  另一种则是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文艺思潮的译介,其实弗洛伊德在上个世纪前半叶就已经被译介到中国,但是真正产生广泛影响是在20世纪80年代,包括尼采、叔本华、萨特等人哲学与文艺思想,与弗洛伊德主义裹挟在一起,受到20世纪80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学人的广泛欢迎。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迄今,弗洛伊德的著作大量被译介,准确数字已经难以统计,择其要者有:《弗洛伊德著作选》(弗洛伊德著,里克曼选编,贺明明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弗洛伊德论美文选》(弗洛伊德著,张唤民等译,知识出版社1987),《弗洛伊德论创造力与无意识》(弗洛伊德著,孙恺祥译,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弗洛伊德的美学:艺术研究中的精神分析法》?穴斯佩克特著,高建平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弗洛伊德著,林尘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精神分析引论》(弗洛伊德著,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 1984),《梦的解析:英文版》(弗洛伊德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年),《文明及其不满》(弗洛伊德著,金学勤注释,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等。王宁《文学与精神分析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功力深厚,是国内学界研究弗洛伊德文艺思想的重要代表作。
  

[1]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