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把人事任免当成一场交易的县委书记不乏其人,作为一名群众,很少有机会能够看到贪官珍藏起来的“受贿清单”。
今天这位主角,曾经说过:“买官卖官古已有之,社会风气如此,不捞白不捞。”
张瀚时,穿青人,1969年出生,贵州织金人,毕业于贵州省织金师范学校,在职研究生学历,2018年在大方县委书记的任上落马,如今已是开除公职党籍多年。
至于,张因受贿罪被判多少年,因为未见官方数据,所以只知道是判了,而网传的十年六个月,也不知道和实际相差几何?
不过,这些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重点是这位县委书记留下来的“受贿清单”,才是他与众不同之处,他走出一条“有别于清官,不同于贪官的道路”,果然很奇特。
这位县官经过自己的一番盘算,最后,他决定利用“干部人事任免权”来聚敛钱财。
从县委组织部部长开始干起,一直到县长、县委书记的十五年期间,先后收受大方县多个乡镇(街道)、县直机关单位不下于84名干部的财物或红包以帮人晋升。
由于清单不好展示,特意制作成图片,放在末尾,这张清单记录了84名领导干部的行贿金额、行贿者的职务变动以及时间。
看完清单之后,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心里面五味杂陈,84人送钱共195.5万元。
平均下来每位科级干部送钱2万3千余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数字呢?因为张翰时认为这样收的钱比较安全,将来即便出事了,也没有人会傻到因贿选而选择自首。
可以看得出来,张翰时也不是谁的钱都会收,普通科员有没有送钱,账单里面未从体现,也不排除没有,比如有些人想调到一个好单位,若有人牵线搭桥自然可成。
同时也说明,普通科员连送钱的资格都没有,一个地方卖官鬻爵长达15年,可见对当地政治生态造成了多可怕的污染,有能力的科员可能被视而不见,一生做科员。
从当地腐烂程度看得出来,一位县委书记的执政理念,会影响整个队伍的活力与激情,这岗位腐败了,很多正直的人就没有进步的空间,不去同流合污已是在积德。
县委书记不去收巨额,不是他搞不到,也不是县委书记只值这点钱,而是这位张翰时的观念已变:给钱就办事,等价交换。
面对检察机关,张翰时也觉得有些委屈,他说大环境如此,各行业给领导送红包是普遍存在的,我交待了,应当从轻发落。
张翰时作为一名正处级干部,从未收受企业老板的任何钱财,他觉得自己未拿国家资产去市场上交易,也算是一种“坚守”。
另外,张翰时,觉得自己是一位听人劝的官员,在十八大后急剧收敛,希望组织能够从轻处罚,这理由也够得上思路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