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论坛

作者:佚名

过程。因此,学生在实际上所具备的听力理解能力也必须是由各种听力技能所组成,为此,在听力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以下几种听力技能:
  1)培养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听者的注意力往往只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上,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目的,从讲话人发出的多种信息中筛选出与已有关的信息。例如:在听新闻广播时,学生往往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条目上,为了使听力训练更接近于实际生活,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一种筛取有用信息的环境,给学生人为地制造出各种各样的目的,以训练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于教材的某些关键部分,而不是每个词或每一句话上。听力练习可采取解决障碍或完成任务的方式进行,在练习中,学生必须从录音材料中筛选必要信息去解决某个障碍或完成某项任务。例如:在听一篇短文时,学生应要集中精力抓住when,where,who,what,why,how这几个方面的信息,而不必去听懂每一个词,每一句话,只要理解短文大意即可:
  2)培养学生推理和预测的能力。在听力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未学过的生词,对于这些生词,不可能去查字典,只能依靠上下文,构词法等来猜测其含意。但在听力练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一听到生词就紧张,并且竭力用心去揣摩这个词的含意,以至于影响到整体的理解,抓不住全文的要点。因此,训练和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的连贯意思和语法结构以及根据说话人的语气、语调、用词及声音效果等方法推测生词的含义是提高听力的重要技巧之一。另外,还可以对学生进行预测能力的训练。听力训练中的“预测”指的是根据听到的内容和看到的选择,依靠常识和材料中的线索,对下文可能出现的意思进行推断。当然,进行一定的“推测”,并不是不着边际的胡乱猜想,而是有所依据的。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可以得到的线索,对听力内容进行大胆地预测。教师要做的是教给他们进行预测的各种方法,如标题预测法、主题句预测法、语法关系预测法、关键句预测法、风俗习惯、生活常识预测法和选项预测法等等;
  3)培养学生的记存能力。记存能力就是把听到的词、词组或单词记住并迅速加工成意群记存起来的能力。进行这种训练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听懂几个单词,而且要听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把它们作为一个意群、一个整体进行记存,教师则应该相应地注意说话或在朗读课文时不能把意群读破或把意群内的重音搞错。作为中间步骤可做如下的训练:教师以较快的速度说出一个意群,学生以尽快的速度跟着说,如果碰到太长的意群可先将它拆成若干段,最后再串成一个整体。
  2.3听说读写结合,四项技能并进
  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要全面发展。在听力训练中,也要根据实际,把听与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有所侧重,又要全面发展。
  1)听说结合。既可以要求学生听后回答障碍,进行复述或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也可以先师生对话,谈论与听力内容有关语言方面和背景方面的话题,然后再让学生听;
  2)听读结合。对于那些来自生活真实语言的不太长的阅读文章,采取先听后读,强迫学生主要以听觉而不是视觉来吸取语言知识,听后可让学生回答一些主旨大意之类的障碍,待学生阅读材料之后再讨论疑难障碍或书面回答障碍。另外,加强朗读训练,对提高辨音能力和形成语感,提高听力作用很大:
  3)听写结合。听写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渐发展听音会意能力,增加对语言的敏感性,提高记忆力,从而提高听力水平。通常采用的方式有听课文的句子、段落、改写或编写课文,听课文原文填词:也可以听一些名句、范文等等。
  2.4精听和泛听相结合,扩大学生词汇量和知识面
  进行精听的一种有效途径就是反复听一段录音,直到听熟悉讲话者的重读、连读、弱读、语调等为止,听语流中的变化,听熟基本词汇、常用词组和句型。精听比较费时,但有助于提高理解水平,对于听力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泛听就是抓大意,不必听懂每个词和每个句子,只要掌握主要信息就可以了,比如教师在授课时,以“猜猜我是谁”为题目进行活动。教师可以找一些介绍名人的语音材料,向学生说明活动的规则,比如放完录音后让学生进行猜测,看谁猜得对。这种形式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听力的兴趣,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知识面,而且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5加强阅读教学,丰富语言文化知识
  阅读和听力同属于接受性和理解性的语言实践过程,两者有很大的共性。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都有同样的认识过程,依赖各种认知效应及所具备的背景知识,对语篇进行语义分析和构建。提高阅读能力有助于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因此,除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外,应当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材料,尤其是与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有关的材料,让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从而拓宽词汇量,形成语感,丰富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提高猜测能力和推理能力,增加语法结构的熟练程度,为提高听力理解水平扫除障碍。
  总而言之,在听力教学中,听力理解过程是一个复杂、积极、多层次的思维理解心理过程。它涉及到语音、语速、词汇、语法、综合理解和非语言知识等方面,所以除了要重视这门课外,还要了解学生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材,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与听力技巧,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提高到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 莫京静.英语听力教学分析.国外外语教学,1999.(1).
  2 陶嘉玮.英语听力教学分析.国外外语教学,1999,(3).
  3 胡春洞.英语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 黄建华.听力教学:障碍与对策.学英语·高中教师版,2002,(27).
  
  凸显乡土特色强化服务功能
  ——关于乡土地理教学的构想
  
  戴文伟
  (漳州市第五中学,福建漳州363000)
  《地理课程标准》将《乡土地理》列为7~9年级地理课程内容四大部分之一,可见,乡土地理是初中学生必修的地理课程。在福建省2005年课改实验区的6个地市的地理中考卷中,除了漳州都将乡土地理列入命题范围,因此加强漳州市乡土地理教学并列入考试内容乃大势所趋。
  《地理课程标准》在设计思路中指出“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乡土地理教学基本理念上要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功能、让学生通过“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所以乡土地理教学应该能在“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有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基于地理教学要求并结合漳州“十一五规划”出台的新情况,笔者对《漳州地理》教学进行一番探索,并对教学内容与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

[1] [2] [3] [5] [6] [7] [8] [9] [10]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