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论坛

作者:汪安康 等




  2)结合教材组织学生参与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农村学校学生接触社会、自然,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活动能力,比在教室里的“清谈”更重要。结合教材,利用各种活动(如郊游、参观等),带领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神奇,从而真正理解人与自然。 如:三年级学习做植物压制标本,应与学生一起到大自然中去采集植物,在学习制作中既贴近大自然,又获得了许多知识,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在实际活动中,学生会发现许多不知名的植物,它们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用处?如何培植?……此时,教师可因势利导,告诉学生可以到图书馆、书店去搜集和查阅各门各类的资料,或者向长辈请教,从中就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自然界的实地考察,不但使枯燥的知识变得具体化,而且能让学生在身心共鸣中得到深刻的教育,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3 掌握一定的基本科学方法,为“能说会道”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学方法是从事学科探究活动所必须采用的一些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方法,也就学会了“真刀真枪搞科学”的真实本领,就能在自然探索科学的过程中,获取科学新知、发展科学能力、提高科学素质:
  1)训练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等三种基本的科学方法。在观察方面,训练学生观察各种自然事物、自然现象的观察方法,包括明确观察目的,把握观察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按顺序观察、多角度观察,边观察边思考、边观察边研讨、边观察边记录等等;在思考方面,训练学生比较、分类、概括、归纳、综合等基本的思维方法。训练学生“先思后说”、“先想后做”等良好的思考习惯;在实验方面,训练学生认识和使用一些简单的实验仪器,学习初步的设计实验的方法,会做一些基本的分组实验,包括训练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和测定性实验等,从而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
  2)教给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以学生的“学”为重心组织教学活动,在学生的“做”字下功夫,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程序的训练。教给学生“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面对某一具体的对象,采用什么方法去认识;如果用实验的方法,则应该怎样设计实验,如何在实验中找出有用的事实材料;面对大量的事实材料,如何进行整理,又如何找出事实材料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规律等;
  3)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在自行探索中培养创新能力。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不仅仅是老师和黑板,创新的前提是自主地学习,要让学生成为主体,把更多的机会还给学生。如《蜡烛熄灭了》中,“你有什么办法去熄灭它?比一比谁的办法多?”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广度、多向性扩散。鼓励学生求新存异,找出多种与众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引进竞争机制:“你还有别的方法吗?”使学生主动地、能动地、专心致志而又兴趣盎然地去独立探索。
  
  4 创设主动探究气氛,在探究中真正“能说会道”
  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多“看一看”,认真“想一想”,互相“说一说”,动手“做一做”,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思维潜能、操作潜能,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营造主动探究氛围:
  1)建立和谐、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主动探究气氛。在师生交往中,要消除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绝对权威地位。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在教育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发表不同意见,尊重学生的看法,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生具有安全感。如:在学习《热胀冷缩》一节课时,笔者讲到:物体一般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有一位同学提出:“有没有热缩冷胀现象?”笔者当时对他的这种行为进行了高度评价,并且鼓励同学们课后查找资料。只有建立了和谐、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主动探究气氛,促进学生在探究中真正“能说会道”;
  2)对学生赏识,创设主动探究气氛。赏识就是给人表扬或赞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使作用对象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学习《植物的根和茎》一节课时,在完成猜想“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后,笔者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成果,并且用自由的方式进行表达。学生走上讲台,像个老师在黑板上写写画画。台下的同学听得很认真,不时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对设计得好,讲得精彩的,还自发地报以热烈的掌声。
  让学生在朴素的课堂、自然中去品味科学。要用师生之间的爱唤起孩子们的求知欲,用技巧引导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发展的空间,真正让农村学生在科学探究中“能说会道”。它关系到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培养学生真正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参考文献
  1宋汉阁.小学科学课教学指要.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余文森.论自主、合作、探究.教育研究,2004,(11).
  3周小姣.小学自然科学教学要在奇、趣上做文章.教育信息报,2004-10-30.
  4杨章宏.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5 陈学锋.从容面对儿童的学习困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浅谈素描教学中的现代意识
  陆 佳(齐齐哈尔铁路工程学校,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
  
  人类已经进入了21世纪,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人们部分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当下人们面临的是一个充满挑战和竞争的社会,知识的不断更新,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人们意识到要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关键是能够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培养创新型的高素质的人才,就要从基础教育抓起。
  作为美术学的基础,素描教学需要改革,在素描教学中需要增强现代意识,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现代设计的需要。
  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要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艺术创新型人才,就要从素描基础加以训练。审视我国的传统素描教学模式,就不难发现是一种单纯的技术训练,是一种强迫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种素描教学模式,其教学观念、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都不能适应现代对艺术人才培养的需求。
  尽管近年来素描教学有了明显的改进,但也仅是部分院校和教师有这样的意识,大部分教师还是停留在传统意识中,比如说,契斯恰可夫的素描教学体系,那种“全因素”的教学方式,便一代一代的传下来,还在一代一代的传下去。这种单纯的追求共性而忽视个性,追求表面而忽视内在的单纯的模拟对象的训练,如何能向培养创造型的人才的教学转换呢?
  要改革传统的素描教学模式,首先需要更新素描观念、明确素描教学目标指向。现代素描教学的观念:一是训练创造的头脑;二是训练创造的技术。这也是素描教学在各个造型艺术领域所起到的作用;三是要有科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1 增强现代意识
  现代意识,也就是与时俱进的理念。作为一个现代人,就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探索未来。现代意识的把握需要研读现代的哲学、了解当下的人文思潮,紧跟世界的潮流。作为艺术,她本身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先锋,是产生各种思潮的发源地。因此,素描教学就应该不断地增强现代意识,把现代思想融入到教学实践中。这就是创造的头脑的前提。有了现代意识才能在素描实践中训练创造的头脑。
  在素描教学中融入现代意识,就要改革教学内容的设置。现代素描教学的课程设计,首先解决的问题就是拓宽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突出结构造型训练。结构造型是排除自然物象的光影、肌理等视觉元素,以研究物象本身的结构为中心,以线条为主要手段的一种造型方法。所谓“结构”是指事务内部各要素间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的方式。其中包括比例、透视、解剖、构造等因素。这些是素描的本质。现代意识本身也就是让人们直接进入事物的本质,以素描表现的途径去观察、认识、表现客观事物。这样就不会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同时,探素新的表现手段和方法,寻求创造性的技术语言。这样才能做到从思维到表现的创新。
  

[1] [2] [3] [4] [5]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