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rss

必读经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间谍军情

核反击撒手锏:苏联导弹列车"弄假成真"惊西方

时间:01-07来源:作者:点击数:
  美国持续加强核军备,终于召回了一个冷战时期最可怕的噩梦——“幽灵列车”。俄罗斯目前正在衡量是否需要启动代号“巴尔古津”的铁路机动洲际导弹系统。冷战时期,这类混杂在普通列车中、奔驰于广袤苏联大地上的战略导弹完全摆脱美国的监视,成为北约心中挥之不去的终极噩梦。但让美国有苦难言的是,这种“幽灵列车”的出现正是美国用阴谋一手促成的。
  
  1.jpeg
  
  美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冷战初期,美苏都被同一个问题所困扰,即如何才能配备更多核导弹,形成绝对的核优势。早在1937年,纳粹德国就曾提出用铁路列车发射远程火箭的想法。二战末期,纳粹还曾研制过“铁路发射平台”,但随着战局推进,该项目于1945年下马。
  
  1957年,苏联总参情报总局(格鲁乌)得到一份秘密报告,称美国正在研制一种可以发射弹道导弹的列车,报告中还附上了这种列车的图片。认真分析之后,深感不能落后于美国的苏联军政高层决定立即展开相关的研发工作。
  
  2.png
  
  后来证明,这是美国人故意制造的一份假情报,所谓“导弹列车照片”其实是用一个很小的导弹列车模型摆拍的。原来,美国人最初为抢占军事优势,确实想过研制这种导弹列车,但经过反复论证后最终放弃该项目。原因在于美国缺乏足够发达的铁路网络,并且由于技术所限,这项工作将耗费大量的财力和人力。不过用心险恶的美国人想出一条诡计,利用假情报让苏联人去搞,白白地耗费他们的资金,从而在经济上拖垮苏联。
  
  不同于美国的是,苏联认为导弹列车方案不仅是可以被接受的,并且很快就在技术层面上实现了。在苏联多个设计局的共同努力之下,导弹列车经过20年的试验与完善之后终于形成战斗力。虽然苏联的确为该项目投入大量资金,但它的威慑效果,甚至远超美国的预料。
  
  亲兄弟携手克服难题
  
  苏联第一列导弹列车命名为“青年”号,正如美国人所预料的那样,苏联专家在其研制过程中碰到层出不穷的难题。但苏联到底如何解决了这些难题,这背后的过程直到苏联解体后,外界才有机会一探究竟。
  
  原来苏联导弹列车的科研工作带头人竟然是一对亲兄弟:哥哥是弗拉基米尔·费奥德罗维奇·乌特金,弟弟是阿列克谢·费奥德罗维奇·乌特金。哥哥是苏联导弹火箭领域的专家与设计师,两次荣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在导弹列车项目中主要负责导弹部分的研发。弟弟则是技术科学博士,宇航员科学院院士,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工程学院院士,在项目中主要负责列车部分的研发。兄弟携手研发的铁路机动弹道导弹最大打击距离为1.1万公里,可携带10枚核弹头,只要一枚这样的导弹就能摧毁小半个欧洲。
  
  当时导弹列车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受基础设施的限制,车厢长度不能超过24米,但普通洲际导弹却长达35米。为让整个导弹能塞进“青年”号列车的单节车厢内,弗拉基米尔别出心裁地将导弹设计成如同孙悟空的“金箍棒”,即导弹的喷嘴和整流罩可以伸缩。
  
  3.jpeg
  
  另一个难题是,这种导弹整体重量远超普通铁路的承受能力。阿列克谢·乌特金带领特种机械制造设计局研发出一种重型发射车厢,部分重量还可分担给前后两个车厢。整个车厢被伪装成普通的冷藏货车,侧壁上专门制作了假的推拉门(实际这种车厢是从车顶开门)。导弹发射时,强大的液压千斤顶会伸到车厢下面,支撑在铁轨两侧的路基上,再将战略导弹抬升至垂直状态,确保发射姿态的稳定。
  
  神秘的“零号列车”
  
  1987年10月,苏联战略火箭军的首列导弹列车投入战斗值勤。到1991年,苏军共部署三个铁路导弹师,他们装备了12列导弹列车,每列导弹列车上配备3枚导弹。当时,西伯利亚的原野上经常能看到这些神秘列车呼啸而过的身影。
  
  据在导弹列车上服役过的苏联老兵回忆,这种列车共有八节车厢,车厢外面写着“轻型货物专用”等货运说明。尽管采取了各种措施,但这种沉重的列车经常会把铁路压坏,导弹列车师的领导们总要向铁道部门赔着笑脸解释。无奈的苏联铁道部门也只能想办法修补,比如对导弹列车部署位置方圆1500公里之内的铁路进行升级——木质枕木被替换为钢筋水泥枕木,铺设重型铁轨,路基上采用更加密实的碎石。
  
  4.jpeg
  
  列车设有供战勤班休息的卧铺车厢,储存了淡水和食物,在补给之后,这种列车的续航力可达到28个昼夜。为了保密,列车通常远离铁路枢纽,如果实在躲不过去的话,就在黎明时分从这些火车站呼啸而过,一刻也不停留,这个时间段是人员最少的时候,铁路员工因此称这种列车为“零号列车”。
  
  苏军将这种导弹列车作为二次核反击的撒手锏。为检验它们能否承受敌人发起的第一波核攻击,苏联于1991年进行了两次电磁辐射应对试验,代号分别为“光辉”和“断层”,后者模拟了千吨级TNT当量的核爆炸。试验聚集了10万枚反坦克地雷,在距离导弹列车650公里处引爆。可怕的爆炸形成一个直径80米的弹坑,部分列车设备暂时受损,但经过短暂修复后都恢复正常,仍能发射导弹。
  
  美国急于拔去的“眼中钉”
  
  导弹列车装备苏军后,这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武器系统震惊了整个西方,尤其美国谈之色变。在美国人看来,这些神秘的导弹列车经过严密伪装后,与民用列车几乎没有什么两样。一旦爆发核危机,要想将这些混杂在数千列普通货运列车中的导弹列车挑出来,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通常情况下,时速超过100公里的导弹列车可在苏联长达12万公里的铁路线上大范围“漫游”,一昼夜机动距离可达1000公里。
  
  要想始终保持对这列火车的跟踪监视,就必须同时动用300颗左右的侦察卫星,而这显然是完全不可能的。
  
  作为冷战对手,美国最多只能同时动用18颗军用侦察卫星,保持对几个重要导弹列车基地的全天候监视。一旦列车离开基地进入铁路网,几分钟后就会驶出卫星监视范围,消失得无影无踪。因此每当苏军导弹列车驶出基地时,位于美国北达科他州的美军战略核力量中央指挥部内就会一片抓狂,每个人都在问同样的、得不到答案的问题:它往哪里去?干什么去?现在在哪里?美国的研究还发现,要消灭导弹列车也不是件容易事——即便动用150枚洲际导弹进行打击,成功将其摧毁的概率也仅有10%。
  
  5.jpeg
  
  正是由于“导弹列车”拥有极强的战略威慑力,美国长期以来都将其视为“眼中钉”,竭尽全力搞掉它们。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国政府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怂恿新独立的乌克兰拆除“青年”号导弹生产设施,断绝相关零配件供应,使俄罗斯继承的导弹列车难以继续运营。在美俄《第一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中规定俄罗斯必须全面销毁导弹列车。到2005年8月,俄战略火箭兵司令部终于无奈地宣布,所有“青年”号已永久性、不可逆地退役并拆除,唯一一列教学用车停放在圣彼得堡的火车博物馆。
  
  不过,目前俄罗斯仍具有制造导弹列车的技术能力,设计师可以在原有的铁路机动弹道导弹系统中装备新的导弹。据最近的信息判断,俄工业体系有能力提供更大的导弹列车设计方案。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