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孤独·忏悔·升华

作者:曾思艺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那扭曲的心灵发出的绝望的嚎叫”,又如:“时时做最坏的打算,而又时时期待喜出望外的奇迹出现。自卑、自大,都是精心设计的理性虐杀。”在这种解剖、拷问、扬弃灵魂的忏悔过程中,“你”终于丢掉了浑身包裹的“一层又一层人造皮壳”——异化的自我、灵魂的异质,净化、还原为真正意义的自我——人,并且彻底袒露了人的“肉体的崇高的本真”和人的“心灵的悲壮的本真”,开始“整个地加入混沌之中”。
  
  三、升华
  
  从加入混沌那一刻起,人开始扬弃一切多余的东西,逐步升华。诗人汪洋恣肆、细致生动而又极其独特地展示了升华的全过程:进入混沌——孤独意识——确立自我——忏悔意识——第二自我——出现非我——融入全光——新我产生。这不仅是诗人自我精神的历程,也是人类的生命历程和精神历程。这一历程向着人类自我完美的终极目标逐级升华,在极具个性特色的形式里包含了极其普遍化的人文内涵,通过个体的栩栩如生的精神净化、升华,展示了人类精神由卑至高,直追纯洁、光明、完美境界的过程。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人类意识、终极关怀的杰作。
  具有真正人类意识和终级关怀的杰作,由于其深沉的深度和宽泛的广度,往往需要极其悠远的时间和特别广渺的空间。中外文学莫不如此。如《离骚》的时间是从当时至远古神话时期,空间是天上地下;《红楼梦》把石头抛入开辟鸿蒙的洪荒时期,且时而大观园,时而太虚幻境;《神曲》的时空则从地狱、炼狱到天堂;《浮士德》中浮士德不仅返老还“童”,又由“童”到老,且远涉古希腊神话世界,与海伦结合。《混沌初开》熔以上中西文学杰作的精华于一炉,把人抛入混沌之中,从而由孤独确立自我,进而上升到第二自我,再进入非我,进入全光,由个体走向全体,由个人进入人类,探索人的生命和精神历程。混沌在这里是中国古代道家哲学的混沌与现代科学中混沌的有机结合体,是一个时空交融的混合体,它的空间表现为“无涯际的空旷”,它的时间更是包含远古、现在、未来,“你看到:气流的削壁映现最丰富的图像。那些高技术时代的文明景观,那些未来世纪的大胆预测……原始人的文身,图腾,舞者和祭司的脸谱……”
  在形式上,《混沌初开》长达二万四千余字,风格既细腻又雄奇,这恐怕也是中外散文诗中难得一见的。
  当前,国内深沉的文学作品出版困难,而散文小品热却经久不衰。在各家书店,占据相当空间的是散文小品,报刊杂志中,吟风弄月、为赋新诗强作愁或故作高深、哲语警世的消闲小品俯拾皆是。这种散文小品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小品文尤其是明清小品与西方的散文诗、随笔杂交而成的混融品。它们大多以追求闲适、宣泄情感为目的,或在风花雪月中寻找自然之趣,或在吃喝玩乐中感悟人生哲理,或在爱情的陶醉中放飞浪漫的想象,或在人生的失意中喟叹世道的艰难……总之,生活中的万事万物,个人的一思一绪,只要灵感袭来,诗情潮涌,便可形之笔端,诉诸文字。这在一定程度上,自然无可厚非,而且也有其产生的深刻历史文化根源。
  我国的文学曾经过于强调“文以载道”,强调政治中心,一味地追求文学上的崇高与豪放(极致为作品中的“高、大、全”人物和八大样板戏)。改革开放以来,思想和个性的解放,使人们逐步由崇高转向世俗,由豪放转向平易,更多地关心自身的生存。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一方面为人们创造了颇为丰裕的物质生活;另一方面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大大加快,神经高度紧张,因而渴望一种自然、闲适的精神生活。于是,世俗化、闲适化的文学作品骤然间像春天漫山遍野的鲜花,亮丽成当今中国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耀眼风景。散文小品不仅以其善写世俗万象、个人性情而颇受青睐,更以其形式自由,短小精悍,方便人们不拘时空地在极短时间里获得美的享受,而大为风行。本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中国人已缺少西方那种为救天下苍生,甘愿自己被钉死十字架式的博大深厚的爱与自我牺牲精神以及对人类命运的关心,以致中国文学缺少终极关怀,缺乏人类意识,而只有感性、现实性、政治性、时代意识、民族意识(尤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而今,过长时间的“小品热”,过多轻飘飘、软绵绵地一味闲适、幽默、空灵、清散乃至放纵、滥情的小品作品,让人全然陶醉于鸡毛蒜皮、琐琐屑屑的小事淡情中而洋洋自得,难以自拔,而忘却了人生除此之外,还有更为严肃、更为深沉、更为崇高也更为复杂的大事,对民族的心理、青少年的成长都极为不利。而且这也与中外散文诗兴起时的初衷背道而驰。
  散文诗源自西方,西方较早而又影响很大的散文诗作品主要产生于十九世纪的法国。较早出现又影响颇大的是贝尔特朗(1807-1841年)的散文诗集《黑夜的加斯帕》(1842年),它展示了理性与非理性、生与死、现实与梦幻等两重对立的世界,深入探索了人的内心世界中的梦幻、无意识,表现了在时间和死神的压抑下,人的伟大与可怜。波德莱尔对之赞不绝口:“我们当中,哪一位在他雄心勃勃的时期,没有梦想过创作这样一种散文的奇迹呢?这种散文是诗意的,有音乐性的,没有诗韵和节奏,相当灵活,对比相当强烈,以至能适应心灵的抒情冲动,适应梦想的起伏和意识的跳跃。”并在其影响下,创作了散文诗集《巴黎的忧郁》(1869年),更倾全力于展示现代人心灵世界中极其沉重的两极对立搏杀的真实与美、诗歌和写实、永恒和日常、可怕和滑稽、温柔与仇恨、生与死等。因而,这一作品产生了很大影响,洛特雷亚蒙、兰波、马拉美等人纷纷仿效,从而使散文诗成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进而风行世界各国。我国散文诗的先驱当推鲁迅先生,他的《野草》是中国现代散文诗史上的开山之作,它在生与死、爱与恨、希望与绝望的搏杀中,焦灼、紧张、痛苦地探索生命的存在,忧郁、深沉地袒露了心灵中的一切。波德莱尔和鲁迅是彭燕郊先生最喜欢的两位诗人。在他们的影响下,他的《混沌初开》不仅回归散文诗最初对人的生存的追问与对灵魂的开掘,而且在内容和形式上进一步博采中西文学文化之长,作出了极大极新的开拓,在一片软绵绵之声的当前小品文中一枝独秀,集中西文学文化精华于一身,富有人类意识、终极关怀,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散文诗也将从此“混沌初开”?
  ①转引自郑克鲁:《法国诗歌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202页。
  附:
  
  混沌初开 彭燕郊
  
  一
  你已来到无涯际的空旷,界限已被超越,界限不再存在,悠长的叹息消失在悠长忍受的终了。
  无穷无尽,无涯际的空旷,从曾经那么厚重的界限的消溶里袒露出来。无涯无际,不能说有多大的空旷,只是一股劲地,无遮无拦地空旷。不能说大,因为没有小就没有大,只有发狂了的无穷无尽。
  闪烁不定。透过不稳定的缝隙看到的空旷世界,不能提供任何见证,任何平衡,任

[1]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