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论坛

作者:佚名




  
  1 明确地理教学的指导思想,突出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功能
  乡土地理教学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培养家乡未来的建设人才。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乡土地理教学常与地方经济与社会有着“貌合神离”的情况,教学中过分强调地理学科的系统性、科学性,而忽视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服务功能。由于以往强调地理学科的系统性、科学性,要求教学内容面面俱到,反而削弱了乡土地理最主要的功能。由于学习内容繁杂,缺乏实用性,学生学过容易忘。这种乡土地理的教学对培养家乡建设人才作用不大。为此,要进一步明确乡土地理教学的指导思想,锁定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开展乡土地理教学,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导向性与有效性。
  如何准确把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脉络呢?在我国,从中央到省、地市,每五年都有一个五年规划(原先称计划)。它“主要阐述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行为方向,是其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它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而编定的,凝聚了各方智慧,具有权威性、前瞻性、导向性和针对性。从五年规划中,可以把握该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在乡土地理教学时以此为依据,将乡土地理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以漳州为例,在乡上地理教学时就必须把握“漳州十一五规划”中几个关键词:工业立市,对台、农业、港口、区域比较优势,两岸经贸合作基地、新兴制造业基地和优质食品供应基地,生态工贸港口城市。这样的指导思想更具有现实意义。
  
  2 以突出的区域特征为教学重点,注重区域特征的时代特色
  乡土地理教学既然要教出乡土气息,学出乡土味道,就必须选择有时代特色的区域内容,并合理加以组合,这样才能发挥其教学功能。在内容选择上,从乡土教材的目录可推知大体。以漳州为例,2002年出版的《漳州地理》的目录是:
  第一章闽南沿海的侨乡
  1.位置优越利于开放
  2.行政区划以市带县
  3.重要侨乡台胞祖地
  第二章南亚热带的自然环境
  1.山丘广布海岸曲折
  2.暖热湿润气候宜人
  3.河川密布程短流急
  第三章稳步发展的“鱼米花果之乡”
  1.因地制宜多种农业
  2.发挥优势轻工为先
  3.交通便利贸易繁荣
  4.风景名胜二线五区
  第四章保护环境与城市建设
  1.环境保护初见成效
  2.历史名城日新月异
  该目录将漳州区域特征列为四章十二个小专题,在突出特征的同时,又顾及乡土地理的体系。这样,从章节到小专题,注意突出乡土特色,主题鲜明,内容比较简捷,也能顾及乡土地理体系。但是从目录的排列上可以看出带有“八股”教条的痕迹,特别是割裂自然条件和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割裂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考虑2002年出版的《漳州地理》撰稿的时间是在“漳州十五计划”期间,当时漳州的经济规模还很小,发展之路还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如今,“漳州十一五规划”已出台,工业立市、建设海峡西岸生态工贸港口城市正按照规划有效实施,基础课程改革在漳州大地方兴未艾。在此形势下,如仍按上述内容组织教学,已经不能很好地体现出乡土地理教学鲜明的时代特色来了。
  为了突出漳州的时代特色,以目前漳州最突出的区域特征为教学重点,笔者尝试从六个专题进行教学。这六个专题是:①漳州概况;②优质食品供应基地:⑧新兴制造业基地;④两岸经贸合作基地:⑤环境保护与防灾减灾:⑥我的责任。
  这样的教学安排,目的不在于标新立异,全般否认旧有教材,而在于突出漳州新形势下的地理教学功能,让学生通过探索与实践,真正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3 以探究性实践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索与实践方面,乡土地理教学的传统做法是在完成乡土地理知识教学体系后,安排一次野外考察(地点大多选在旅游景点)。这是乡土地理教学最吸引学生的活动内容。通过野外考察撰写心得或小论文。这种组织教学形式,多了些“玩”的色彩而少了些深入思考的内容,教育功能比较有限,与《地理课程标准》中强调“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和价值”的理念还有距离,同时在现有的“安全第一”的形势下,这样的“考察”也难于成行。
  在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可以组织开展探究性的乡土地理课题研究。这样做少了教师的安全责任和课时数少的忧虑,多了学生的独立钻研和体验,对使学生真实体验地理知识的功能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进而激发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大有好处。
  组织开展探究性的乡土地理课题研究,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做好组织策划引导工作。以《漳州地理》为例,在教学第六个专题“我的责任”中,其核心教学目的就是通过对某一乡土问题的探究,综合演练地理技能和技巧,树立科学的人地观。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提供有价值的乡土课题。如:持续强降雨天气对漳州的影响、台风在漳州的功与过、九龙江的价值、漳州市区生活饮用水现状调查、漳州市区公交车现状调查、漳州物业管理和社区、漳州旧城改造与新城区建设、风味小吃与漳州经济、漳州名片等课题,供学生选择:
  2)协助学生确定课题研究方向。指导学生收集材料,研究前人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启发学生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研究课题,确定研究方法;
  3)汇总探究成果。要求学生对每一研究课题的内容进行整合、提升,写成乡土论文或制成课件。之后地理教师对全年段的课题探究成果进行汇总评比,选出优秀乡土论文若干篇,汇集成册,供下一届学生借鉴、参考;最后召开年段学生大会,举办“我的责任”乡土地理探究性学习成果报告会。
  当前,在乡土地理教学评价上,福建省大多数地区还停留在地理中考卷中那10分的量上,与乡土探究性实践成果毫无联系。这与“把乡土地理做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存在差距。建议可借鉴理化、生物学科的做法(把实验分开考查,成绩记入总分),将乡土地理探究性论文折算成分数,计入地理中考总分。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深入发展,各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逐渐科学化、明朗化。乡土地理教学要适应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打破传统地理体系,转变教学指导思想,紧跟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为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合格的未来建设人才,使乡土地理教学真正成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使乡土地理真正成为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载体”。
  
  新课程呼唤语文教师的合作观
  
  储晓梅 李 师
  (岳西县城关中学,安徽岳西246600)

[1] [2] [3] [4] [6] [7] [8] [9] [10]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