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论坛

作者:佚名

松的氛围下才可能成为“具有鲜明思想的人”,才可能写出能自由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英语听力教学中的障碍及对策
  
  梁金树
  (云浮市中等专业学校,广东云浮527300)
  英语语言的基本功——听力在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中排在第一位,而且,它与其他三项还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听者往往难以甚至无法控制所听材料的语速、语言清晰度以及说话人的言语表达特点,因此,对语言学习者来说,要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地理解并掌握说话人的意思是一项具有相当难度的学习任务。为此,在中专英语教学培养学生听力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障碍,抓住学生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这是能否有效地培养学生听力能力的关键。只有抓住这一点,教师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一学习任务。
  
  1 影响学生听力发展的语言障碍和非语言障碍
  大多数学生都觉得听力是最难提高的,学生常常抱怨经过长时间的奋斗,结果仍不能令人满意。其实,学生听力发展的快慢,进步大小,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影响学生听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语言障碍和非语言障碍。
  1.1语言障碍
  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影响听力的主要障碍就是语言障碍,其中包括读音、语速、词汇、语法和综合理解障碍:
  1)语音障碍。语音是语言的基本要素,提高听力首先要过好语音关,特别是对发音相近的词,要正确地辨认。如sit-seat,lend-land,duck-dark等等。另外,有些学生不了解英美语音教学体系。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美音教材逐渐增多并有流行趋势,学生一听到英国发音的单词时便无所适从;
  2)语速障碍。学生的英语课文磁带语速较慢,有些英语教师的讲课语速也偏慢,一旦遇到用正常语速读出来的听力材料就不能适应。若再遇到一些连读、弱读、重读、失去爆破、重音转移等语音、语调变化时,更是无所适从;
  3)词汇、语法障碍。在听力理解过程中,不仅足辨音,同时又是对连贯语流进行领悟的过程。如连贯语流中出现生词就难辨其意。语法知识也同样如此,它是帮助正确理解有声材料的必要条件,给予正确判断动作发生的时间,动作的执行者与承受者以及虚拟、事实等情况提供必要的依据。如果语法知识不牢固,就会直接影响听力理解的效果;
  4)综合理解障碍。听力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对句子、篇章等的综合理解。仅有前文所说的语音、语速、词汇、语法的良好基础而没有一定的听力技巧,仍然很难提高综合理解能力。有的同学不善于抓关键词和掌握篇章大意,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单词单句上。听者自感听懂了,但到头来却没有记住所听内容,出现听后忘前的现象。还有的同学一遇到生词便停下来苦思冥想,更有甚者每听一句话便要将它心译成汉语方认为是听懂,殊不知这样的翻译过程影响了下文信息的输入,听到的是支离破碎的英语,即使翻译得再好也不能达到对文章的综合理解。所以听音过程养成抓重点、不究枝节的好习惯才是克服综合理解障碍的关键。
  1.2非语言性障碍
  非语言性障碍指的是与语言无关的影响听力理解的障碍,本文主要涉及语言环境、文化背景知识和心理因素障碍:
  1)语言环境障碍。语言学认为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因素有环境因素、情感因素、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整天接触和使用的都是英语,有着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生,首先就缺少学习英语的天然条件——环境。生活中以及所生活的空间需要使用英语的时间很少,而学英语者大多又因怕说错而羞于开口。因此许多学生不具备这种语言输入的自然环境,因而听起来感到生疏和困难,以致产生畏惧心理,给听力理解带来了困难和障碍:
  2)文化背景知识障碍。语言、文化水乳交融。语言的交际实质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而且这种交际能力的获得必然涉及到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英语教学虽然始终把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自己的明确目标,然而长期以来,在教学实践中却一直以英语知识的教授和训练为重点,忽视了文化因素的导入,似乎认为学生一旦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掌握了英语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够自如地进行理解和表达。其实不然,中国和英美文化也像各民族文化一样具有某些相似或相通之处,可二者之间也存在着具大的潜在差异。中国学生若不了解这些差异,在语言交际中就会形成交际障碍。同样,由于文化背景、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生活方式的不同,往往是同…个词对讲话人与听话人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反应,这对听力理解会产生一定的困难,形成听力障碍:
  3)心理因素障碍。心理因素障碍主要表现在听音时心情过于紧张和注意力不集中两个方面。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表现在平时的听力训练中,有的同学在听音时虽然带着耳机,但大脑却处于对他事的幻想和思考中,这样的情形不要说几分钟哪怕是几秒,对信息的录入就会出现断层,这势必会影响听力的效果。当然有的同学注意力分散是由于听音时间过长精神疲惫所致;心情紧张主要表现在测试练习:㈠由于有的同学“求胜心切”,又怕适应不了考试的内容和速度从而产生过度紧张的心理,其结果是脑子出现暂时“空白”,这种状态下的听力理解也不能保证其连续性和正确性。
  
  2 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对策
  2.1尽可能用英语组织教学,多为学生创造听的机会和环境
  英语听力培养主要包括能分辨语音和语调,能听懂一般的指令及有关熟悉的短文和说话,在听的过程中能抓住大意,并根据所听内容进行预测、判断和推理:能掌握主要的细节,建立新的信息之间的联系,判断说话人的态度,判断文体。要想培养好学生的听力能力,首先要创造一种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语言活动氛围;其次是努力产生浸润性的效果,让学生愉快地融合在英语环境中,自然地、不知不觉地吸收和操练,增强语感。如授课前用英语相互问好,请值日生用英语向大家介绍等,努力营造英语教学中的特殊氛围。授课时以课文为主要教材,每上一节新课,都要坚持用英语叙述课文内容,并适当介绍与听力材料有关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名人轶事等背景知识,叙述课文内容时尽量用学生学过的词、句型,遇到生词或关键词写在黑板上,当学生能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学生会感到很自豪、很高兴,听力的兴趣也就越来越浓,信心越来越强。
  2.2培养学生各种听力技能
  听力技能的获得是日积月累的过程,有一定的量变才能有质变。因此,在听力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学生各种听力技能的培养。就听力交际而言,理解有声语言的交际过程可能是一种估计、猜测、预期、推断、想象等技能积极地在相互作用的

[1] [2] [4] [5] [6] [7] [8] [9] [10]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